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铭钟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嘉兴314036)
影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因素分析
沈铭钟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嘉兴314036)
专业是高职院校的核心平台,专业设置与调整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是关系到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从商品经济和市场的角度,对影响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因素进行分析与评判,可以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因素分析
专业是高职院校的核心平台,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功能的载体,专业设置与调整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是学校各级管理者办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应牢固树立现代职教理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为学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商品观念已深入人心,劳动力作为生产的第一要素,其商品属性与地位已得到了充分确立与认同。而作为提供有效劳动力载体的高技能人才,事实上在一定范围内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商品”属性,因此,高职教育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其人才培养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相应地具备了“商品生产”属性。
高职院校处于行业企业与家长学生之间,作为联系两者之间关系的纽带与桥梁,一方面,根据学生及家长的愿望,为广大受教育者提供“培养服务”,在满足接受培养者需要的前提下,取得源源不断的生源供应与办学经费支持。另一方面,根据行业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对技能型人才种类、规格的需要,设置相应的专业,开展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工作,为行业企业提供“人才产品”与技术支持,同时,广泛接受人才需求信息,得到行业企业在办学条件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从商品经济和市场的角度,既可以将高职院校看作向受教育者提供培养服务的“服务型企业”,也可以将高职院校看作向行业企业提供人才产品的“生产型企业”,通过高职院校的中间培养过程,达到将人才原材料的提供者与人才产品的最终消费者有机联系起来的目的。高职院校的专业类似于企业的生产流水线,其设置的合理状态必然决定于所培养的人才能否满足行业企业需求、能否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与调整过程中,应从行业企业的需求(就业环境)、学生及家长的认可(生源供应)等因素出发,根据学校培养条件建设进程等情况,应用市场营销理念,以市场分析的方法,通过调研、分析与预测,做出顺应人才市场要求的正确决策,才能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就业环境因素是指影响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总量及各专业对应岗位需求量的各种因素,它影响并决定着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与专业对口率。就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外历史经验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的发展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与前提,其发展得益并决定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总量也越大。
区域产业结构状态由于各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基础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配套政策与工作重点等方面,鼓励并支持重点主导产业的发展,如“珠三角”地区的家电制造业、“长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机电制造业、服装业等,从而产生了对相应行业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为该地区相应专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快地改善,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为服务业层次的提升创造了条件。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服务项目与内容不断增加,使服务业企业的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给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有效地促进了服务业专业的发展。
科技进步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以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了传统产业的改造步伐与新兴产业的出现,促进了生产管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各行业企业从业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给以信息技术类专业为代表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就业环境因素是影响并决定高职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核心因素。从长期看,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状态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专业设置与调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在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下,人才市场对高职毕业生种类与数量的需求决定了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方向,高职院校只有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现状与发展趋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生存与发展的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应树立商品营销理念,连续性地广泛开展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及时把握就业环境因素的现状,准确预测一定时期内的产业发展趋势,了解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求,根据学院办学条件,适时调整现有专业,开发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专业,以使学校的专业结构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生源因素是指影响学生及家长对各类不同专业报考愿望与热情的各种因素,它影响到相应专业的生源供应状况与专业规模,生源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工作环境差异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使家庭经济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更为突出,加上大部分考生都是独生子女,传统观念中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的思想还较为严重,因此,学生及家长在选择报考专业时,对于将来工作岗位对应的环境具有较为敏感的差异性倾向,面向农村野外作业、中小企业生产车间等岗位的专业相对较冷,而面向外经贸、企业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等岗位的相关专业较热门。
行业待遇标准由于社会上不同行业工作人员的待遇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受经济利益因素的驱动,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对面向垄断行业的专业较为偏爱,如金融、电力等行业的专业较为热门。
对行业发展的预期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也常常会考虑所选专业对应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对未来预期发展较好的专业在报考时有一定程度的偏好,如工业设计、物流等专业。
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受自身所处环境、社会生活经历及知识水平的制约,许多学生及家长面对报考指南中的各类专业,由于缺乏相应的评判与选择能力,只能根据自己的考分盲目地随大流,对考生自身条件、潜能与兴趣爱好的考虑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专业的“冷”、“热”分化。
生源因素作为影响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次要因素,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具有一定的影响。单纯从生源供应的角度看,考生的报考热情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专业能否举办及其规模,但由于考生报考相应专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当某一专业的就业形势处于上升趋势时,就会激发考生的报考热情,因此,生源因素对专业设置与调整所产生的往往是间接与短期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及家长传统观念的淡化与独立判断能力的提高,这一影响力正逐渐减弱。高职院校在设置与调整专业的过程中,在适当考虑生源因素影响作用的同时,应坚持以人才市场需要为导向,树立长远的观点,切忌无原则地迎合学生及家长的需求。应以对社会与考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及家长树立正确的专业选择观,以确保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
培养条件因素是指学校的师资、专业实训条件等方面的建设与积累对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制约。学校的人才培养需要有相应的条件作为基础与保障,除常规的后勤服务条件、基本学习条件等以外,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专业教学团队与专业实训条件。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在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已经通过采取加大投入、取得政府大力支持等途径,完成了新校区的建设工作,其硬件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学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除上述基础条件外,更主要的是专业教学团队与实践教学条件因素,通过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制约着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步伐与力度。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水平专业教学团队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其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与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有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引进、培养及外聘等手段逐步加以实现。其建设与积累的过程与成效受到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取决于学校在建设过程中的办学理念、投入力度、综合措施的实施力度及内部管理制度的激励成效等。能否在较短时间内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理念先进、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学团队,是关系专业设置与调整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水平实践教学条件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包括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两个方面。作为影响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主要因素,校内实训条件所起的作用更为直接与关键,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建设过程,特别是工科类专业需要有较大的资金投入。许多学校由于办学经费紧张等原因,对工科类专业校内实训条件的建设投入缺乏足够的经费,在建设机制上缺乏探索与创新,从而影响了该类专业的设置与调整。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取决于区域内对应产业的发展状况、学校同类专业的办学历史、专业教学团队的社会服务水平及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机制与管理体制,相对而言,专业对应的产业发展较快,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较为旺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就相对较快,由于专业设置与调整主要以区域行业发展为导向,因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对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制约作用相对不明显。
培养条件因素作为仅次于就业环境的主要因素,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通过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作用。高职教育满足行业企业与学生及家长需求的程度,不仅体现在专业面向上,还体现在岗位工作的能力与水平上,而这需要有良好的培养条件加以保证。专业教学团队与实践教学基地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条件,类似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职工队伍与生产设备,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不同专业之间人才培养条件有所区别,因此,专业设置与调整工作必然受到专业师资与实践教学条件的制约,高职院校应注重相应条件的建设与储备,并在办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才能满足培养工作的需要,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专业设置与调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是一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强、内容复杂的教育管理活动。在高职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过程中,各类影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主次之分,且往往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因此,不能采取静态处理的简单方法,更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而应以各有侧重的动态方法,对不同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条件的具体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以保证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1]高林.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J].职业技术教育,2003,(28).
[2]李沛武,等.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及其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
[3]李栋学.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三维判定[J].职业技术教育,2004,(19).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尚慧文,等.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思路与实践[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6]韩秋黎.基于经济视角的高职专业发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22).
G710
A
1672-5727(2010)07-0021-02
沈铭钟(1965—),男,浙江桐乡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