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玉林 戴杭骁
(1、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办 浙江 杭州 310027 2、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由于国家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很难快速增加,争取社会捐赠已成为中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解决经费不足的重要途径。自20世纪末以来,国家教育部先后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立了“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建立社会投资、出资和捐资办学的有效激励机制”。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明确强调了要把“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教”作为“加大教育投入”的有效手段。
动员社会力量,加大社会对大学的捐赠力度,使社会捐赠成为提高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大学教育基金会资金的使用主要有四大用途:一是引进高水平人才,奖励在教学和科研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二是对学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三是学校的设施建设;四是资助学科发展、科研项目、教育合作和学术交流。等额配比基金是高校接受捐赠资金的一种慈善基金的新捐助形式,简单来说,比如设立一个10块钱的公益基金,当有人捐助1块钱时,这笔公益基金同样也捐助1块钱。
当然也有人认为等额配比基金无非是富人玩的一种敛财游戏,用自己的钱吸引更多的钱,而实际上基金的决定权仍在创始人之手。但本文认为,等额配比基金其实也分两类,即留本基金和动本基金。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只要基金的投向是公益事业,就纳入规范化的管理,保证决策过程的充分公开和透明,决定权在谁手里也就不重要了。
浙江大学等额配比基金是由段永平校友与夫人刘昕女士联手网易公司CEO丁磊于2006年9月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筹募捐资2000万美元设立的。段永平校友在捐赠仪式上特别阐述了设立等额配比基金的用意,他认为,这是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受到的启发,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捐赠,让更多的校友和关心教育事业的各方人士,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丁磊也表示,这是为中国教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中国未来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教育事业。
用等额配比基金模式吸收捐赠,在国外已经有较多的实践。美国各大高校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促进捐赠筹措的动力体制,提出将筹资的目标作为对校长等重要岗位的人事任免和考评的重要指标。现在美国一流大学聘任校长的最重要条件就是会募款、会社交、会动脑筋找钱。本文以浙江大学为例进行分析。浙江大学自2006年9月设立等额配比基金后,极大地激发了全校上下的筹资热情,各院系、部门纷纷积极动员,均想更多地筹募资金,以尽早在这个基金中多争取到配比。2006年10月,学校借势召开了全校发展联络工作会议,适时推出了校院二级筹资体系,要求校内各学院应明确一位学院领导分管本学院接受社会捐赠工作,确定具体工作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并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制定相应的基金管理办法,将接受社会捐赠工作列入到学院的重要工作范畴,学校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可以说,正是等额配比基金的设立,有力地推动了校院二级筹资体系包括校院二级校友管理体制的顺利实施。
根据浙江大学等额配比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配比基金的配比额度控制在1:1以内,且最大单项配比总额不超过100万美元;每年用于奖励和帮助教职员工、学生的捐赠项目的配比不低于当年配比额的50%,而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及固定资产投资等其他项目的配比应低于当年配比额的50%。同时要求申请配比的捐赠项目必须与“浙江大学”或“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签署捐赠协议,捐赠资金必须进入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账户,由基金会统一管理,专款专用,由捐赠者和学校共同掌管使用;还规定凡捐赠者指定奖励对象(或受惠人)、捐赠行为带有明显广告性质等均不得享受基金配比。所有这些规定和要求,从实施的过程来看,均有效地保证了配比基金真正用于学校急需支持的教育发展事业(见表1)。
1、引领中国高校捐赠理念,推动国家捐赠政策创新
由于我国的企业和社会公众捐赠意识还较薄弱以及受捐赠制度的制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社会捐赠水平仍然很低,社会捐赠占自筹资金总额的比例不足3%,高校经费绝大部分还是来自学费、科研、经营和服务性收入等,与美英等发达国家大学接受捐赠的收入相差甚远。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社会各界对高校社会捐赠的认识上,更表现在政府支持和引导政策的缺失上。
表1 浙江大学基金等额配比基金概况
