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冰 王剑峰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12)
试析生态县建设的对策框架*
——以娄烦建设山西生态环保第一县为例
张秀冰 王剑峰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12)
本文从娄烦生态县建设的实际出发,以党的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以国家生态县建设指标为指导,提出了娄烦建设山西生态环保第一县的对策框架。对策框架是以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和策略行动为基础建立的对策体系,对策体系从宏观逻辑着眼,目的是引导和激发微观层面的对策创新。
生态县;建设;对策
娄烦县地处山西省中西部、太原市西北的吕梁山区腹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中上游,距省城太原市区97km。全县国土总面积1289.85 km2,总人口1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6万人。改革开放以来,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娄烦县逐步形成了以煤、焦、铁矿粉、生铁为支柱的工业结构和分属四大产业的工矿区,四大产业提供的税收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90%以上。
2006年2月12日,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同志在娄烦调研时提出要求,努力把娄烦建成山西生态环保第一县。2006年7月13日,娄烦县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山西生态环保第一县的宏伟目标,提出了“三年见成效、五年创一流、八年建成山西生态环保第一县”的总体思路,正式拉开了娄烦建设山西生态环保第一县的序幕。2008年,娄烦县委县政府在太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三位一体”总目标,不断提升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强化发展举措,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绿色转型稳步发展,城乡群众生活得到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得到增强,生态县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
本文以党的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以国家生态县建设指标为指导,从娄烦生态县建设的实际出发,针对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娄烦建设山西生态环保第一县的对策框架。对策框架是以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和策略行动为基础建立的对策体系,对策体系从宏观逻辑着眼,目的是引导和激发微观层面的对策创新。
加大治污力度、开发新型能源、发展生态经济和加快绿色转型,是建设生态县的核心内容和逻辑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将一揽子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能源短缺问题、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合二为一。明确建设生态县的逻辑重点,使我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具体工作中清晰地把握建设生态县的中心工作和关键环节。
治理污染是建设生态县的核心指标。治理环境污染首先要明确污染源,从源头治理污染。
(1)治理工业污染。工业生产中废弃物的排放,包括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废弃的工业制成品等是生态环境最大的污染源。治理工业污染要从能源材料和生产工艺两个方面着手。我国是一个以煤炭能源为主的国家,在能源结构转型之前,要采取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三废”治理等生产工艺减轻工业污染。若要根治污染,必须要从开发利用无限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做起。
(2)治理农业污染。农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品的使用。因此,要发展有机农业或者生态农业,用农家肥代替化肥,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治理病虫害。农业生产的循环经济是把畜牧业、养殖业、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上一个生产环节的废弃物成为下一个生产环节的原材料。
(3)治理城乡垃圾污染。城乡生活垃圾(包括污水)是生态环境的又一大污染源,凡流经城市的河流均被城市生活垃圾所污染。因此,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重视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要建立与城市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垃圾处理机构和处理能力,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进行垃圾分类和处理,进一步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首先要与生态农业相联系,把有机垃圾处理为种植业肥料。其次,在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中,要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纳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城乡建设规划中的生态理念,最重要的就是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它远远比城乡绿化更为重要。
(1)治理结构性污染要从能源利用做起。能源结构与环境污染直接相关。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相对应,煤烟型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因此,治理结构性污染要从能源利用这个源头做起。娄烦工业以资源型产业为主,治理污染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娄烦资源型产业结构,逐步关闭煤矿、焦化、选矿、洗煤等资源型企业,建立以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产业结构。
(2)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从能源转型做起。传统经济是以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等矿物资源)为基础的,传统经济的能源基础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传统经济是不可持续的。以山西为例,煤炭资源在百年内枯竭将使山西的资源型经济难以为继。
开发新型资源是指开发无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如动物、植物等)、社会资源和人自身的资源,并以此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
