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霞
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与写作
张春霞
古人云:“时移则事易,事易则备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和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
创新写作的实现要从阅读开始。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材无非是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进,从外到内;一个出,从内到外。”阅读过程是一个信息的获取过程,而写作过程是一个信息的输出过程。语文教师要强化阅读教学,使阅读和写作形成良性循环,并进一步修饰和改进,以趋向完美。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阅读教学,教会学生把范文中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直接或间接地迁移到作文中去,从阅读走向写作,构建“读写互动,定向创新”的作文教学模式。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优秀文章,结合通俗、易仿的典型的课外文章,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密切结合起来。通过解读文本,学生从范文的语言结构安排以及文章的写作技巧方面着重品味学习,进而运用到写作中,以读导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试想,如果不经过在水里练习蛙泳、蝶泳、踩水,就没有人能够真正学会游泳,而在语文教学中也常常如此。教师要学生“下水”,不能仅仅浮于学习语法规则之上,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自己进入其中,沉浸于来自作者的知识之中,并让自己去重组这些书面材料,为写作打下基础。
下面介绍几条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有效地利用现有教材,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精读细品中学习写作技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教师要在对课内例子的深入剖析中渗透写法分析,让学生学会构思立意、谋篇布局、开头结尾、遣词造句等写作技巧。
例如,学过《紫藤萝瀑布》后,有位学生写了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下笔就是“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描写一棵小草带给自己的震撼,活学活用,令人耳目一新;学过《陋室铭》之后,适时地仿写指导,引导学生借鉴仿写的激情,写出佳作;《春》的写景方法和技巧,《山中访友》的特殊叙述角度等,都让学生受益匪浅。
从阅读量上来说,教材远远不够,课外自主阅读才是至关重要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就要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强化积累,写作才能厚积而薄发。
2.1 摘抄精美语句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阅读借鉴,注重平时积累,不失为一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阅读过程中,发现精美语段可以让学生把它摘下来,而后认真分析它美在哪里,本着形有神似的原则进行仿写训练,从而达到创新的效果。例如学生学了朱自清的《春》,一定会被优美的语言所陶醉,完全可以让他们按照自己心中的春的形象,借鉴作品,写出自己心目中的春的美。
2.2 摘抄经典故事,积累写作素材
平时不注重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时就会文思枯竭,难以连缀成文。即使勉强写一篇文章,也难免内容空洞,有“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所以说,无论是励志的“铁杵磨成针”故事,还是荒废学业的方仲永,或者大器晚成的齐白石,都是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的素材。
2.3 从阅读中张扬个性
现代中学生渴望运用自己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来审视文学作品,从而表现自己的评价与思索。顺应这一心理和现实,鼓励阅读主体的个性张扬,阅读就会出“新”。教师应带着学生结合作品,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去研读课文,用自身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
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能启发学生的灵感,打开学生写作的新思路。
在阅读中,可借助人物的语言、内心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如在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向人们展现了在金钱面前一家人不同的众生相。尤其是当父亲发现身边穷水手就是一家人朝思暮想的“福音”于勒时,小说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上让作品在情节上达到高潮。这时就可调动学生展开充分想象,把此刻各人物的内心活动再现出来,从而进一步理解主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写作的重要契机。
总之,阅读与写作之间具有规律性的内在联系。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为作文课作铺垫,否则,为作文而作文,只能是舍本逐末。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只有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第二中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0.16.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