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家评
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结束,抗日战争中国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非常多。教材以及众多的教辅资料对这一问题的拓展并不多,本文现结合有关专家的观点,整理这一问题。
一、 两国两军的实力相差悬殊。
中国在近代以来遭受日本的屡次侵略,在它的大陆政策里,灭亡中国是其蓄谋已久的既定国策。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落后。这种落后首先是经济的落后以及由此导致的武器的落后。日本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经济实力以及军队的武器装备远胜于中国。中国虽然是一个大国,军队的数量远胜于日本,但经济实力与军队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日本。在现代战争中起重要作用的坦克、汽车、飞机、大炮、舰艇等武器装备,中国一样也不能生产制造。主要因为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与日军相比差得很远。有研究资料称,据日本方面估计,日本一个大队(相当于营)的战斗力相当于国民党军队的一个师。在“七七”事变以后,中国尽管形成了全民族抗战,但是在强大的日军进攻面前,依然丢失了大片国土。
二、 中国政治的腐败。
日本原来和中国一样,也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曾经被迫与西方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但是在19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也就是中国慈禧太后统治的那段时间,日本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明治维新),在政治上实行西方的民主制度,在经济上努力实现工业化,迅速变成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在中国,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被扼杀,保守派依然在极力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甲午战争发生时,中国北洋舰队的装备并不比日本舰队差,但政治和军队的腐败,使得北洋舰队一败涂地。主要原因是政治的腐败决定了妥协退让、避战求和的政策以及落后的消极防御的军事思想。后来北洋军阀政府南京政府统治期间与日本冲突的失败,也是因为政治和军队的腐败。
三、 中国政府的软弱。
日本从明治维新之后就逐渐变成富有侵略性的军国主义国家,侵占中国是其既定国策,但是在如何侵略中国问题上,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充满分歧,正因为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充满分歧,从“九一八”事变到“二二六”兵变,一直到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侵略成性的军人才不断在中国各地制造事端、寻衅挑衅,以作为扩大侵略的借口。而由于中国政府的软弱,使得日本军人的手段屡屡轻易得手,因而这一部分极端的军国主义分子在日本统治集团内部的势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如果当时日本军人在中国制造事端进行挑衅时中国政府立即予以迎头痛击,使他们的阴谋不能轻易得逞,他们的侵略气焰就不会那么嚣张。他们在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占据主导地位就不会那么容易。
四、 中国政治和军队的不统一。
在清朝末年,中国已经是派系林立,形不成全国统一的力量。北洋政府时期,更是军阀遍地、连年混战。南京政府虽然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但地方实力派实际上是各自为政。在蒋介石企图削弱地方派系政策下,他们在同日军的较量中不能不力图保存自己的实力,这也为日本军队各个击破、一步步蚕食中国提供了条件。“九·一八”事变时,日军在东北的数量并不多,假如10万东北军奋起抵抗,东北就不会轻易丢掉。七七事变时,日本在华北的军队数量也不多,第29军的10万人如果全力抵抗,平津地区也不会轻易丢掉。
牢记和反思近现代史上的两次中日战争,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如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中日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对日关系上有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有专家比较分析中国和日本历史教科书在讲授 “甲午中日战争”上的不同:我们的历史教科书详细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影响等等。日本教科书则在简单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之后(有很多歪曲历史的成分),赫然列出几个问题:(1) 你认为在最近二十年内日本和中国之间会不会爆发战争?如果发生战争,你认为中国会从哪一个方向向日本进攻?(2) 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简言之,日本对青少年的历史教育非常注重“现在和未来”,我们的历史教育基本上是“着眼于过去”。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