◎ 郑 霞
城市产业升级是城市成功转型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提出,“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近年来,各大城市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城市服务业发展,广州也不例外。应该说近几年来,广州城市产业发展与城市转型主题明确,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喜人。
作为现代产业的高级形态,服务产业不仅内涵丰富,且形式多样。纵观国际上大中型城市转型中的服务业发展模式和路径可以看出,城市转型与服务产业发展密切相关,而成功转型的关键还在于依据各自城市现有的优势,发展特色服务业,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应该说,城市转型中服务产业发展各有特色,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国家类别可分为发达国家型、新兴国家和地区型和发展中国家型。发达国家型的代表是美国、英国、日本,代表城市是纽约、芝加哥、伦敦和东京;新兴国家和地区型的代表是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发展中国家型是印度、中国等,其代表性城市是孟买、北京、上海、江苏省的部分城市和深圳。
按转型的产业内容分可分为综合型、高技术型、专业型和全能型。综合型以纽约为代表,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形成以曼哈顿为核心的集聚金融保险、房地产、广告等各类专业服务业的综合性服务业,其特点是制造业成功转向集生产型服务业、服务生产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业;高技术型以旧金山、洛杉矶、休斯敦为代表的集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新型能源、激光等高科技领域,并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各类科技服务业的高技术型服务业;专业型以底特律、匹兹堡为代表的制造业高度专业化,致力于发展石油石化、汽车制造等的制造业专业化,而忽略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和协调发展,从而转型失败的城市;全能型是以东京为代表既保留制造业中心地位,又较好地发展金融、专业服务、商业、文化等服务产业。
按服务产业转型内涵分可分为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服务生产性。生产性服务业是以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城市为基础,在保留部分制造业同时,为生产企业提供服务的服务业。这类服务业强调“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高度产业价值链,并提供高质量、标准式、效益型的现代服务,这类城市在国际上比较多见,纽约、东京、台湾、新加坡、上海等都有这种特征;新兴服务业是以现代或未来产业发展为目标,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依托强大的科研力量和管理能力,发展以某个新兴产业为主,形成新兴服务产业发展链条,在专业化、集聚化发展模式下形成知识密集型产业群,这类城市强调知识、技术产业的服务功能,突出这类产业强辐射性能、高扩散功能和高集聚特点,国际国内的典型城市有芝加哥、曼哈顿、孟买、北京、深圳等;服务生产性是以服务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为基础,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过程中,挖掘服务产业的生产性功能,在服务产业高度密集和发达的行业进行行业内细分,突出服务产业高级化过程中的服务产业高附加值和高专业性生产,这类城市的典型代表是芝加哥、杭州、苏州等。
上述类别可用表1做一综述。表中罗列的内容虽然不尽齐全,但可以清晰地看出,各大城市发展服务业都各具一定代表性。而且城市转型基本与产业升级同时进行,城市转型时期与国际三次产业转移时期基本吻合。新兴工业国家的产业升级本身就是城市转型,而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转型正经历与产业升级的同步发展阶段。所以城市转型同时也是城市功能、地位、水平的升级的过程。广州如何通过这次产业服务业转型提升城市水平、地位和服务能力,关键还在于“双转型”中的“城市知识升级”。
科技服务业在OECD国家称为“知识密集性产业”,最早提出的是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20世纪50年代,美国各行业的知识积累、技术创新水平获得了空前提高,1956年美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以知识工作为主的白领工人人数超过以体力为主的蓝领工人,白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的情况。基于这种变化,丹尼尔·贝尔提出了“知识密集型产业”,类同于我们所说的“科技服务业”。
表1 国际国内城市转型中服务产业发展特点一览表
知识型人才在性质上讲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的高层次性。体现在以知识和智力资源为科技创新提供各种服务,并且用于与其他各类组织机构的交换。因而要求从业人员的知识层次比一般服务业要高些,知识结构要合理些,这些科技劳动者,以创造性劳动者为主,一般要求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的人数要超过50%以上;二是知识的专业性。在运作过程中,科技服务业需要具备对知识的利用、传播和再创造提供专业性服务,科技服务业表现出一种具有中间投入、生产力高、前后关联度大、高度专业化的特点。因此,科技服务业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来进行规划、整合、控制、评估等,从业人员除了具备基础知识以外,还需要接受多种专业性训练和实践性操作才有能力提供科技服务。与其他行业发展的基础资源不同,科技服务业以知识、智力资本投入为基础,形成极强的“知识型产业”。
纵观世界各地“双转移”的背景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一是生产性成本上升(特别是地价);二是工业污染或公害严重;三是城市规划需要;四是国际形势所趋。然而,服务业也从基本以一般劳动力服务为主的传统服务业逐步转向以智力劳动力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作为以知识、技术以及扩散、传播等为基础的产业,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最高形态。知识性的特点使它不仅具有强烈的集聚性和辐射性,而且它可以裂变为众多行业(当年的信息服务业就是科技服务业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如今独立成为一个产业)。它根植在知识较为丰富的大城市沃土中,它需要的是大学、科研院所、产业发展、政策适宜等各种环境或背景,一般城市或小型城市是难以承担的。所以,当服务业从传统的商业性服务为主向现代的生产性服务转移中,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新兴形态必然转向以知识为主要资源的科技服务业。
