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经济管理类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2010-02-17 17:24纪淑娴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30期
关键词:软件分析方法

纪淑娴

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杭州 311300

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对高校的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统计学21世纪人类社会中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重要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之一,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经济强力冲击。无论是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储存、发布、分析,还是统计的理论、方法、技术,都发生很大的变化。信息技术的进步,给统计学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高校的统计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方法论学科,其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目前,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济、金融等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此,针对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与学的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了解统计思想,掌握一定的统计方法,是摆在统计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现代计算机普及和统计软件普及的环境下,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结合统计软件,提高其应用定量的统计模型以及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现代化的管理和决策的能力?

1 教学内容体系的安排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从而认识数量规律,为企业经营决策等提供理论支持的学科。统计工作过程一般包括统计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4个环节。由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统计数据的产生、处理方法等发生深刻的变革,这就要求对传统的统计教学内容也必须进行必要的删减与扩充。

教学内容要做到“三减三增”:减少详细手工计算步骤与技巧,减少复杂的公式推导,改为公式内涵的剖析;减少部分浅显内容,改为自学或课堂讨论;增加“统计学设计性实验”,增加“统计学软件使用”,增加“案例分析部分”。

首先,应删减传统手工统计的部分内容,减少复杂的公式推导。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统计思想的传播,减少统计公式的推导。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处理数据信息的方法论科学,涉及许多数学公式。但是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生来说,学习统计学的目的是应用统计方法来解决经济管理类问题。如果在统计学课堂上强调数学公式的严密推导,一方面与经管类开设统计学的初衷相违背,另一方面也阻碍了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统计的信心。对于一些浅显内容,如静态分析指标中平均数、众数的计算等,可让学生课后进行自学。

其次,应该增加与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网上调查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网络问卷设计、整理、分析的内容。现有的统计学教材几乎都没有提及统计设计,这可能与我国长期使用的统计报表制度有关。统计报表一般由国家统计局设计,层层下发,数据收集者和使用者一般不需考虑统计设计问题。而在网络环境下,不仅抽样调查成为整个统计调查体系的主体,网络调查应用越来越广泛。统计学教材中应该增加统计设计的相关理论,包括网络技术条件下的在线调查方案、原始数据的在线分类汇总、数据的储存和检索方法、数据分析的计算机处理等的理论。

再次,增加各种统计软件的内容。虽然市场上有很多关于统计分析软件使用的专门书籍,如Excel、SPSS、SAS、Statistica等软件的使用手册等,但现有的统计学教材几乎都是理论知识的介绍、统计公式的计算,并没有结合统计方法给出具体的软件操作以及结果说明,这使得理论教学枯燥乏味,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选取的过程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案例非常重要。在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可以通过网络选择适合每个不同小专业的特色案例。如对于金融类学生,可以选择证券市场案例;对于营销类学生,可以选择企业调研类案例;等等。

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日益提高,经济管理类统计学课程存在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的问题。如笔者所在的学校统计学课时只有48学时,其中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16学时。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应将课堂教学、课外练习、学生自学等多种方式统一起来。计算机的普及使各个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发生变化,教学方法上出现多样化的趋势。统计学教学引入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在方法上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后分组大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完成调查问卷设计、调查方案设计等,使学生真正体验从数据收集、整理到数据分析及解释的全部统计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案例教学

根据经济管理类与其他专业不同的特点,选取紧密结合实际,具有专业特色且生动有趣的实际案例进行剖析,阐述统计方法选用的条件、背景及分析研究过程。通过对案例的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提炼和掌握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利于把所学的统计理论落到实处,使抽象的方法、公式变得十分具体,拉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把基本知识阐述与统计学前沿进展及热点介绍结合起来,这将会使得课堂生动且有时代气息,有助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掌握一些新方法及新观点。

2.2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

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统计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应用,做过多的统计公式的推导显然意义不大。因此,在统计学的教学理念上,应力求淡化统计方法的推导和计算,而重点突出统计思维的建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统计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工具。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教学实际分析的。现在只要讲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判断有无条件误差,而原假设又是k种不同水平下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检验结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量计算的工作让计算机去完成。又如动态数列中用最小平方法进行长期趋势测定,手工计算量比较大,尤其在测定抛物线、指数等趋势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最小平方法的基本原理,具体的趋势方程计算通过统计软件完成。