(3)养殖-沼气的生产模式。娄烦康庄生态畜牧发展有限公司良种猪产业化建设项目走出了新的路子。传统的畜禽饲养产生的粪便污染地下水,也污染空气。康庄公司良种猪产业化养殖采用科学方法:利用粪便产生沼气,沼液和沼渣是有机肥料,沼气用于取暖、做饭等生活和生产需要。康庄良种猪产业化项目,可以使所在村300-500个农户用上清洁能源。
养殖-沼气的生产模式属于典型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不仅不污染环境,而且会生成对生态环境有益的结果。仅就能源的意义而言,沼气符合新型能源可持续、无污染、低成本、分散化、独立性等特点,沼气能源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风力发电相比毫不逊色。
从资源利用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来说,如果经济发展以无限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为基础,那么工业污染源就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同时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经济的操作定义可以概括为:生态经济是不破坏环境、不污染环境的经济,生态经济是以无限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经济。以这两条操作定义衡量,发展生态经济可供选择的路径十分广阔。
(1)发展以无限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工农业经济。从生产经营的源头来看,凡是以无限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经济都是生态经济。
在工业上,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无限能源,改变能源结构,建立以可再生资源为主体工业体系,是绿色转型的基本目标。可再生能源的工业时代已经开始,在欧洲一些国家,新能源(比如风力发电)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中已达到20%左右。
在农业上,要以生态农业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林业生态经济。生态农业的重点是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既不污染环境,又不污染农产品。以动植物等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并且可以把对环境的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但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经济依然要受到自然资源条件的制约。
(2)发展商贸、旅游等不污染环境的服务业经济。人们往往从种植养殖来理解生态经济,这是一种很狭隘的观念。从生产经营的结果来看,凡是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环境的经济都是生态经济。因此,包括商贸旅游、衣食住行、健康娱乐等服务业在内的经济,一般来说都属于生态经济的范畴。因此,要根据娄烦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人文环境等特点,大力发展服务业经济。
(3)发展以社会资源、人自身资源为基础的新经济。20世纪中期以来蓬勃发展的新经济超越了对环境资源的依赖,转向了以社会资源、人自身资源为基础的经济。这就是以人自身的智慧、思维、技术、知识、感情、感觉和人与人的社会交互性为基础的经济。与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经济相比,以社会资源和人自身资源为基础的经济是新经济的本质特征。新经济包括科技教育、金融证券、信息网络、文化娱乐、创意咨询等新兴服务业,这些产业不依赖传统能源的支持,不受地理区位的局限,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绿色转型是一个战略问题。我们知道以煤炭能源为基础的经济的不可持续的,我们也知道煤污染是我国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但是我们却不能简单地立即放弃煤炭生产。因为在国家层面以不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等)为基础的传统经济根本转型之前,山西省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格局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但是,这一切或迟或早必须改变。绿色转型的关键,就是传统经济的要素逐渐减少,生态经济的要素逐步增加,直至达到生态经济的终极目标。这一过程已经开始,并呈加速度的趋势。娄烦建设生态县应当在这一趋势中明确“第一县”的定位。
(2)适度发展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传统经济。从现状来看,我国不可再生能源短缺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能源的高耗与浪费使能源短缺更加严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能源对策,结果是经济快速增长导致资源快速枯竭。
以煤铁等不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经济,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并且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因此,要用后工业的生产方式改造传统工业。运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造以煤、铁等不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经济,控制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现存的不可再生资源。
尽管如此,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经济仍然在污染环境,仍然是不可持续的。因此,适度发展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只是一个过渡性策略,其最终目标是形成以可再生资源和无限资源为主的产业结构。
(3)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色转型。太原市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色转型进一步推动了娄烦生态县建设。其要点是: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第一产业加快发展绿色农业,第二产业主抓循环经济,第三产业做大绿色服务业。大力建设绿色新农村,积极探索农村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农村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推动农村绿色转型。
建设山西生态环保第一县的直接意义,在于保护省城太原最重要的水源地,保障省城供水安全。水源地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生态系统对水源地的影响,有显性的有隐性的。如果不从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着手,保护水源地安全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对水源地的保护,仅提出以下思考:
