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操技术

2010-03-05 14:30余良华
中国体育科技 2010年2期
关键词:体操运动员动作

余良华,王 威

技术一词,从词性上讲,隶属中性词。根据辞海解释: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如电工技术、焊接技术、木工技术、激光技术、育种技术等。除操作技能外,广义地讲,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2]。

除自然科学之外,技术一词,还运用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如哲学、教育、体育(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对运动技术有几种解释,意思相近。运动技术是指能充分发挥运动员身体能力,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12]。辞海,文化、体育分册与上述表达基本上相同[3]。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8]。

从宏观上专门论述体操技术理论(主要指竞技体操)的文章并不多见,但在微观上论述体操技术理论的文章很多,如对某某动作技术环节量化分析等。这些动作技术分析成果,对我们提高某些动作技术认识起到积极作用,客观上增进了体操运动技术水平的快速进步。仅仅从这些微观上应用性地论述体操技术现象是不够的,它将遮蔽我们全面认识体操技术的视角,难以在理论上分辨体操技术本质的属性问题,产生技术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模糊状态。这就导致我们迄今对什么是体操技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问题的发生。体操技术究竟是什么?它有何内容和表现形式?这些探讨体操技术本质属性的理论问题摆在面前,我们没有逾越它,给予合理、科学地阐述,还它一个本来的面目或归属。本文将以体操技术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问题为主线,并逐步展开论证体操技术本质的属性问题,改变我们认识体操技术的观念,确立体操技术本质的属性问题。

1 体操技术注释

我国古代和近代把体操统称为技艺[4]。民国时期体操,在中国体操运动史记述中,可以依稀看到体操技术概念出现[4]。直到1953年后,苏联人把当时先进的体操技术和训练方法传输我国后,体操技术概念开始更多地运用于各个项目训练和理论探讨中,如有研究者认为,以体操技术(男子部分)发展的历史回溯为主线,把体操技术的演进过程分为4个阶段:体操技术发展的起步阶段、场地器械革新带来的技术大发展阶段、规则导向基础上的技术加速发展阶段、体操技术高起点基础上的稳步发展阶段[19]。也有研究者认为,当代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表现出格局的多极性、规则的多变性、技术的复杂性和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单峰性特性[11]。这些表明,体操技术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过程,其技术的复杂性难以掌握和驾驭,阻止了更多的人成为冠军。

体操技术有其自己的含义,它的特征在于,动作技术不断处在复杂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在这复杂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有自己的结构内容和表现形式。体操技术定义为:人体完成各级别难度动作,根据自然和社会科学原理,合理展示身体运动潜能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体操各级别难度动作(A、B、C、D、E、F、G组)是人体运动,属于自然科学范畴,需要运动解剖、生理、生化、医学,以及物理学、数学模型[14,10]、心理学等学科支持。体操技术不是动作,它包含在动作中。事实上,实现一个动作需要有若干种技术支持;实现每一个技术还必须由若干技术细节支持。这些技术细节就是可以用来量化的人体运动角度、时间、用力顺序,角速度、力量大小、方向等部分组成,这些技术细节细微变化或出现偏差,都会影响技术的发挥,甚至出现动作最后失误。

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一起,借助这些自然科学原理,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凭借自己对专业发展的超强理解,也凭借自己独特的直觉,经过对某些技术上的创新(如采用各种“振浪技术”),发展了众多的高难度体操动作。如果没有这些在关键技术上的改进与创新,这些高难体操动作是不能完成的。

但是,实现这些动作技术途径还要有教育学、运动训练学、社会学等众多社会科学支撑。一些研究者可能对社会科学参与支撑动作技术会提出一些疑问,认为技术是纯粹的,容不得半点瑕疵。试想,我们在理论上或在想像中确立一个新动作可以即刻诞生,也可以去试验它,但如果没有教育学方法支持,以及体操独有的保护与帮助直接参与,这些想像中动作技术是难以成为现实的。我们也可以在电脑上任意设计4周空翻,只要设计者愿意,电脑上可以不停地重复做这个动作,现实的人类就不同了。电脑上的动作,可以作为一种理论问题出现,就像科学理论假设有很多,还需要一些具体技术环节实践去实现它,如果技术环节做不到这些,这个理论就是空洞的理论。同理,一个新的体操动作设想,即便找到技术方法,并不能全面掌握这个动作,需要有保护与帮助的直接参与才能完成这个动作。保护与帮助主要有两个作用,其一,建立运动员技术概念,促进技能水平快速提高;其二,防止运动员受伤。在教育学等社会科学的帮助下,提高了运动员训练效果,促进了动作技术水平的提高,这就是为什么体育(体操)既是自然科学一部分,又是社会科学一部分的原因之一。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判断:体操技术是实现动作的方法,教育学、运动训练学、社会学等学科则是实现这些技术方法的方法。没有这些技术方法的方法存在,体操动作,特别是高难度动作难以实现。

