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旭林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泸州646005)
试论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改革之道*
杜旭林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泸州646005)
高职院校要形成富于个性化的内部管理模式,就必须树立共同愿景;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持续进行管理整合改革;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以内涵建设为载体,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抓住队伍建设关键,通过管理创新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改革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姓“高”,因为它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其工作复杂程度高;它也姓“职”,因为它强调学生职业生存与发展能力必须强;它更姓“教”,因为高等职业教育不是以技能培训为最终目的,而是以育人为本,主张对学生未来生存和发展终极关怀。成功的高职院校管理模式都是将办学历史、地域特征和现实条件密切结合的。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必须依据各自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基础,随时检讨和反思自己奉行的工作理念和学院精神,从精神文化建设层面积淀学院可持续发展的能量,搭建个性化的内部管理平台,实施特色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求,并通过内涵与特色建设之路占据高职教育的制高点。
在高职院校个性化内部管理模式形成的过程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必须在遵循“以人为本、服务学生”,“质量为本、教学优先”,“服务为本、强化效能”等基本内部管理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系统思考、重点突破”,“目标管理、注重激励”,“责任落实,整体协调”等适合自身规划发展、内涵建设、工作推进的方法;必须深入研究内部管理中教学、科研、学生管理、招生就业、行政保障和后勤服务等各方面的性质与作用,精准把握其内部构成和外在表现,并努力在各条块之间实现无缝链接,避免出现管理疏漏与脱节;必须深入研究内部管理的机制与过程,不断建章立制,将各项工作尽可能纳入规范化运行轨道,从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提高管理工作效能。
第一,持续改革,整合管理资源,搭建内部管理效能平台。
所谓整合,是指对事物的结构进行重构并形成新系统的一体化过程。通过整合可以将整体的各个局部重新加以整顿组合,以达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目的。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进行组织内部管理资源的整合,可以有效搭建起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的效能平台,促进高职院校迅速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必须正视由中专升格或合并升格的事实。由于人的观念转变有一个滞后期,升格之后学校教职工还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心理适应期。合并升格院校的教职工由于来自不同亚文化群体,其心理归属多元化,这个适应期可能还会更长一些。所以,在构建内部管理模式过程中要不断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办学理念,提升教职员工的自我心理期许;要不断清理各种管理对象的属性和关系,强调利益公平,并不断平衡发展与福利的关系;要着力强化教育核心业务,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聚集人气、凝聚人心、招揽人才,从而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要以不断改革的方式,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竞争上岗的工作机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强调公平公正、倾斜一线的收入分配机制;改革教师专业管理制度,建立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准的人才机制;改革院系二级管理制度,建立充分授权、重心下移、终端发力的管理机制;改革专业决策制度,完善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功能,建立专业审核、领导决策、横向沟通的工作机制;改革学生管理制度,在教学系部建立党支部,理顺学生管理渠道关系,形成学生管理队伍独立、相互协调的机制;改革后勤服务体系,建立后勤服务开源节流、资源共享机制。通过持续不断地进行一系列改革,在组织内部进行有效“震荡”,反复清理工作关系,调整利益格局,使合并由“混合”向全方位“磨合”迈进,进而实现“整合”,从而将全体教职工聚集在学院发展的旗帜之下,激发出教职工的心理能量,有效避免非正式群体文化可能给学院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在学院未来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发挥“飞轮效应”。
第二,建章立制,完善运作流程,确立内部管理行动准则。
政策、计划、制度、工作程序等制度文件是行动的准绳和依据。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涉及内外管理对象和要素,其相互关系十分复杂,如果缺乏管理运作程序化的思考,则不仅忙乱,随意性大,而且漏洞百出,很难保持工作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因此,依据工作流程特点和实际需要,建立规范化的制度系统,不仅必要,而且必须。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特别是新升格的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内部管理文件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尤其是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质量监控、财务、人事、基建、后勤服务等八大系统管理文件的制定、修改和完善。这种文件系统,从基本政策规范到工作项目操作程序,从常规工作流程到意外事件处置,都有详细规定。同时,要深入理解“制度的表面是条文,制度的内核是人文”的制度理念。同时还必须注意随时对各文件系统进行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
第三,目标导向,强化执行考核,保证内部管理服务绩效。
不论是上级要求还是社会需求,都必须在内部管理中变为积极的追求并见诸结果。目标管理是一种“以终为始”的管理模式,强调用工作绩效驱动工作展开。而在从现实的工作基点到目标之间的这段距离就是执行地带,是需要通过执行计划或目标指令才能完成的。
地域文化特征影响下的教育和教育发展影响下的地域文化是动态适应、互相一致的。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人们生活节奏相对缓慢,工作目标追求相对较低,区域内的高职院校,尤其是由原来条件较好的中专学校升格或合并升格的高职院校,受这种散漫文化影响的痕迹比较明显。因此,在院校内部管理中强调“结果第一,理由第二”、“讲功劳不讲苦劳”、“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的信念,并使之成为教职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就显得非常迫切了。
为此,必须全面启动目标管理工作方式,通过上下结合、内外结合,制定既具有前瞻性又符合实际的工作目标,用目标引领工作,并以督导检查、常规检查、收集学生反馈信息等方式对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过程监控;要建立效能办公室,检查监督日常管理工作过程,整顿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效能,确保布置的工作都完成,做过的工作都有记录。事实证明,以效能检查配合目标管理的内部管理举措,不仅可以优化教职工的工作精神状态,切实提高工作绩效,而且可以有效形成励精图治、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
