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丽 刘娇兰 余卢妹
妊娠高血压综合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多数病例在妊娠20周以后出现过性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分娩后即随之消失,发病率我国9.4%,国外7%~12%,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1]。本文通过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分析,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因素,为有效地防治妊娠高血压疾病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2009年5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2860例,其中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101例,诊断标准符合参考《妇产科学》[1]。其中妊娠期高血压7例,子痫前期83例(产前子痫6例,产后子痫2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7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4例。
将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按1:2比例配比方式随机选择202例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在年龄大小、分娩史、经济情况、孕前体重指数、家族史、产前检查情况、孕期情绪状况等、季节方面的差异。
对所收集的因素按量化数字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成组设计的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
两组比较,观察组平均年龄大、初产妇比例高、体重指数高、家族史多、定期产前检查少、存在负性情绪多、秋冬季为主(P<0.05),见表1。
表1 2组产妇妊娠高血压疾病相关因素比较
疾病的发生不是由于单一因素而导致的,而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涉及环境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等诸多方面。本资料充分说明妊高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年龄是影响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率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存在脂肪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增加。初产妇较经产妇更易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考虑此与妊高征免疫耐受的打破有关,由于精子携带有男方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女方接触其丈夫精子机会越多,就可能对丈夫同种抗原识别能力和反应减弱,也就越容易引发免疫耐受,越不容易发生妊高征[2]。贫穷能增加妊高征的危险,此现象在农村的孕妇中更为多见,孕妇文化程度低,自身保健意识淡薄,不重视系统产前检查,增加了患病风险;另外由于经济原因,部分孕妇整个孕期只在个体诊所做1~2次B超检查胎儿,忽略了对孕妇的全方位监测,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营养不良、缺钙等妊娠合并症,增加了患病风险。体重指数高者其血脂水平常升高,增加了血液稠度,提高了外周阻力,易发生小动脉的粥样硬化,促使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遗传倾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较高的遗传倾向,有该病家族史的孕妇发病率几乎是普通孕妇发病率的3倍,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遗传性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3]。缺乏产前定期检查的孕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危险性高,产前检查可以及时地发现异常,从而可以通过医疗措施进行预防、治疗,降低或防止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妊娠负性情绪是诱导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负性情绪作为应激源,由感觉系统传至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从而激活了交感神经系统,使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类递质增加,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导致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4]。秋冬季节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发季节,气温下降时,出汗少,血容量增加,血压往往会升高;寒冷时交感神经系统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增多,使全身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大形成高血压[5]。
综上所述,由于妊娠期高血压病病因未明,尚不能做到完全预防其发生,应对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孕妇加大监测力度,可望把妊娠期高血压病发病率降到最低。干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孕期保健知识,让生育适龄妇女选择最佳年龄期孕育胎儿;使孕妇自觉进行产前检查,重视心理咨询,对于精神紧张、焦虑的孕妇给予疏导,缓解其压力;提供基础的产前检查服务以及时发现和积极处理可望减少经济情况差群体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降低其病变的严重程度[6];指导合理饮食,参加适当体育锻炼,将体重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6-98.
[2]雷玉秀,李凤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3年发病规律及相关因素病例对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943-3944.
[3]翁侨,陈汉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学研究现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3):124-125.
[4]刘云梅,于春梅.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9(12):3.
[5]韩红霞.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9):92-93.
[6]张艳萍,叶卫莲.11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5,13(2):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