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莉 于硕 傅华秀 郝芳
2种不同降温方法在癌性发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张丽莉 于硕 傅华秀 郝芳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症状之一,病程长,有时可达数周或数月,大剂量长时间应用抗生素难以凑效。长期发热不仅消耗病人的体力,还会使病人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临床常采用的降温方法有药物降温、酒精或温水擦浴等。本试验采用中药擦浴降温,以寻求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降温方法。
将2006年3月~2009年3月在我科就诊的癌性发热病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7例,对照组39例。发热时间最短2周,最长2个月,体温最低37.5℃,最高39.4℃。
2.1 材料 实验组采用自治中药擦浴液,主要成分为柴胡、薄荷、川芎、防风、荆芥、桂枝。采用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东华1+1煎药包装一体机(型号DHL—CI),将中药煎制成200ml药液备用,温度30℃。
对照组采用酒精擦浴,浓度25%~35%,温度为30℃。
2.2 方法
2.2.1 擦浴方法 2组均采用《基础护理学》教科书中的方法[1]。由专人负责测量和记录擦浴后30min腋下体温。
2.2.2 降温效果判定 以体温降至正常为有效。
2.2.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显著性水平。
2组降温有效病例数比较结果见表1。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x2值5.077038,P值0.024245),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降温效果优于对照组。
癌性发热是癌症患者出现的直接与恶性肿瘤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广义的癌性发热尚包括针对肿瘤的特殊治疗引起的发热,如化疗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化疗后肿瘤坏死吸收所产生的内源性致热源所致的发热、放疗引起的放射性炎症等[2]。癌性发热病程长,热型不规则,长期的体质消耗,使病人身体虚弱,应用药物降温大量出汗,易引起虚脱。酒精擦浴是临床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虽较方便,但有许多不妥之处:①擦浴所用酒精浓度是25%~35%,在家庭病人家属往往用食用白酒替代酒精,在病房也有这种现象发生,或者是用75%酒精粗略兑制,浓度不够精确;②因个体差异酒精是一种过敏源,易引起皮肤过敏,甚至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和酒精中毒症状[3],本实验中有2例病人出现皮肤过敏;③擦浴后酒精蒸发使病室内空气污浊,产生的刺鼻气味不利于病人呼吸;④乙醇具有扩张血管作用,反复大量擦浴使乙醇进入血液循环,乙醇可通过大脑神经细胞膜并作用于膜上的某些酶而影响细胞功能[3],特别是近年报道酒精擦浴有引起新生儿心跳骤停的病例[4]。
表1 擦浴后30min2组降温效果比较(例)
本实验充分发挥祖国传统医学内病外治的优势,精选6种中药成分,中药经皮肤吸收后,促进皮肤血液循环,促进汗腺分泌,同时中药中所含挥发油可将热量带走,从而达到降温目的。药物性质安全、温和,药效持久。本实验中中药擦浴组病人未发现皮肤过敏反应及其他不适的病例。实验组病人实验所用薄荷有辛凉解表、疏散风热、消炎止痛的作用;川芎可增加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荆芥属解表药,具有促进汗腺分泌、促进皮肤血液循环的作用;桂枝具有解热镇痛、抗惊厥、抗病毒、促进汗腺分泌的作用。所用中药在降温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肿瘤引起的疼痛,增加了机体免疫力,擦浴后弥散在空气中的中药微粒对空气中的病毒有一定的杀毒作用。实验表明中药擦浴比单独应用酒精擦浴降温效果更优越。本实验所用中药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特别适于家庭和社区医院。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陈凯,王庆才.癌性发热辨治[J].江苏中医药,2004,25(8):48-49.
[3]武香玲.酒精擦浴在临床应用中的观察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10(4):95-96.
[4]王美霞.酒精擦浴不当致新生儿心脏骤停1例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0):41.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2.113
河北卫生厅课题(项目编号:07066)
050000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肿瘤外科 (张丽莉 于硕 傅华秀 郝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