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静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通过改善办学条件、为农村生源提供每人每年1 500元的生活补助、涉农专业免除学费等措施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但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缺乏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普遍感到农口专业学习是个苦差,不体面,社会上瞧不起。表现在课堂上,学生反应冷淡,反过来又影响到教师的教学,造成教师教学情绪不高,缺少激情,课堂气氛沉闷,没有生气和活力,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依然采用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其结果达不到原定的教学目标,难以让学生得到多方面发展,不但使学生知识层面得不到扩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够充分开发。在畜牧专业课上,鼓励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实践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开拓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利用挂图、动物标本等直观教学环节,安排参观真实畜禽养殖场活动,增加学生感官认识和培养学习动物科学的趣味。
如笔者在教授“畜禽生产”家兔品种的识别一节时,首先课堂上简单介绍各种家兔最典型的外形特征,让学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带领学生到学校畜牧场观察各种家兔外形、毛色、大小等。这样,学生既产生兴趣,又对本节知识掌握清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实践证明,一般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时必须与本地实际挂钩,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而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只有把畜牧专业课的课堂转移到实习厂,为学生创设一个崭新的教学情境,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洞察力、体验力,才能经过多次亲身历练,最终学会一项或几项技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竭力为学生创造学练结合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做。学生觉得愈有兴趣,那么,他们就愈加对学习农口专业的意义有深刻认识,对献身家乡新农村建设、破解“三农”问题和发展农业产业化发挥重要作用。
农村中职学校发展,应有效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根据县域经济实际情况,发挥当地政府的职能作用,加大政府投入,集中财力帮助学校多办与所办专业相配套的实习场,解决职校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问题。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应站位高,看得远,不能只空喊口号、纸上谈兵。
“新助学政策”和免除涉农专业学费是弱势群体和职业教育的阳光雨露。因此,农村学生学习农口专业是战略转机,必须抢抓机遇。“资助一人,脱贫一户;补贴一人,温暖一片”。农职学校更应一要借势转变传统观念,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二要借力吸引和扩大生源,努力实现跨越式招生规模;三要借政策协调各方关系,教育经费非中央财政所能包揽,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四要靠制度促量变到质变,不仅推动职教的外延发展,还要促进职教的内涵建设,改善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效益,加快教育创新。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型、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与能力建设、社会观念的更新等,急需并有利于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职业教育在现有基础上要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跨越,关键是要真正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主动承担起发展“资助或免费”职业教育的责任。给钱不如给本事。实践证明,职业教育是一种惠及面最广、促进就业、强国富民的实用性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后的职业教育在目前甚至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都将是发展的主体和战略重点。
地方政府应该提高认识,健全各级工作领导机构和组织实施机构,克服困难。尤其是健全当地政府用于职业教育的实际投入及解决办学经费的途径,按要求把资金落实到位,完善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资助职业教育。打破整齐划一的教学进程,充分考虑学生能力上存在的差距,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积极倡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半工半读、顶岗实习,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