(1)地下水系的破坏可能影响水源地安全。据调查,太原市地下水处于长期超采状态,地下水位每年以2-4米的速度下降。地下水超采的结果是地下水位下降,并形成漏斗,使地表水径流量减少,甚至枯竭。我国平均每年消失20个天然湖泊,主要原因是由于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湖泊面积减少甚至消亡。
(2)汾河上游的污染可能影响水源地安全。2008年6月,黄河兰州段遭污染,污染带长达数十公里。在引黄入并的条件下,它可能污染娄烦境内的水源地么?建议娄烦对上游河流污染状况实时监测,并且制定防范预案。
(3)空气污染以及酸雨可能影响水源地安全。周边县区(岚县、方山、静乐等)和本地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造成空气污染,当空气污染达到一定程度,会形成酸雨。酸雨和地表水会流入水库,污染水资源。
(4)土地污染以及渗漏可能影响水源地安全。工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和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农药会污染土地。在地表水的冲刷和地下水的渗漏下,这些有害物质可能会污染水资源。
综上所述,娄烦水源地处于各种污染威胁的包围之中,因此,保护水源地安全切不可掉以轻心。
(5)建议山西省太原市政府对娄烦保护水源地提供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保护水源地对本地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系统有积极的正效能,对于太原、山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娄烦建设山西生态环保第一县不仅是娄烦县的责任,也是太原市、山西省的责任。山西省、太原市政府应当为娄烦保护水源地提供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
(1)植树绿化不是生态县建设的逻辑重点。生态建设的逻辑重点有四个方面:治理环境污染、开发新型能源、发展生态经济和加速绿色转型。如果环境污染不能遏制,能源结构未能改变,植树绿化的生态效应将无从显现,植树绿化的巨大投入,只能换来微不足道的景观效应。这就是说,工业污染对环境的破坏性,远远大于植树绿化对环境的正效应;以植树绿化对抗工业污染,无异于杯水车薪。因此,建设生态县最重要的并不是植树绿化,而是治理环境污染和改变能源结构。
(2)植树绿化不应成为生态县建设的投资重点。在娄烦县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下,植树绿化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切入点,是建设生态环保第一县的长远之计。但从植树绿化的生态效应来看,植树绿化不应成为生态县建设的投资重点。①植树绿化的景观效应不等于生态效应,审美功能不等于生态功能。②人工林与自然林的生态功能很不相同,绿化带与森林的生态功能相距甚远。③植树绿化的生态效是长期的、缓慢的自然过程。就短期来看,植树绿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相当有限。相比较而言,工业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直接的,其破坏程度远远大于植树绿化的正效应。③第四,植树绿化远远经不起滥砍滥伐。一棵生长几十年的树木,短短几分钟就被砍掉了。所以,忽略保护林木而看重植树绿化,植树绿化终将一无所获。
因此,建议娄烦在植树绿化投资上慎重决策。
(3)城乡绿化要顺应自然。要以自然的眼光看待自然,不要以人的审美眼光规划自然。我国幅员辽阔,纬度、海拔、地形、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地表植被的天然禀赋很不相同。因此,无论森林、湿地、沼泽、草地乃至于苔藓,都有其生态功能,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森林覆盖率。
(4)建议娄烦把植树绿化导向发展林业生态经济。林业生态经济不仅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有持久的生态正功能。建设生态县的核心是发展生态经济,因此,建议娄烦把植树绿化导向发展林业生态经济。
林业生态经济不等于传统的林业经济。林业经济的重点是特定树种的种植和砍伐,从木材的销售中获利。林业生态经济重点是林果经济和林间经济,对林木品种首选本地树种,只培育不砍伐,即封山育林,保持其生态系统的自然性、持续性和完整性;就经济效益来说,不仅有人工培育的比如水果和中草药,还有野生的动植物产出,而且历时愈久,产出愈丰。娄烦县天池店乡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可称为典型范例。
娄烦在建设生态县的过程中,把生态立县与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结合起来,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娄烦县政府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生态县建设。
(1)明确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政府对环境保护负有第一责任,对绿色转型负有第一责任,因为政府掌控了绝大部分社会资源和公共资源。虽然企业也必须对环境保护承担责任,但政府的责任仍然是第一位的,因为政府负有对企业的监管责任。
(2)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核心,一举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短缺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加速推进娄烦绿色转型,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3)在市场失灵的部位加强政府职能。让市场经济的外部性内部化,对负的外部性征收税负,正的外部性给予补贴,把环境成本、资源成本以及节能减排活动纳入市场机制和资本逻辑。
(4)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避免污染企业缴费、环保部门收费、环境继续污染的恶性循环。严惩环境保护执法中的官员腐败行为,杜绝生态县建设中政府的短期行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5)在跨区域的资源环境问题上加强宏观协调能力。要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跨部门、跨行政区性质与行政管辖范围不对称问题,解决东坡保护西坡破坏、上游污染下游治理等跨区域的矛盾和冲突。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娄烦建设生态县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并成为自觉的行动。
(1)人类中心主义是错误的。人类中心主义中对自然的控制、支配、改造的思想,是环境污染、生态危机在认识论上的总根源。人类中心主义把人类凌驾于自然界之上,试图主宰和改造自然界,人的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
(2)树立人本自然的生态理念。“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②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地球并非人类所有,人类却是属于地球所有。从这个基本事实出发,我们得出了人本自然的生态理念。老子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构成了人本自然的生态理念。
(3)环境伦理实质上是社会伦理。环境伦理在讲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根源和实质却是人与人的关系。人本自然的环境伦理不是要控制环境,而是要控制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伦理是社会伦理的延伸,即以人对环境的伦理来体现人对他人的伦理。也就是说,对环境的友好,就是对他人的友好,对环境的保护就是对他人权益的保护。
