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加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5例临床观察

2010-03-17 11:15:50刘莉兰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真武温阳汤加减

刘莉兰

(湖南省蓝山县中医院,湖南 蓝山 425800)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相当于中医学“心悸”、“怔忡”、“水肿”、“喘症”、“胸痹”等范畴,临床上主要症状有呼吸困难、气短、水肿、紫绀、疲倦乏力、小便不利等,不仅发病率高,其死亡率也极高,5年生存率远不及恶性肿瘤[1]。笔者临证予真武汤加减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5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两组70例均为本院2004年10月至2009年8月内科住院病人,年龄均在50岁以上。治疗组35例,男19例,女16例;病程(3.32±1.11)年;年龄(62.1±5.9)岁;心功能Ⅳ级18例,Ⅲ级14例,Ⅱ级3例。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病程(3.41±1.14)年;年龄(62.7±6.1)岁;心功能Ⅳ级17例,Ⅲ级15例,Ⅱ级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和心功能分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2]:参照修改后的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及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制定。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3]79-80: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痰饮阻肺证:主症为心悸气急,咳嗽喘促,不能平卧,咯白痰或痰黄黏稠,胸脘痞闷。次症为头晕目眩,尿少浮肿或伴痰鸣,或发热口渴。舌淡暗或绛紫,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1.3 治疗方法

采用最新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2]推荐的方法进行治疗:常规休息、限盐、吸氧、扩张血管、抗凝、强心、利尿、选择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上述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真武汤加减方。基本方为制附子10 g,茯苓10 g,赤芍10 g,白术10 g,生姜10 g,桂枝8 g,黄芪40 g,猪苓12 g,炙甘草6 g。加减:呼吸气促、咳喘甚者加葶苈子15 g,枳壳10 g;瘀血甚者加丹参20 g,益母草15 g,川芎10 g;双下肢浮肿甚者加车前子15 g,泽泻10 g;痰湿甚者加陈皮10 g,竹茹15 g。上药加清水300 mL,浸泡30 min,武火煮沸后以文火煎30 min,得药汁约120 mL,待药汁微温后徐徐饮下,药渣复煎,复加清水300 mL,煎法如上,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连服4周为1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3]84。

1.4.1 心衰疗效评定 采用Lee氏心衰计分法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治疗后积分减少≥75%;②有效:治疗后积分减少50%~75%;③无效:治疗后积分减少<50%;④加重:治疗后积分大于治疗前积分。

1.4.2 心功能疗效判定(NYHA分级方法) ①显效:心衰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②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不及2级;③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④恶化:心功能恶化1级或1级以上。

1.4.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中医证候分为无、轻、中、重4级计分,主症分别计0、2、4、6分,次症计0、1、2、3分。①显效: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70%;②有效: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30%,<70%;③无效: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30%;④加重: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增加。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心衰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8.57%,对照组为65.71%。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心衰疗效比较 (例)

2.2 心功能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0.00%,对照组为60.00%。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疗效比较 (例)

2.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4.29%,对照组为65.7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中的一个病理过程,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病程长,病情缠绵。其病机为阳虚水泛,以心气(阳)不足为本,水湿痰瘀为标[4]。其病位在心,涉及肝、肺、脾、肾四脏,属于本虚标实。按虚实主次缓急,兼顾同治,一以益气温阳行水,二以化痰祛瘀以利血脉。故其治则以益气温阳、祛痰利水化瘀为法。

真武汤原方出自《伤寒论》,有温阳利水之用,一治太阳病汗后阳虚,二治少阴病阳虚水泛,其组方为“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自拟真武汤加减方中附子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以温肾散寒;桂枝温化水湿,温心阳,通心脉;茯苓、白术、猪苓健脾利水,通调水道,使水液得下,痰湿得祛;重用黄芪健脾益气温阳,补气以助阳复,益肺利水,达到气行则血行之效;赤芍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利小便以助行水消肿之功;生姜温阳利水;炙甘草具有调和诸药之性,同时随证加减。全方共取补益心气、温养心阳,兼顾活血化瘀、利水除痰、宽胸通脉之功。

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针对心肌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有明显抑制,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且具有明显的利尿效果,改善和保护肾脏功能[5],因而能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衰患者的心排量和心脏指数[6]。附子能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冠状动脉供血量,但无β受体兴奋剂的毒性[7],且经炮制后毒性大大减低,而强心作用并未随之减轻。因而具有明显的强心、利尿、抗炎、止痛作用。同时,真武汤可明显提高实验造模心力衰竭犬和家兔心肌收缩力,改善犬和家兔心力衰竭的缺血情况,并能增加尿量[8]。本研究结果表明真武汤加减方对心衰患者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及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侯应龙,杜日映.现代心力衰竭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2,30(1):7,2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宋耀鸿.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药治法探讨[J].江苏中医药,2003,24(10):4-5.

[5]王浴生,邓文龙,薛春生,等.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60-761.

[6]朱伯卿,戴瑞鸿,龚志铭,等.黄芪注射液对心脏正性肌力作用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1):47.

[7]宗武三.温阳泻肺方治疗难治性心衰42例小结 [J].甘肃中医,2003,17(3):9.

[8]王均宁.真武汤对心血管的药理作用及组方研究[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2,16(5):37.

猜你喜欢
真武温阳汤加减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基层中医药(2022年8期)2022-11-17 08:42:34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阴寒体质化痰除湿需补阳温阳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19:58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藏真武造像
文物季刊(2017年5期)2017-10-09 07:36:33
MAKING HISTORY
MAKING HISTORY
汉语世界(2017年5期)2017-09-21 07:56:33
HPLC法测定十味桂芪真武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
安徽医药(2014年12期)2014-03-20 13:15:16
温阳解郁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抑郁症3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18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41
白虎消痤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47例
西部中医药(2014年6期)2014-03-11 16: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