2 体操技术的本质属性

2.1 体操技术内容

体操技术内容可以通过建立动作结构模型来实现,这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三论)基础上的。以双杠向后大回环屈体两周空翻成挂臂动作为例(图1):这个动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阶段层次),每个阶段下一级子系统由若干种技术组成(技术层次),每种技术由支撑它的若干复杂的技术细节构成(技术细节层次)[15]。

图1 双杠向后大回环屈体两周空翻成挂臂动作技术结构系统模型

有关对动作技术结构模型的建立,在以往的文献中有所论述,这里建立了不同的动作技术结构模型,进一步论证体操技术内容本质属性问题。

这个动作的运行线路是,倒立下摆及沉浪技术输入给大脑信息是否正常,有无脱手现象发生?如果正常,将完成正常的兜退技术,加大转动动能,使身体最大限度地获得上抛高度。这时,如果输入给大脑信息正常,运动员迅速做出空翻挂臂技术;如果输入给大脑信息不正常,运动员迅速做出空翻挂臂技术的一些补救措施,用负反馈通道弥补技术中的错误。运动员完成每一个动作或成套动作都是这样表现的,有着技术与技术之间连接上的训练积累,达成大脑与动作技术之间默契配合——那就是运动员的动作感觉。“运动员做动作时不仅会有肌肉如何用力的感觉,而且还会有动作结束后同时出现的一种肌肉用力后的效应感,并且这种效应感在重复学习某一动作中还起着调控动作信号的作用[1]”。各技术之间的联系非常复杂,加之肌肉运动感被“掩蔽”的特点[9],以致动作经常出现错误。

2.2 体操技术表现形式

没有这些体操技术内容存在,就没有这些体操技术存在的形式。这些体操技术内容表现的优劣状况如何,都决定了动作技术有如下4种表现形式(图2):先进技术,正确技术,弥补技术,错误技术。这4种技术表现形式能辩证地反映运动员个人的技术风格,在运动场上一目了然,在研究动作的录像中表现得更加具体、细致。

2.2.1 体操先进技术

体操先进技术是近两年才开始研究的一种技术,具有体操发展的现实性和超前性意义[16]。先进技术有两种表现形式,属于最合理用力的一类,如世界冠军范红斌技巧“跟头”和飘逸的境界;李小双三周空翻绝技;跳马“程菲跳”等;属于优美的一类,如黄力平双杠成套动作“晚发力”,优美流畅;何可欣高低杠上做的“李娅空翻”等。据国家体操队刘桂成教练反映(调查访问),奥运冠军何可欣做的“李娅空翻”技术先进性高于“李娅空翻”创始人李娅本人的技术和空间范围。我们在2009年湖北省“体操之乡”仙桃举行的全国体操冠军赛上看到,何可欣做的“李娅空翻”先进技术具有极强的创造力和想像力,那突然爆发出来的生命能量,达到了又一个高峰,那身轻如燕优美绝技不同凡响,技惊四座,证实了刘教练的看法。这样一来,留下体操力学新的课题,即重新划定“李娅空翻”的空间和延续时间范围,以及对先进技术的重新认知、评价问题;留下体操更高的美学境界问题;留下何谓创造力和想像力问题。这些,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和思考的若干命题。

