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华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福州 350004)
提高《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质量
杨 华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福州 350004)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作为预防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实验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的科研意识,不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综合能力
实验教学是《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科知识的发展与更新,如何提高《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质量是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职业与环境卫生学系在实验内容、开设方式、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几方面进行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为提高医学院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质量进行了初步探索。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也可称劳动卫生学,是预防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医学类其他专业预防医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旨在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验证和巩固课堂所讲授的理论知识,而且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面对21世纪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模式及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1]。因此,提高《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质量,除了改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更新改进教学内容以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已经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在上实验课时,一般来说教师都将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或示范。学生无需动脑,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得正确的实验结果。像这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阻碍了创造性人才的成长[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现并发展自己的潜能,同时从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进而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1 开展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教学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教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如实验“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的测定”,先让学生预习,然后提问与本次实验有关的理论内容,什么是生产性粉尘?如何识别、评价和控制?仅仅测定浓度够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如何表示?通过逐步加深的问答与讨论,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解决办法。这对知识的巩固、提高及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有明显效果,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1.2 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根据实验课程的性质,可选择性地采取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如实验“化学物急性中毒现场紧急救援”,我们无法亲临现场去感受化学物急性中毒现场紧急救援的氛围,但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讲述化学物急性中毒现场紧急救援的意义、目前国内外的现状、急性职业中毒特点,让学生犹如亲临现场,去了解作为公共卫生工作者,一旦事故发生,出发前应做哪些准备以及化学事故现场急救的实施步骤。再如实验“空气中苯系物的气相色谱分析”,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形象地说明,复习相关知识,用相应的仪器进行示教。
1.3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由于学生对实验课程不够重视,认为理论考试重要,对实验课的定位依然不清,即实验课究竟是理论课的附属课程还是培养学生技能的一门独立课程[3]。少部分学生认为今后从事的工作与实验课程关系不大,无关紧要,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只是机械地重复实验讲义的步骤,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动手,实验结束后抄袭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有的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而不注意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对观察到的现象及出现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去分析。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根据学科发展,编写实验教学大纲。从1999年至今3次重新修订改版自编实验教材《预防医学基础实验讲义》(上下册),2007年经再次修订后更名为《预防医学基本技能训练实验教程》,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开设的实验课内容,有一定数量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如“铅作业人群的健康监护”、“尘肺患者劳动能力鉴定”等。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和要求,在实验过程中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期末还进行实验考核,包括:掌握各项实验的设计原理;了解各项实验的实验方法与步骤;熟练掌握有关的实验操作技术;正确采集和记录各项实验结果,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正确书写实验报告,从而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明显提高。
实验报告是反映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和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的一种方式,也为学生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并锻炼科学的思维和缜密的思考[4-6]。所以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教师每次都应认真进行批改,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在下次上课时给予分析原因,指出错误之处。对于抄袭作业等恶劣做法,一经查出,应给予严厉批评。这样会大大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必须亲临现场才能对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状态、危害程度有深刻的感性认识[7-8],现场教学历来是比较困难的。尽量为学生创造进入现场的机会,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比如我们可以给一个题目,让学生每3~5个组成小组,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选题、实验设计、开题报告、课题实施、论文答辩等整个科研环节。又如实验“尘肺患者劳动能力鉴定”,要求学生熟悉劳动能力鉴定相关理论知识和尘肺病的诊断标准,进行尘肺X线胸片阅读的学习,动手操作互相测定对方的肺通气功能,还模拟患者给予学生相应的数据,最后对被测者的肺功能进行综合的评价。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有目的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另外,我校还开辟第二课堂,进行课外科研活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如开展创新课题,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到现场进行采样,动手实验,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感性认识,并要求每位学生写出调查分析报告,最后进行课题陈述,极大地丰富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1]张谦.面向21世纪世界教改发展的新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1998,(3):1.
[2]林德宏.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226.
[3]周沛明.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角色意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19(4):69-71.
[4]刘越,周宜君.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初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3):89-92.
[5]肖维威,马文丽,朱利娜,等.生物化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114-115.
[6]张翠香,罗永会.生物化学实验室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5):141.
[7]聂国胜.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浅谈[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3):134-135.
[8]尹立,韩伟,卢琼,等.高职高专医学机能学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00-101.
G712
C
1673-7210(2010)09(a)-082-02
2010-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