第四,精细操作,关注工作细节,提高内部管理终端效果。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成于细。”管理者必须清楚,任何事情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做到位了,即使今天做到位了也不等于明天同样能做到位,更不等于永远能做到位。所以,任何组织只有推行精细化管理,才能有效避免“末梢神经麻痹症”,保证组织健康。对高职院校而言,严谨治学是教育者的天职,严谨治教是教育管理者的天职,而严谨必须从关注细节着手,从管理终端的行为反应检查内部管理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效果。
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必须始终强调细节决定成败,要倡导关注一线的务实的工作作风。要践行“走动式”管理,随时深入课堂、阅览室、学生寝室、食堂、部门办公室等一线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观察反应、收集信息,特别要注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型工作理念和“整体育人,全面协调”的工作配合意识。
第五,规划发展愿景,开辟内部管理前进路径和方向。
建立共同愿景,改变心智模式,推动团体学习,是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重要发展方式。愿景,是组织中人们都愿意看到的发展情景。共同愿景一旦确立,人们就会对前景产生强烈意愿,非常愿意为之付出、为之奋斗,全体组织成员的意愿汇聚起来就能够产生强大的愿望能量,推动组织进步发展。
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特别是新升格的院校,从中专办学到从事全新的高职教育,必然存在一个目标失落的迷茫期。因此,通过规划找到前进的路径和方向就非常必要。因为“找到了路,就不怕路远”,有了规划目标,就有了旗帜,大家心里就有了想头,工作就有了奔头,学校的人心就可以聚集了,工作也就有归属了。
第六,内涵建设,明晰核心业务,凸显内部管理工作轴心。
一个组织管理成功的秘诀或许有很多说法,但是否有明确的核心业务,是一个具有多种业务的组织能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各种管理工作究竟是否需要有一个工作轴心?如果需要的话又该围绕什么样的中心工作进行?这个问题不解决,高职院校就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势能。
毫无疑问,既然是学校,其核心业务当然是育人,育人当然是教学优先,这似乎是一个天经地义的结论。但是,即使从已经获准进入国家级示范性高职学院建设项目的高职学院来看,在实际工作中的各个层面自然地体现教学优先原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认为,把教学优先原则变为自觉行动必须切实做好教学基本建设工作。第一,要从树立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工作心态切入,把握重点专业遴选建设的标准,抓好专业建设,抓出实效;第二,要搭建工作班子,组织培训学习,深入理解精品课程建设指标内涵,建设一大批高质量的精品课程;第三,要围绕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开发出富有特色的精品教材;第四,要筑巢引凤,引进并依托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施项目化操作和绩效考核,建设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第五,要以优秀教学团队为标准,建设以教学名师领衔的具有“双师”结构、专兼结合、合作精神与配合意识良好的教师队伍;第六,要动员和组织教师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围绕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开发内容丰富、可视化效果良好的教学资源库;第七,要发挥优势,提炼培训项目特色,开发技能培训空间,拓展实施社会服务;第八,要建立良性教改科研运作机制,围绕专业发展和团队提高开展教改科研;第九,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完善教学条件,特别要基于使用购置设备、图书。总之,作为高职院校的核心业务,教学基本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容许有任何偏离和懈怠。
第七,特色凝练,重塑精神文化,表达内部管理追求的境界。
特色是指事物不可复制的特性。有人说特色具有学不会、偷不走、打不烂、拆不开的特性。高职院校特色项目的成果蕴涵着丰富的内在品格和特质,能够对其他高职高专院校发展产生启示、导向和示范作用。在高职院校,“特色往往是一所学校历史上的独有品格的凝聚,是精华、是质量、是活力,也是竞争力;特色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体现在不同层面上”。①我们认为,特色的凝练过程实际上就是高职院校精神文化的塑造过程,经过反复论证提炼的学校特色,必定是融传统优秀精神文化与现实使命追求于一体,能够给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提供内在支撑的东西。
概言之,西部地区高职院校要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追求,以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意识、职业胆识和职业技能;要通过管理改革强化领导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学校品牌形象;管理改革要持续致力于专业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共享资源库建设,打造特色专业品牌,并通过发挥特色专业和教学资源库的共享服务功能辐射区域内外的其他职业院校;要通过持续的管理改革强化积极投身社会服务的意识,主动融入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事业。
注释:
①引自高职院校特色项目的评价与培育一文。中国高等教育杂志2005年第7期
[1]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学[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3.
[2]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3]毕宪顺.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综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
[4]张希胜,周宏武.借鉴ISO9000族标准加强我国高职教育的规范化管理[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4,(3).
[5]李桂红.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现代化,2004,(3).
[6]韩光道.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和出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7).
[7]徐海滨.“位”与“为”——高等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之语境[J].中国科技信息,2008,(2).
[8]孙恒志,齐天.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新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6).
[9]季必俊,单桂锋.试论高校内部管理思想与方式的转变[J].教育发展研究,1999,(S1).
[10]别敦荣.论高等学校管理的三原则[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1).
□有话职说
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叶圣陶
G717
A
1672-5727(2010)07-0056-02
四川省科技厅2005年度软科学项目《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05ZR025—12)
杜旭林(1966—),男,四川南充人,教育学硕士,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