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蓉
摘 要: 快乐教学注重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快乐教学,能使师生关系融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促进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快乐教学 教学方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实践和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语言意识不断强化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着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学模式和方法无外乎是教师“满堂灌”、“机械讲解课文”或者“强迫背诵”,课堂上常常是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却满心厌烦,巴不得早点下课。究其原因无非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语文学习状态,同时也由于被动学习,长此以往导致对语文学习全无兴趣,甚至最后逐渐放弃语文学习。如此恶性循环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也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
保加利亚心理治疗专家乔治·罗拉诺指出:那些能将他们的感觉、情绪和智慧投入学习过程中的人能得到最好的成果。他提出整合教学法应强调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由此引申出快乐学习教学法。罗拉诺认为,有三大要素可以帮助我们以婴儿般的速度加速学习。这三大要素是:第一,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第二,融合了有意识和下意识的学习;第三,诱发内在的能力。这里所指的快乐,不只是学会某事的成就感,而是学习过程本身是快乐的。因此,我们应该带着喜悦的期盼来学习,而结束时亦能感到意犹未尽,或至少依依不舍。[1]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明白“快乐”二字的重要意义,且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多学一点感兴趣的东西,多做一点高兴做的事,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语文课堂快乐教学就体现了这个理论。实践已经证明,成功的体验不仅可对动机起强化作用,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愉悦其整个身心。快乐教育在美国被称为“have fun”,这种快乐不是舞台上的,也不是教师示范后做出来的,而是从学生健康的心里流淌出来的。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目地,好的教育要使学习者身心感到愉悦从而促进其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2]因此,语文快乐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享受,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快乐因素,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刺激学生的“内需”,优化语文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体现语文学习的“乐”,已经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中之重。在此我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促其树立学习信心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最佳诱因,学生的学习水平往往取决于其“爱学”的程度。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如果教师一味采用机械的教学方法,很容易抹杀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害怕,甚至厌恶语文。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情境。如给生字注音让后进生去做,朗读让全体参与,而开放性强有难度的问题则留给成绩较好的学生。[3]就课文中问题提问时,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只要他们回答的正确就大声表扬。在语文考试后也给予他们赞扬,对于考试不好的同学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且告诉他们:“你们都很聪明,老师相信你们下次一定可以上90分。”如此重复不间断的鼓励,同时巧用“皮格玛利翁效应”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皮格玛利翁效应”提示教师,只要对学生寄以厚望,学生就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语文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相信通过恰当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学好语文,只有教师对学生充满信心和期望,才会使学生身心愉悦、积极上进。同时,“亲其师,信其道”,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情感基础,学生就会自愿接受教育并乐于请教,由此快乐教学也能更好地进行。
二、创设灵活多样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会失去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比如教生词,有的老师照本宣科,每次几个生词,依次教完就过去了。有的老师把生词做成卡片,加强学生记忆。这样做学生学得快而好,还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反应灵敏能力,以及他们的集体观念。不同的语文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的教学效果,按照这样的方法,寓学于乐,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语文教学比老师一遍一遍地讲、学生一遍一遍地读,效果好得多。在教课文时,教师可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在不同阶段上,采用模拟对话、扮演角色、讲故事、述大意、即兴口头作文、看图说话、组句成文等多种形式。这样就会把死教材活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效果必然好。同时快乐也会充溢于我们的语文课堂中,使学生身心愉悦更加努力学习。
三、课堂活动化,让学生获得学习乐趣
长期的实践证明,只有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重“灌”不重“趣”的现象,寓教于乐,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美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倡“快乐教育”,他要求教育应尽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快乐的情绪去学习知识,使求知成为一种快乐的事。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语文这一学科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特点,尽可能地设计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趣味性浓的言语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合作、探究,获得学习的乐趣。除了合作朗读等常规性活动外,我们还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据教材特点开展如分组竞赛活动、小组讨论等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表达思想中运用语言,在和谐的氛围中获得快乐,让学生体验“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1]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语文教学的意见或建议。这样一来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心里话比较对照自己的教学,获得灵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学生也因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得到教师的肯定,而缩短师生距离,从而创造快乐的课堂氛围。
四、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品味成功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发生的环境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适合学习者学习的环境,是最使学习者感到轻松自在的环境。因此,语文教师就应该尽量把课堂设计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让他们在这个乐园里快乐地活动,让他们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成功是最大的快乐,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尝到成功,从而获得快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在一堂课中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都有成功的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其次,要“慧眼识英才”,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并在课堂活动中创设平台,让其展示特长。如让擅长朗诵的学生参与朗诵,让拼写好的同学上台拼写,让他们的特长得到张扬,从而使他们获得快乐,逐渐培养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好知者”。最后,就是要倾注热情与爱心。爱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当我们把学生当成知心朋友来关爱,学生会把心交出来,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1]
语文“快乐教学”使师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双方都以愉悦的情绪投入到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中。在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得以体现,学生运用知识的才能也得到了充分展现,群体意识、荣誉感增强了,非智力因素也获得了发展。因此,快乐教学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符合教育规律,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吴培贵.快乐——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J].教学时空.
[2]盛怀甲,孙文俊.试论数学课的快乐教学[J].学科探究(小学教学),2008,11.
[3]樊涛.英语快乐教学.http://zjsng.zje.net.cn/des/News
_View.asp?NewsID=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