2.3 课堂教学结合统计分析软件应用

由于统计学课程定量分析内容较多,具体计算过程非常复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对统计软件应用的教学。目前统计软件比较多也比较杂,在选择教学软件时,要注意选择操作比较简单、实用,适用面比较广泛的软件。在笔者所在的学校,主要使用Excel和SPSS软件。利用SPSS软件,能方便、快捷地处理统计数据,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统计分析课程在采用SPSS软件教学后,可使数据的图表演示、数据计算、数据分析等整合,理论教学不必将大量时间浪费在公式的推导和数据的运算上。学生只需要掌握统计分析方法的原理,学会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统计方法的本质。在理论课上,主要侧重于从实际问题引出基本概念,讲清基本原理,侧重于分析不同的统计方法其适用条件、适用数据类型,通过案例分析讲清楚相应统计知识的应用,而统计计算则由软件完成。重点说明各种方法使用的条件以及SPSS输出统计结果的分析,从输出文件中如何得到结论,如何进行合理地解释。

2.4 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生来说,学习统计学的目的是运用统计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的经济和管理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模拟统计实验;请政府统计部门的人员进课堂介绍统计方案的设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统计知识分享身边的实际问题和管理问题。如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求学生组成团队,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如“对大学生逃课问题的讨论”“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分析”“大学生图书馆资源利用情况的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分析”等,进行具体的调查问卷设计、调查方案设计,收集相关数据,并采用SPSS软件分析,选择恰当的统计处理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论,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建议。

2.5 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应该把教室变成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交流思想的平台,通过网络课堂、E-mail等,把教师的讲授从课堂拓展到课外;把学生的学习从屏幕或黑板拓展到计算机网络;把教学的方式从课堂的面对面拓展到网络的心对心。这样才能使大家对统计学感兴趣,畅通师生交流渠道,进行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教育,把统计知识的获得从被动的灌入转到主动地猎取。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传达更多的信息,统计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现代化的教学条件。比如制作精品统计学课件,把比较抽象的理论方法形象化,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建设统计学课程主页,链接相关知识和参考资料,扩大学生的统计学知识面,了解统计的最新发展和动态;提供分析的背景资料和统计软件,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集体攻关、团队合作的精神等。

3 考核模式的创新

在网络环境下,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的教学目标也发生改变,通过统计学的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实践能力。考试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课程目标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高校统计学课程成绩评定一般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分占总成绩的20%~30%,期末卷面分占总成绩的70%~80%。期末卷面一般也仅限于课本理论知识,这使得学生在考试前忙于公式概念的记忆、课堂笔记的抄写,不能考核出学生的真正水平。统计学计算量大,短短2个小时的考试,试卷能够涵盖的内容也不全面。因此,在计算机普及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考核也应该随着教学目标的变化而变化。考试应着重于学生统计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方式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课堂闭卷考试模式,而应采取综合考核的形式。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很多情感体验、直接经验的获得并不是一种直接书本知识的活动,很难通过考试来衡量。平时考核作为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不仅可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个人能力。平时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上机操作和调研报告。平时作业分为书面作业本作业和电子实验报告两类。书面作业主要有平均指标、变异指标、假设检验、相关分析等。电子实验报告作业人手一份,各有差异,有利于防止个别学生抄袭作业,提高形成性考核的客观性。对软件操作、调研报告的考核主要是检测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统计学教学中,统计图表、时间序列分析、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等的学习都要结合软件进行。笔者在上课时,主要通过一对一面试提问的方法来确定统计软件操作的成绩。调研报告是考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有效手段,从统计调查设计和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到通过样本进行总体估计、检验等方面均有涉及。这种考核方式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分工的重要性,还使学生更具有参与感、成就感和现场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但由于调研报告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耗时比较长,建议在讲抽样调查的时候就把选题提供给每个小组,让他们开始进行统计设计。调研结束后,每个小组需要提交调查分析报告、个人评定、小组成员分工等书面材料,根据这些书面材料对小组每个成员进行评分。

期末考试仍然采用笔试的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计算分析能力。考试时间一般在2个小时以内,题型设置可以多样化,允许学生携带计算器。最后在学生综合成绩评定的过程中,笔者建议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各占50%,着重对学生基本统计技能的考核,扭转学生“轻平时、重期末”的错误思想,形成主动的学习氛围。

4 小结

Iversen等认为:“计算机与教学环境的结合,尤其是界面越来越方便友好的统计软件的使用,已经使旧的学习方法,特别是记忆并运用统计公式,不再适用于大部分学生,很多学生在学习统计时,公式反倒成为一种障碍。我们坚信,不用公式,也照样有可能获得统计思想的深刻理解。”网络环境下,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因此,需要进行统计学的教学创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学生考核等各个环节都进行有益的探索,把创新的思想贯穿于每个教学活动中,强调实际应用,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也提高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

[1]陈荣蓉.应用统计学教学内容选择策略探讨[J].农业教育研究,2006,61(3):21-23

[2]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3

[3]李玉红,彭晓峰,陈慧青.统计软件SPSS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3):71-72

[4]莫维冰.高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梧州学院学报,2008,18(4):102-105

[5]牟玲玲,贾清.管理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3):36-38

[6]史燕.关于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22(3):111-113

猜你喜欢
软件分析方法
禅宗软件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软件对对碰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