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应粉
(河南省济源市肿瘤医院,河南济源 454650)
2009年1~12月,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均得到有效救护,先将急救与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本组50例,脑挫裂伤10例,硬膜外血肿25例,硬膜下血肿15例,合并颅骨骨折10例。致伤原因:车祸占93%,坠落伤占5%,暴力致伤占2%。治疗方法:行保守治疗5例;钻孔引流术5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或(和)去骨瓣减压术40例。
1.2.1 院前急救
医护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迅速对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受伤部位进行检查,同时立即清除患者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血液、呕吐物或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患者的受伤情况,给予抗休克治疗或脱颅压治疗;对有活动性出血患者,给予纱垫压迫或钳夹止血,争分夺秒,护送入院急救。
1.2.2 进一步检查,确定治疗方案
入院后,立即协助患者行头颅CT、核磁共振或X线检查,配合密切的病情观察,结合临床神经系统定位检查体征,对患者受伤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作出正确判断,科学地把握手术指征,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一旦确定手术,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禁食、配血、剃头、皮试、心电、化验等等。
1.2.3 术后护理
1.2.3.1 体位 除休克患者,一般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宜取头高位,床头抬高15°~30°,有利于静脉血和脑脊液回流,减少颅内血流量,降低颅内压[1]。躁动不安者要约束四肢或加床档予以保护。
1.2.3.2 呼吸治疗与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体位合理,预防舌后坠引起的窒息,备好舌钳和开口器;及时吸痰,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充分有效,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严重创伤者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呼吸机支持呼吸。严格执行气管切开护理:持续湿化气道,定时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注意观察呼吸音、呼吸频率和节律;定时翻身叩背,鼓励清醒患者有效咳嗽和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定时更换气管切开处敷料,做好气管内套管的消毒工作。每日两次病室通风,保持室内湿度50%~60%[2],限制陪护人员。
1.2.3.3 保证及时、准确、有效的治疗 术后患者用药比较复杂,如抗生素、止血药、脱水剂、利尿剂、脑血管活性药、镇静剂、冬眠合剂、激素药、抑制胃酸药物等等,用药速度、时间、剂量等都有严格限制,护士有必要根据时间排出治疗卡,并认真进行交接,以免遗漏或错误执行医嘱,同时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给予及时调整。
1.2.3.4 病情观察 术后持续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测量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平稳后改为每1~2小时一次,做好特护记录。尤其加强对意识和瞳孔的观察,因为意识和瞳孔的变化,是疾病转归的最前沿、最敏感也是最可靠的两个指标。对意识的观察方法:两提问(年龄和时间)、两指令(伸、握拳和睁闭眼)及轻拍皮肤、压眶上神经,同时检查咳嗽、吞咽、睫毛及角膜反射;以了解意识的深度。瞳孔观察:注意对比双侧瞳孔的形状、大小及对光反应。发现异常立即汇报医师给予紧急处理,以免发生脑疝危及生命。
1.2.3.5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引流通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小儿患者进行约束,防止将管道拔出发生意外;引流装置应高于床头10~15 cm[3];严格保持整个引流装置的清洁无菌,防止引起颅内感染;每天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 d可略带血性,3 d后转为淡黄色,若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颜色逐渐加深,则提示脑室内出血,需要立即手术。注意引流速度的快慢,颅内压症状是否改善。一般引流时间不超过14 d,拔管前一日,试行抬高或夹闭引流管,观察颅内压是否有再次升高的现象。如有,立即报告医师,再次开放引流管。
1.2.3.6 高热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体温可高达39℃左右,应积极处理。降温以物理降温为主,可头置冰帽,也可用冰袋放于腋下、腹股沟大血管处,注意冰袋、冰帽降温时,要加垫衬,保护皮肤,同时注意血压、心律、心率的变化,尤其是对心脏病、高血压、小儿及老年人[4-5]。
1.2.3.7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保持床铺干净、整洁,昏迷患者要建立翻身卡,每2~3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压疮;认真执行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泌尿系感染;加强患肢功能锻炼,预防足下垂和肌肉萎缩;恢复期进行心理疏导和语言锻炼,促进各种正常的功能恢复[6]。
50例患者中,40例痊愈,8例好转,其中2例因额叶损伤并发情绪障碍,3例并发肢体障碍合并语言障碍,3例并发外伤性癫痫,另外2例因经济原因自动放弃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命危在旦夕,作为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急救意识,争分夺秒,抢救生命,配合科学的整体护理措施,那么,患者的救护成功率将会更高。
[1]段杰,王庆珍,金颖.神经外科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87-88.
[2]李小寒,尚小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
[3]郎黎薇.实行重症监护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3):195-196.
[4]李晓燕,王吉荣.健康教育对老年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18-20.
[5]朱月男.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指导与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8,15(8):108.
[6]陈靖,杨瑞兰.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