浙江大学等额配比基金引入了世界一流大学的一种先进的捐赠模式,开创了中国高校捐赠乃至中国慈善捐赠事业的先河。浙江大学等额配比基金旨在通过“鼓励+激励”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关心和参与教育事业,有效提升中国高校的筹资能力。它的设立,无疑是给中国大陆高教界投下了一枚重榜炸弹。尽管在前几年,香港政府已经对香港的各高校实施了补助金配对计划,但内地高校对这种全新的捐赠模式还比较陌生。因此,等额配比基金成为了全国高校和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2008年11月,北京大学设立了“北京大学叶氏校友等额配比基金”,成为了继浙江大学后全国高校第二个有较大影响的配比基金。
为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用于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经费多渠道筹措机制,政府已经开展很多工作,如浙江省教育厅早在2005年11月就在各所属高校开展了如何完善鼓励社会捐资助学的政策体系问题的专门调研。浙江大学等额配比基金的设立,更是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国家财政部、教育部于2008年在各高校进行了专项调研,并于2009年正式颁布了《中央级普通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275号),正式启动了对中央级普通高校接受的捐赠收入实行配比奖励补助工作。
2、激发校院两级筹资积极性,有效激励社会各界捐赠
如何激励社会各界的踊跃捐赠、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是高校管理部门工作的重点之。为保证社会捐赠的资金和物资发挥最好效益,充分表达学校对捐赠者的谢意,各高校都制定了一些接受社会捐赠管理办法。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办法对于如何管理好捐赠基金涉及较全,但对于如何开拓捐赠渠道以及捐赠方式创新还较薄弱。等额配比基金的设立,为浙江大学向社会募集办学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机制和条件,极大地激励了校内各院系乃至师生参与筹资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吸引了社会各界向浙江大学踊跃捐赠。
自等额配比基金设立三年多来,从原来只有个别学院争取到捐赠项目,到目前全校24个学院全都积极主动地开展筹资工作并拥有了捐赠项目,其中15个学院还成立了学院基金。社会各界向浙江大学的捐赠项目明显增加,2005、2006年捐赠项目数分别为110项左右,自2006年9月设立配比基金后,2007年捐赠项目数激增到367项,2008年更是达到了534项。
等额配比基金设立之后,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受段永平、丁磊两位先生的义举影响。一对毕业仅8年的2001届校友夫妇捐资505万元人民币设立了“浙江大学泽润基金”,奖励资助学弟学妹完成学业,并支持所毕业学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曾依靠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在校特困生卢某某同学,靠卖家乡石榴得到的收入,捐资人民币5000元,设立了“浙江大学某某石榴助学金”,来帮助学校特困的同学;浙江某民营企业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支持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及资助学生国际交流等。
3、促进高校重视校友工作,促进院校密切与社会各界关系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各自的校友总会,并配备了相当的专职工作人员从事校友工作,从建立校友网站、建设校友数据库、创办校友刊物等各个方面密切与校友联系。也有不少高校已开展了“校友年度捐赠”项目,旨在进一步凝聚全体校友的力量,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在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捐赠上下工夫。
自段永平校友联合丁磊先生向母校捐赠等额配比基金后,更是在校友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加速了浙大校友的捐赠风气。在段永平校友捐赠理念的引领下,浙大的“我爱浙大”校友年度捐赠项目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全球校友的热烈响应,第一年就收到校友捐赠计人民币20多万元,并于当年面向校内贫困学生设立了“浙大校友爱心励志奖学金”,将校友回馈母校的感恩之心及时传递给了学弟学妹。而学校在得到校友捐赠的同时,也被广大校友爱校荣校的深情所感动,更加促使学校重视校友工作,从学生进校就开始重视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并时刻关心并积极帮助校友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感情互动。因此,本文认为,等额配比基金的模式可以为今后我国高校筹资提供借鉴意义。
[1]黄建华、游睿山:高校基金会筹款营销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4).
[2]罗公利、李怀祖:高校社会捐赠与构建和谐社会[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3]刘春生、王任达:发展大学教育基金会,促进大学教育捐赠[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4).
[4]滕航:企业向高校捐赠的效用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9(1).
[5]杨丹:中美高等教育捐赠的比较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9(9).
[6]赵善庆:我国高校社会捐赠研究[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9(5).
[7]张善飞:高校基金会发展的助推器[J].科技管理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