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芙蓉
(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山东济南 250355)
谈药理学总论教学
王芙蓉
(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山东济南 250355)
药理学总论的教学对整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起决定性影响。本文针对总论的地位及内容设置特点,探讨提高总论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药理学;总论;教学方法
药理学在医学教育中有桥梁学科之称,其地位举足轻重。本门课程知识面广泛,涉及众多基础学科,又与临床学科密切相关。因此,药理学的教学存在难度,而纵观整门课程又以总论教学难度最大。药理学总论主要介绍药理学基本概念,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规律,药物效应动力学基本机制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虽然在整个教学中所占比例不大(8~10个学时),但它负担着开宗明义、提纲挈领之作用,是药理学学习的总纲和具体药物学习的基础。总论课上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情绪,产生先入为主的效果,对本门课程的后期学习效果起决定性的影响[1]。教师如能讲得精彩,可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科学地学习,为学生进行全课程的学习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基础[2]。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就如何上好药理学总论课谈几点体会。
怎样拉开总论课的序幕,才能强烈地吸引住每位学生,使他自觉、主动地进入药理学世界的大门呢?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总论课上的首要任务之一,对今后教与学的密切配合有着重要意义[3]。
笔者在第一堂课上,首先根据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任务,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不是照本宣科。如:在大家的经历中,多多少少都曾受过疾病的侵袭,治病的手段都有哪些?学生争相回答后可总结并提示:在各种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是临床医生治病的基本手段,是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紧接着再抛出第二组问题:在用药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每种疾病要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进入机体后如何发挥作用,机体如何代谢药物,等等。然后再举出一个临床实例,简要回答上述问题。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初步明确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范围,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喜欢药理学,就会以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其中,由此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再比如,不良反应是药物使用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必须谨慎对待的问题,但初接触药理学的学生对此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在介绍这部分知识之前,首先以具体数字向学生展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致死率之高;再举出实实在在的案例,如反应停事件,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不良反应对患者、家庭乃至社会造成的危害之大。至此,学生自然而然要想到究竟什么是药物的不良反应,都有哪些种类的不良反应,各自发生于什么情况,等等。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及求知欲被高度唤起的时候,再给他们讲授具体的理论知识,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势必要容易得多,甚至还有的学生感觉这些内容不够多,会在课外自觉主动地通过其他方式来了解更多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问题。由此达到了不仅“授人以鱼”,还“授人以渔”的良好教学效果。
总之,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想办法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我会”为“我要会”,使之爱听、愿学、勤问,敢于知难而进,真正使学生在兴趣中学到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药理学总论涉及众多概念,如药物、首过效应、受体等。对这些概念的正确理解与熟练应用,对今后具体药物的学习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但概念往往是一些枯燥无味、概括性较强的内容,学生也普遍反映学习起来难度较大。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分解-合并-实例验证-引伸的方式,彻底将抽象的概念讲透讲清。
如教材中药物的定义是这样的: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仅凭死记硬背却难以奏效。在讲解这个概念时,先将其拆分为容易理解的单句:药物的作用、用途、本质分别是什么,并采取边板书边提问的方式进行,学生结合以往知识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药物的概念,又理解了药物所涵盖的范畴,纠正了以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继而复述整句话时学生对药物的定义就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再认为难以接受。最后再介绍一些有关药物的其他知识以加深印象,如药物的特性,尤其是两重性,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等。
再如,副作用是药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学生在学习具体药物之前对此并没有太深的认识。将概念分解,着重指出其要点,如发生前提是治疗剂量下(有别于毒性反应发生在药物剂量过大或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原因是药物的药理效应选择性低,本质是药物本身固有的药理作用,可随用药目的而改变,并以阿托品为例来强化上述认识。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使得抽象的药理学名词变得形象化、具体化、清晰化,不仅改变了药理学教学乏味单调的状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后期药理学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4]。
当今药物研究日新月异,新药层出不穷,药理学内容也与时俱进,更新较快。总论内容却相对较为固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总论的讲解就可以是“一潭死水”,而应是不断更新的“活水”。总论教学同样要紧跟学科前沿进展,力争在讲授既成知识体系的同时,又向学生介绍药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动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长期以来,临床用药总是针对同一疾病应用相同的药物和剂量,由于个体差异常导致相当比例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差,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药物治疗学正经历着由经验式向个体化治疗的革命性转变。
大量研究证实,除环境因素外,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蛋白以及药物作用靶位等基因的变异是引起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根本原因[5]。因此,以基因为导向的个体化用药将为临床更安全、有效和更经济合理地使用药物提供重要途径。这就是方兴未艾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6],即通过对包括药物起效、活化、排泄等过程相关的候选基因进行研究,鉴定基因序列的变异,用统计学原理分析基因突变与药效的关系,将基因的多态性与药物效应的个体多样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使研究结果更易于在临床得到应用。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也是人类进入“个体化医学”的重要标志,其结果有可能对每位患者的药物选择、剂量、给药方式等作出预测,从而提高用药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安全性,也将大大降低新药研发的成本,提高其投入产出比。
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学好药理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要的是,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学习人类已知和探索人类未知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为他们今后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打下基础。最后也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能够适应21世纪医药卫生发展趋势,符合更好地培养跨世纪医药卫生人才的要求。
通过以上教学手段的实施与合理运用,学生普遍反映对总论部分不再感到畏惧,而认为是药理学课程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在学习时有所侧重,能够抓住学习精华和知识点。重要的是,通过总论的学习,学生对药理学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临床工作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再次印证了我们古老的谚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1]李金莲.上好解剖学绪论课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6):629-630.
[2]赵燕燕,李春玲,范华英,等.密切联系实际多种方法并用强化生药学总论的教学[J].中外医疗,2009,28(1):96-97.
[3]胡慧玲.浅谈《药用辅料学》的教学方法[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3):31-32.
[4]孙志春,郭常亮.对精心组织上好绪论课的探讨[J].职业圈,2007,(16):73-74.
[5]刘昭前,周宏灏.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新时代[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12(1):1-6.
[6]孙忠实.药物基因组学,实现个体化给药的核心新支柱[J].中国处方药,2008,11(80):60-61.
R96
C
1673-7210(2010)04(a)-192-02
2009-12-04)
王芙蓉(1979-),女,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