图2 体操动作技术表现形式示意图

但是,体操是一种永恒的美,真正认识和理解它的能有几人[6]?黄玉斌教练这句话富有较深的哲理,站在了体操技术发展的历史高度,看待体操美的问题,说明美是无止境的,必须有先进技术支撑,才能走得更远。20世纪50年代以前,许多人认为,动作的身体姿态、形体好就是美。60年代末,日本男子体操崛起,用动作难度和动作的身体姿态诠释体操美。70年代,前苏联采用当时的先进技术,如吊环窄握环下摆技术、鞍马伞形全旋技术、增加动作幅度和稳定性等诠释体操美,使他们取代日本,称霸世界。中国体操呼之欲出,在困难的条件下,始终追求体操先进技术发展方向,用属于最合理用力的和优美的技术风格、身体形态,以及创新更难的体操动作,横空出世。在80年代初出茅庐,至90年代开始,逐步取代了前苏联的霸主地位(1983年获男团冠军)[4]。人们的审美价值观不断地增添着新的元素,美是无止境的。如今,何可欣做的“李娅空翻”先进技术具有划时代意义,对体操美又有了新的诠释,领导着高低杠发展方向。肖钦的鞍马成套全旋动作先进技术,无人可敌。但假设有一个比肖钦身高高5~10 cm的运动员,在技术和表现状况不变的情况下,谁的动作会更美?

2.2.2 体操正确技术

正确技术低于先进技术一个层次,大多数运动员都能够掌握它,在一般情况下,裁判员对这种技术支持下的动作不予以扣分。只有在先进技术和正确技术支配下的动作发生“碰撞”的时候,裁判员都会把更高的分数留给了具有先进技术的运动员。对正确技术和先进技术的界定,只是在近两年来才有了理论上的探索,在相当长的实践过程中,体操同行们广泛的默认或感觉这两种技术的存在。他们更乐于追求体操技术先进性并付诸实践,而忽略正确技术和先进技术理论研究及界定的价值。并不是大多数运动员能够掌握这种先进技术,其实,正确技术也能孕育出很多冠军,如奥运冠军杨威、邹凯的技术等。白远韶教练在2006年认为,中国体操队还是要坚持高起评分基础上的质量和稳定。只有解决好了高起评分、高难度和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5],这是顺应国际体操评分规则而采取的应变措施。发展动作难度仍然是体操的生命[20],从这一点上看到,2008年北京奥运冠军3枚金牌得主、邹凯的技术并不先进,但我们从白远韶教练那里了解到,他贯穿了这种训练思想,即解决好高起评分、高难度和稳定性之间的矛盾,达到了预期效果,非常实用。目前,单杠已经提高至7.6分的难度,自由体操难度也达到了6.8分,全部超过奥运会时的水平[13]。邹凯只需要普通的正确技术(并非先进技术),就可以获得3枚金牌,这个说服力,超出了其他任何对正确技术多余的解释。

2.2.3 弥补技术

体操弥补技术,由余良华2002年首次提出[17]。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这种技术广泛地运用于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弥补技术是在错误技术发生后,而采用一种有效方法合理地纠正技术中的问题。在一个完整的动作和连接技术中,总是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到的问题或错误,如果不采取补救措施,动作就会中断或失误。聪明的运动员总是本能地采用这种方法,补救动作技术能够顺利进行,这种方法就是弥补技术。

弥补技术原理,可根据信息论失真度限制的信源编码定理合理解释它[9]。判断对动作信息误差限制d,信源的输出可以编码成为R(d)/ln2比特/符号的信息率,或者如果信道容量在一定范围(完成技术允许出现偏差的度)C> R(d),则可保证动作技术相对稳定。人这个运动生物体可根据上述定理为依据,利用弥补技术重新修正其后面的技术以及量值部分,达到补救动作的目的。若C<R(d)即信息误差已大于容量,则不能完成动作,也不能实施弥补技术。也即任何器官(肢体)的干扰都会影响整个工作线路,甚至最后影响整个有机体[7]。据信息论的一般系统熵的定义——申农(Claudeshannon)公式推导[9]:(系统为确定状态,S为系统熵)

系统随机变量 X=(X1(1),X2(0),…,Xn(0))

所以确定状态:N=1,S=0

此时如果S=0,说明无序度为零,即最有序,表明动作结构按正常程序进行。如果系统信息随机变量X发生改变,S>0<1,此时,系统无序度不为零,表明动作结构已遭破坏。当动作结构处在可修复这个度的范围内时,运动员将及时控制动作结构采用负反馈通道修正技术,使它回复到有序的程序中,我们这时候看到的动作技术,虽然完成,但已经不美观了,即,系统有序度=系统最大熵-系统熵[9]。

