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2010-02-17 17:24黄力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30期
关键词:师范生分组素养

黄力力

黑河学院教育系 黑龙江 黑河 164300

1 前言

信息素养作为终身学习的必备因素,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我学习能力和定向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评价、管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等方面的责任感。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具有普遍和特殊的现实意义。笔者基于多年的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在分析概括众多信息素养概念、内涵及培养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师范生信息素养“以兴趣为导向,以课程为基础”的培养策略,并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实行,取得很好的效果。

2 以兴趣为导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某种技能,首先要引出学生的兴趣。

2.1 建立顺畅的师生通路

人的个性差异致使每个人对同样事物的兴趣点有所不同,所以课程开始时有必要找到学生对课程的关注的焦点,而这些焦点又必然建立在对所“教”的东西的了解的基础上。如此逆推,课程开始时可以是这样一个脉络:用尽量生动细腻的方法介绍课程的基本内容、本课程在现在的学习及以后工作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评价方式等,先解决学生最为关注的“价值”及“考核”的问题。教学最坏的结果是学生不知教师之所云,所以一定要先给学生一个有关课程学习的“目录”,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高校存在的“大班”授课的形式可能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课程进行前可以考虑将学生按不同的兴趣点分成小组,相同或相近意向的学生一起来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在课程开始前,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大致了解学生对本课程所关心的侧面,然后根据学生的答案将其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以备后面的学习过程。教师对学生的专业特征、兴趣爱好也要在总体上进行了解与把握,疏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路线,能够保证教与学的顺利进行。

2.2 设计适合的培养方式

对学习过程进行观测可以发现,学生对某项课程的关注可以分为高兴趣和低兴趣两种:高兴趣可分为能够独立学习和能够听从教师安排学习两种;低兴趣的学生可分为“根本不关心学什么”等态度消极的和因其他原因影响本课程学习两种不同状况。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有两种不同的分组方式。

1)交叉式。这种分组方式即是按学生的兴趣高低分组,将高兴趣的学生平均分到每个小组当中,起带头促进作用;同样,兴趣低的学生也平均分配,每个小组也是按兴趣高低排列。交叉式分组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以高促低,学习过程中教师按每个成员对小组所作的贡献给出最终的测评成绩。为了取得成绩,低兴趣的学生会在与高兴趣学生竞争中获得发言的机会,寻找自己能够得分的点,这样便在小组内形成竞争机制;遇到不能够独立克服的地方,还能够在组内寻求帮助,以致找到最终的解决方式,这样便能够在竞争中互相协作。

2)平行式。这种分组方式是将学生按共同的兴趣特性分到同一个小组当中,即能够独立学习的学生一组,如此类推。平行式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分组方式,在其分组开始直至学习结束都需要严密的观察与控制。信息素养既培养学生的个体素质,也追求他们的协作能力,对能够独立学习的学生小组要鼓励他们合作互助,对低兴趣学生小组要想办法将其学习目标靠近所要培养的技能方案当中。

2.3 保持完整的兴趣链条

课程学习中除了学生的自控以外,教师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如在课程导入时从学生主体状态出发,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积极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利用知识本身所蕴含大量的新异信息,提示更多的问题悬念,激发学生探索思考,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成就感;课程结束时引导学生将所知所学用于实践生活,使学生自然产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成就动机等。教师适当的提示与刺激,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强化,为以后工作中顺利迁移打下基础。

3 以课程为基础

3.1 公共课程及专业课程相结合

教师往往按照课本进行程式化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完全是流水式工业化操作,没有完全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因此学来也毫无兴趣。在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上,要时刻注意将各学科特色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学生学习起来会更自然一些。

以PowerPoint课程为例,如果在讲授过程中,将相近的功能结合在一起传授给学生,再设计相对应的问题情境来强化该知识内容模块,效果会更好。如在讲文本部分的时候,可以考虑将“在占位符中输入文本”“用文本框插入文本”和“艺术字”结合到一个模块中,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占位符适合于做文字概述类的工作,文本框则适合于对背景加以说明,艺术字可以用在封面和结尾等需要点缀的地方等各种应用方面的常识性知识。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要求俄语班的学生“介绍俄罗斯的文化发展史”,要求学习化学的学生“介绍石墨和金刚石的空间结构的特点”等。前者可以直接用占位符输入文本的形式;后者最好的方式便是对图片用文本框加入文字说明。这样解决问题,能锻炼学生的PowerPoint软件的操作技能,又能使技术应用于现实的学习过程,促进其迁移。

通过自己亲自动脑思考得来的东西,绝对要比教师讲具体操作的记忆更深刻。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是孤立地在学习PowerPoint的基本知识,而是通过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学,这也就不会枯燥无味,自然而然地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

3.2 超越课程的范围

师范生在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学习的资料主要是基于网络教学与管理支撑平台的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包括电子教科书、参考书、题库、案例库、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等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使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生动逼真[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地加入非理论性的训练模块,促使学生兴趣的极大发挥并达到培养技能的目的。例如,熟练运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来搜索自己所需的信息;用网络软件下载隐性Flash动画和隐性视频文件等。学生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的学习来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达到知识的自我更新和自我拓展,自觉地运用道德规范去识别网络环境下自己的行为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并进行正确的道德评价,这样对信息素养培养的效果也会更好。

[1]张建伟,孙燕青.建构性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40-241

猜你喜欢
师范生分组素养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