(4)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舆论宣传要重视传统的人本自然的生态理念,广泛传播现代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宣传生态文明理念要入乡随俗,把抽象深奥的理念转变为通俗易懂的乡规民约,转变为喜闻乐见的民歌乡曲,转变为朗朗上口的俚语村言。
反思娄烦的生态建设的成就,我们看到的无数的“有为”,惟独不见“无为”。老子说:“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自然无为”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就是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共生,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1)自然界的报复。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支配自然的最终结果,那就是恩格斯所说的自然界的“报复”。恩格斯是这样论述的:“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③
(2)让生态自己建设自己。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把自己无休止的欲望强加于自然界,无度索取,肆意践踏,环境破坏生态危机触目惊心,恩格斯所说的自然界的“报复”一再显现。更有甚者,人们自以为认识了自然规律,主动的生态建设却导致了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
从世界级造林工程的失败可见主动的生态建设的确很难。自以为掌握了自然规律的人类如果在植树造林上都可能造成生态灾难,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在本质上,生态是不可改造的,生态是不可“建设”的。因此最好的生态建设就是让生态自己建设自己。
(3)生态建设最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这就是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于自然界,我们做的蠢事太多了,直到现在仍然在继续,而且甚于以往。小如绿化中拔掉自然生长的草,种植外地引进的草坪,为了景观而破坏原生态;大如修水坝发电,一条大坝破坏了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最常见的是河道治理,水泥河道既切断了河流与整个生态系统的联系。我们并不需要刻意“保护”环境,而只是不要破坏它。不要因为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不要因为开发资源而破坏环境,也不要因为自以为是的生态建设而破坏环境。
(1)生态环保无国界。娄烦建设生态环保第一县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周边地区的生态环保状况对娄烦的生态环境有着直接影响。如何控制和防范外部污染源进入娄烦是建设生态环保第一县必须考虑的问题。比如,相邻县区铁矿开采对娄烦生态资源的影响,汾河上游的水污染对娄烦水源地的影响。
(2)经济发展无国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娄烦经济的发展不可局限于娄烦一域。在发展本地特色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发展不受地域局限的、可流动的生产要素,并以此参与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循环。靠山吃山的能源经济和本土经济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娄烦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只有发展不受本土自然条件制约的经济元素,比如商贸、信息、教育、科技、文化、金融投资等产业,才有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
(3)在复杂的相互关联中生态立县。与山西省、太原市、周边县区、直属企业的关系问题是建设生态环保第一县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因为这些关系对建设生态环保第一县有直接影响、却又不是娄烦可以自主的。娄烦建设生态环保第一县不仅要依靠自身的努力,也有赖于外部的力量支持以及对这些复杂关系的处理。要从整体格局和开放视野来理解娄烦建设生态环保第一县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太原市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对周边市县的经济发展的真实含义。
十大对策强调了建设生态县的逻辑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并在生态理念、宏观调控、开放视野等方面进一步拓宽思路,为娄烦建设生态县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和值得探讨的决策建议。在建设生态环保第一县这个新的具有前瞻性的制高点上,娄烦应当顺势而为,以先行之利奠定长远发展的根基。
(编辑:于杰)
Abstract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of eco-county construction in Loufan,guided by the party's 17th Conferenc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National Ecological County Building Indicators,we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 framework of loutan's construction of the first eco-friendly county in,Shanxi.Countermeasure framework is a countermeasure system based on system thinking,strategic thinking and strategic actions starts from macro level with the.Countermeasure system starts from macro level with the purpose of guiding and stimulation innovation at the micro level.
Key wordsecological county;construction;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f the Countermeasure Framework of Eco-county Construction: An Case Study of Luofan's Constrauction of First Eco-friendly County in Shanxi Province
ZHANG Xiu-bingWANG Jian-feng
(Taiyuan Municipal Communist Party School,Taiyuan Shanxi 030012,China)
X22
A
1002-2104(2010)05专-0233-05
2010-09-10
张秀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与生态建设。
*该文为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课题(2009年5月结项)中的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