2.2.4 错误技术

错误技术概念:错误技术是运动员在完成动作过程中的运动方向、速度、角度、用力大小、顺序等技术细节量值发生错误,直接影响着正确技术的方法,甚至不能完成整个动作[18,14]。错误技术与正确技术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有关专门对体操错误技术的研究甚少,认为对它的研究无太多的价值,因而把它搁置一边。其实,教练员和运动员每天都在与错误技术斗争,批判它、改进它、吸取训练经验,不断达到正确的动作技术水平,直到相对完美。对错误技术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我们对体操训练的认识水平,增加训练厚度,也是教练员指导运动员学习动作技术时避开弯路的有效途径[18]。

2.3 体操技术特征

与其他体育项目技术比较而言,体操动作技术主要有3种特征。

2.3.1 体操运动最终表现结果是人体运动

体操项目动作在合理的技术支配下,运动员在器械和地毯上完成各种难度动作,表现结果是人体运动,这就产生了人体是产生运动的源动力。球类、射击、击剑、举重、投掷等运动项目,则表现在,人体是器械(球)产生运动的源动力。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最终的表现结果是人体还是器械(球)在运动,其运动性质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人体升腾在高空做复杂的翻转动作落在器械或垫子上是很危险的,没有精准的落地姿势会扣分,甚至会摔跤的。投掷等器械运动与之比较则不同,它们运动的主体是器械(球),只要规则和安全防范措施得当,器械(球)可以精准的着地或着在它(他身体)物上。这些项目以距离、准确度、重量等为取胜第一要素或衡量标准,体操以难和美为取胜第一要素或衡量标准。

2.3.2 体操动作技术水平发展飞速,使其技术发展越来越难,越来越复杂

从19世纪开始,有体操比赛的历史上看,规则对动作难度没有限制,鼓励运动员发展更高级的难度动作,并以个人名字命名某个首创的难新动作,这在其他体育项目中是绝无仅有的。如今,难度动作发展仍然处在没有“封顶”和没有极限阶段,动作技术快速发展仍然无止境。这对由体操技术引擎而引发的动作创造力要求会更高,更复杂,更难掌握,这些复杂的技术支撑着这些难新动作,总是出乎人们的想像,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有其自己独特性。其他体育项目运动技术发展相对慢一些,体操技术发展速度更快一些,这是由体操规则导向和10个体操项目数量决定的。每个运动员在每一个项目上(不含跳马)可以有选择地完成12~20个不断更新的、属于自己的顶级体操动作,其基数是较大的,比同项群跳水运动动作数量更多。因此,我们总是能看到,每到夜幕降临时,体操馆内仍然灯火通明,运动员和教练员还在那里训练,不停地改进着动作技术,接受苛刻而严厉的训练。没有时间的保证,这些精雕细琢的技术或技术细节“功课”难以做好,难以完成。

2.3.3 不同项目的先进技术表现形式产生不同的运动结果和特征

先进技术支配下的高等级难度体操动作只是被少数人掌握,它会使动作外观表现得极美、省力、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发展更高级的难度动作而少有障碍,使人们产生更多的想像空间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给观众带来快乐和美的享受(科马内奇、霍尔金娜的表现足以给人们美的享受)。球类先进技术会“克敌制胜”,弥补自身不足,表现出超强的技艺,如乒乓球“直拍横打”先进技术,改进了直握拍反手进攻技术的不足;乔丹长距离飞跃扣篮先进技术,表现出高超的技艺,使人们欢呼雀跃,有人称为“乔丹时代”;当年中国女子排球的“背飞”,“短、平、快”等先进技术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每个项目的先进技术,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代表那个时代最高水平,显示出自己独有的运动结果和特征。今天的先进技术,将成为过去,明天一定会有更先进的技术取而代之。

2.4 体操先进技术、正确技术、弥补技术、错误技术之间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处在运动变化中,不能绝对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的作用。错误技术和正确技术也是如此,正确技术是从无数次错误技术中训练而来,正确技术在条件改变的情况下,也可以转变为错误技术。对错误技术的研究和学习,使我们懂得正确技术来源于错误技术本身;对正确技术的继续研究和学习,使我们懂得先进技术来源于正确技术本身,不断有更新的先进技术取代老的“先进技术”;当运动员希望尽善尽美地表现自己的成套动作时,总是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干扰着自己,如果不快速的判断修复动作技术,将会出现重大失误,这就是弥补技术将要做的工作,这就是辩证法。

