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念南 陈美珍
活动目标:
让儿童和家长感受不同色彩搭配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共同体验创作的快乐,体会色彩搭配游戏;达成亲子问朋辈式的沟通。
活动准备:水果、蔬菜、抽象图片。灰色大卡纸,彩色卡纸,剪刀,水彩笔,胶棒。
亲子合作方式:合作模式。
活动过程:
1.课前检查亲子共同准备的材料是否齐全,谈谈在搜集材料过程中双方的感受。
2.欣赏图片。启发孩子认知。
教师:你们觉得哪些菜是好吃的?哪些是不好吃的呢?为什么呢?
学生:“图1好吃!原因是色彩很鲜艳,有红、绿、黄、白等颜色,而且很亮。图3不好吃,原因是那香菇的颜色不好看,太灰暗了!图2像蝴蝶样子的菜让人觉得不敢吃……”
教师:“看来啊,这菜好不好吃,不但跟它的颜色有关系,跟它的形状也有关系,对吧?”
相关链接:
“亲子合作模式”指的是在美术课堂中,孩子和家长共同上课、完成课堂作业,体会共同创作的乐趣。在这里,孩子和家长成为一个美术学习共同体,彼此之间要相互沟通、合作,活动的内容、主题和时间都是一致的。目的在于让孩子和家长之间达成朋友式的沟通。
教师:“我们接下来看看下面的水果,你觉得它们好吃吗?
学生:“好吃!”
教师:“它们的颜色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都很鲜艳、很嫩、很亮!”
教师:“吃完了好吃的,我们找地方去玩一下吧,来看看哪里比较热闹?”(出示图5—图8)
学生:“图5、图6热闹!因为颜色很多,很亮!很鲜艳!图8不热闹,因为颜色很淡、很暗。图7圆形图让人感觉很轻松,像在轻轻地歌唱。”
教师:“那热闹的和不热闹的场景从颜色上来说,有什么不一样呢?”
学生:……(小朋友们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热闹的场景颜色多,而日比较鲜艳、比较亮,颜色与颜色之间相互变化大,形状变化大,安静的场景颜色相对比较少,而且比较深或淡,颜色与颜色之间相互变化不大,形状变化小。”
3.亲子合作,教师适时干预辅导。
小朋友们和家长自选主题,共同表达热闹的、安静的、温暖的或者是寒冷的场景。根据主题来选各种颜色的卡纸。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拼贴制作,家长尽量引导孩子自己去想象并把形象画出来,由谁来画或者剪裁、粘贴由亲子间商量决定,亲子间需平等沟通、互相帮助。最后,在作品中签上家长和孩子的姓名。
温馨提示:
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是达成亲子间朋友式沟通的重要环节。亲子问沟通的情况会在这一过程得到体现。教学要认真观察、趁机解决问题。这就是“共同制作,解决冲突”。家长们在习得一定的色彩搭配知识的同时更能了解孩子对颜色的偏好及原因,并在与孩子平等沟通方面有所进步。
4.互相评价。亲子间根据对方在课堂中参与的态度、沟通愉快与否及对合作作品的效果等发表自己的看法。
龙老师的温馨提示:
怎样让孩子学会认识颜色?
讲到认识颜色,这其中有两个含义。一种是科学型的,就是让孩子在头脑中对大家约定俗成的色彩名称同它实际所指的颜色划等号,这种科学型的色彩知识是每一个人都必不可少的。但是,科学型的色彩知识重要,并不等于画画就必须先如此,认识了颜色,然后才能去画画,才能画好画。要画好画,必须首先掌握艺术型的认识颜色的方法。什么是艺术型的认识颜色的方法呢?是指一个人能够看出某种颜色,并能够调配出它们,在画中使用它们,但是并不一定能准确地科学地叫出它们的名字。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孩子面对一片树林草坪,只知道用一种或两种绿色去画,从这片风景中看不出其他任何颜色。即使他以科学型的方法认识再多的颜色,他还是画不出色彩丰富的画来,因为他从周围世界中观察不出他能叫得上名字的各种颜色:而另一个孩子则不然,他在画同前一个孩子相同的内容时,却能发现很多新奇的色彩,比如叶子上的红边,虫子咬过的地方变成了黄色,楛叶的褐色等等,尽管他叫不上这些颜色的名称,却能从自己使用的颜料中找出相近的颜色,并画在画中。这个孩子虽然还没有掌握科学型的方法去认识颜色,可是他却实实在在地掌握了艺术型认识颜色的方法了。
在辅导孩子画画时,首先要让孩子掌握的应该是艺术型的方法,先大胆地去画自己看见的任何颜色。有相同的颜色,就画相同的颜色,没有相同的颜色,可以找相近的、类似的颜色,在敢画的基础上,再一步步地引导孩子科学地认识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