图1 科技服务产业链的框架图
表2 2005年部分国家科技服务业产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比值
图2 2000-2006年科技服务业与GDP平均增长速度
新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分为两类:一是研发促进技术进步;二是知识技术扩散和转移引发技术进步。这一理论研究的基础是知识对经济增长作用主要是:知识的非竞争性、部分排他性及溢出效应意味着知识是一种公共产品。与人力资本外部效应一样,知识的溢出效应可实现规模报酬递增,其增长可以无限持续,并阻止物质资本投入过程中的规模报酬递减现象。这种溢出效应带来产业的高扩散和辐射性能。评价产业高辐射性能的体系指标一般包括以下6项:域外经济规模、三产占比、服务产业密集度、产业吸引力指数、对外业务联系度以及制造业的服务化程度。所以,科技服务业的产业辐射性能就是以知识、智力为资本形成科技创新的中心内圈,带来高附加值的“波浪型”外圈,形成上、中、下游各类产品,并在产业间联动发展(见图1)。
作为大都市的新兴产业,科技服务业在国际国内发展方兴未艾,前述城市转型的产业升级模式中不乏有科技服务业的业绩。虽然科技服务业不同国家和地区各有称谓不同,但不难看出,它正成为现代服务业一个时代宠儿受到各界重视并发展喜人(见表2)。
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慢,但发展速度很快,主要体现在国内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以及江苏省的几大城市。广东也紧跟步伐,近几年加快了科技服务业发展速度。特别是广州、深圳两大核心城市成为科技服务业发展中心城市(见表3)。
表3 2008年广东省各地科技服务业机构
这里只讲两大优势条件。一是人才优势。到2006年底,广州共有从业人员6090352人,专业技术人员488113,占总比例不到10%,其中以第三产业为最高(文、教、卫系统)。其中第一产业1440人,占0.3%;第二产业112194,(其中建筑34652、工业71989),占23%。从制造业和建筑业两大行业分,制造业比建筑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多了近一倍。第三产业专业技术人员最高,达到374479人,占比76.72%(见表4)。
再从第三产业专业技术人员行业分布来看,科技服务业具有明显优势。
从行业内部分配看,文、教、卫行业比例最高;其次是交通运输、科研、技术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如餐饮、批发零售业等行业的专业人员比例十分低。
除此以外,作为省会城市,广州是全省高校、科研院所最为密集的地方,且层次最高,可为科技服务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科研创新资源。
表4 广州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分布表(2006年)
表5 广州第三产业内部专业技术人员情况(2006年)
二是产业优势。
第一,广州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或信息化时代。
广州人均GDP已达9000多美元(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以后,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或信息化时代。这段时期应该称为工业化向后工业化的转变时期),正步入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阶段。从我市的产业现状来看,服务业增加值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本上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态势。初步核算,2007年广州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0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8%。以信息网络、数据库、网站、电子商务、信息中心、信息平台等主要手段和方式的信息科技服务已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形成了全市较为完善、周密的信息科技服务系统,这种服务已从主要服务走向基本或普及式服务,已从生产性到生活性,从城市到郊区,成为一种基本的科技服务。如今信息制造业成为我市科技服务生产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大行业:传输服务业、数字内容服务业和IT技术服务业。
第二,科技服务业门类齐全。
广州是全省科技服务机构门类最多,最为齐全的地区。全市经过认定的各类科技服务机构有近1000家,居全省首位。按功能划分,可将广州市科技服务产业体系归为以下三类(见图3):
图3 广州市科技服务产业分类
城市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紧密相关,城市的产业特性越来越向服务产业转移。从城市群到中心城市再到国际城市或全球城市,其服务的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技术、知识为主的服务水平上,广东城市发展到今天,从广州惟一的城市中心,到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群崛起,再到当前广州、深圳的“双中心城”,无不体现产业发展在其中的作用。由于广州在发展科技服务业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设知识型、智力型城市中心是广州义不容辞的责任。
注释:
①郑霞,候伟强.广州现代科技服务业调研报告.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增刊.
②陈岩峰.2009年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增刊.
③郑霞.从广州产业转型看高职教育的发展.广东教育,2009年第6期.
④郑霞.若干区域科技服务业发展评述.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5期.
[1]周振华主编.城市转型与服务经济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2]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
[3]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指标.2006年.
[4]吴玉鸣著.中国区域研发、知识溢出与创新的空间计量经济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
[5]Bacher G.& Murphy K.1992,The Division of Labor, Coordination Costs, and Knowledge.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Novermber,107(4):1137-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