从体操技术发展过程看,吊环向后大回环窄握环下摆先进技术代替宽握环下摆技术后,吊环摆动类技术向前进了一大步;单杠“盖帽式”向后大回环先进的动作技术产生,派生出各类型更难的下法动作;先进的“振浪”技术,产生更难的杠上“飞行动作”。吊环向后大回环宽握环下摆技术,就当时我们思想认识体操的局限性,以及,“小护掌”运用问题,我们只能达到那种技术程度,它就是当时的正确技术。当“大护掌”运用后,增强了握力,运动员可以自如地拉长身体半径,增大转动惯量,从而获得更大的转动动能,为提高“下法”等难度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先进技术的发展路径,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容易到困难,由新技术取代老技术的发展轨迹运行,

这些不同的4种技术所导致的运动状况表明,体操先进技术以流畅的动作形态和造型艺术美诠释着发展方向,但正确技术是完成动作的坚强后盾,弥补技术总是行动在修复这些动作出现偏差之时,而错误技术则是每天训练要改进的“最难的功课”。正确技术支配下的体操动作会使动作外观表现得很美,是体操技术的基本元素,大多数运动员掌握着这些技术,是完成各类高等级动作的生力军。错误技术则与之相反,错误技术越多取胜机会越少。弥补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技术[17],在其他运动项目中,无论是集体或个人项目,都存在有弥补技术的发生,并且,水平较高的运动员或技能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常能自如地用此技术,并且不需要教练员专门去教授这种技术。在乒乓球运动中,把弥补技术称为“应急技术”,因为球速太快,来不及做正常的动作技术,下意识地做出某些快速的补救手段救球,凭借的是一种感觉做动作技术“应急”,时常能获得成功。

体操技术结构内容表现状况决定着以上4种技术表现形式,这就是体操技术的本质属性问题。无论技术表现如何优劣,都离不开复杂的技术结构系统给予它们的各种信息控制和反控制,达到最后的预期结果或意想不到的结果。从体操发展历史上看,运动员利用这4种技术表现形式,均获得了奥运冠军。冠军次数的分布还是以先进技术、正确技术为主,运用弥补技术也可以获胜,而错误技术(成套动作中极个别技术存在)获胜排序在最后,裁判员总是把高分给予那些具有先进技术的运动员,这是体操发展的方向,这是裁判员的职责。

3 结论

1.体操技术内容是由复杂动作技术结构系统组成,动作的每个阶段运用的技术和支持它们的技术细节非常重要,可以直接导致动作的优劣。

2.体操动作有先进技术、正确技术、弥补技术和错误技术等4种表现形式,这是由动作技术结构内容表现的优劣程度决定的,有其自己的特征。

3.体操技术本质就是它的技术结构内容和表现形式,没有技术结构内容,就没有技术表现形式。

4.体操技术不是动作,是实现动作的各种方法、途径。

[1]崔鸣周,张键,陆恩淳,等.体操训练学部分问题探微[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106-107,128.

[2]辞书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532. [3]辞书编辑委员会.辞海,文化、体育分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73.

[4]陈镇华,陆恩淳,李世铭.中国体操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 1990:539,19,81,178.

[5]华奥星空讯.还是要坚持高起评分基础上的质量和稳定[EB/ OL].北京:华奥星空讯网,2006-03-23.

[6]黄玉斌.我是剑我是火[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40.

[7]李思民.对90年代世界男子竞技体操运动发展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9,19(6):46-49.

[8]沈骊天.系统信息控制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9]孙在,余广鑫,郭美,等.乒乓球弧圈球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及其飞行轨迹的仿真分析[J].体育科学,2008,28(4):69-71.

[10]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11]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126.

[12]王向娜.邹凯:继续跟自己比[N].中国体育报,2009-08-31.

[13]俞继英,张建.竞技体操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138,153.

[14]余良华,吴东方.论体操动作结构模型与技术偏差的调整[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6):13-14.

[15]余良华,杨高金,叶慧.体操先进技术的动作难度和稳定性理论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1):72-75.

[16]余良华.论体操弥补技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4): 558-560.

[17]余良华,赵汉华,孙伟.论体操错误技术[J].中国体育科技, 2008,44(1):100-103.

[18]张毅.2001年国际男子体操评分规则的变化及对体操技术的导向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416-418.

[19]赵元吉.论体操技术(男子部分)的演进过程及其规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4):78-82.

[20]G.克劳斯.从哲学看控制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1:336.

猜你喜欢
体操运动员动作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动作描写要具体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头脑体操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运动员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