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宣,阮惠琳,王溢泽
(1.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51;2.张家口市教科所,河北张家口 075000)
为了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就需要在了解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谓学习积极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动、热情、努力进取的精神状态。高职学生是否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关系着他们能否较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影响着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基于此,2010年10月,笔者以某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高职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以班为单位,学生无记名填写“高职大学生学习现状问卷调查表”后当场收回。共调查了685人,其中2008级大专生223人,2009级大专生246人,2010级大专生216人;男生357人(52.12%),女生328人(47.88%)。回收679份,有效问卷672份,有效率98.97%。本次调查内容涉及高职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等方面,共计49个小问题。
通过对高职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状况很不理想。这些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求知欲、上进心,导致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种现状的存在,从学生自身来说,主要是由于缺乏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由于大部分学生是迫于就业压力或家庭压力才来到高职院校学习,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专业知识学习较吃力,学习上遇到问题和困难,易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的信心。一些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外界的某些诱因对其有较大的诱惑力,他们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学习之外的诸如网络游戏等事情上,来逃避现实的压力。一些学生在认知等方面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自我评价过低,总觉得低人一等,自卑心理严重,对生活、学习感到迷茫。其次是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变迁比较剧烈的时代,有着强大社会资源、有着优越家庭和社会背景的学生,不论专业是否对口,学习成绩是否优秀,都可以轻松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就业公平,而且对高职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它使一些学生感到学习好坏跟能否就业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有关系就能找到好工作,“知识改变命运”对这些学生已逐渐变得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了。再次与学校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和高职院校先天不足等密切相关。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思想工作不到位,激励机制不健全,师资力量较薄弱,办学条件比较差,校园文化建设需加强等问题。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水平不高,理论与教学实际脱节,教学方法和应用手段简单,教学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而抑制了学生的探索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事物的内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外因,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教师传授的知识,讲述的道理,能否对学生产生影响、作用,最终要经过学生自身的活动这个内因。必须依靠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就学校教育来说,教师在深入了解高职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要最大限度地调动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有机体生存和发展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它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因此创造条件尽量满足学生正当的、合理的需要,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本途径。高职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求知的需要、亲情的需要、维持生存的需要、自尊与荣誉的需要、娱乐的需要、理解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等等,而且学生的需要有明显的个别差异,需要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教育者就应全面地了解高职学生的需要结构及其具体的表现,弄清哪些需要是合理的,哪些需要是不合理的。对学生正当合理的要求都应当尽量予以满足。例如,高职学生有强烈的求知需要,教师就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暂时满足不了的以及不合理的需要,要向学生做些解释工作。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学生提出的合理需要一再受挫,那么就会引起学生消极悲伤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势必会影响他们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有害无益的。这就要求教育者一方面要创造一些必要的条件与活动环境,充分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满足个人需要的合理途径就在于积极地为社会奉献。同时教育者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端正学习态度教育,增强学习的使命感、迫切感,引导学生将社会需要自觉地转化为个人的学习需要,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需要的有效途径。高职学生一旦形成了正确的个人“需要观”,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工作、学习,并从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目标明确,学习才有动力。学习如果没有目标,就如航海时没有灯塔,很容易迷失方向。所谓学习目标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比较具体、清晰、可操作,一般必须设定完成的时间期限,可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学习目标。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导向、启动、激励、凝聚、调控、制约等心理作用。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效率的关键。一些研究表明,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如果学习者学习目标明确比没有目标可以节省60%的时间。许多高职学生,学习之所以没有动力,整天无所事事,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得过且过,陷入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的无所适从的困境。因此帮助高职学生确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至关重要。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大学三年的学习目标,比如短期的月学习计划、一周写几篇日记,中期的想要在班里取得好的学习名次、参加专业技能大赛,长期的专升本备考、专业过级考试等目标,这些目标必须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的。当他们实现了目标,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就会以积极的心态以坚强的毅力和信心去实现下一个目标。随着一个个目标的实现,学生就会乐意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随之提高。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耐心引导,具体帮助,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获得成功,实现学习目标的乐趣。高职学生一旦确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就有了方向和动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而学习兴趣又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习兴趣就是学生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并努力去认识它、探索它的一种倾向。通常情况下,兴趣作为成功的先导,可以引导学生到达成功;每一次的成功又将引发学生产生新的兴趣,变成新的先导导向新的成功。一般来说,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会全神贯注地学习,想法设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时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这无疑对学生掌握知识是非常有利的,会产生积极作用和优良的学习效果。就高职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对所学专业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学习的氛围就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学习兴趣的培养可通过多种途径,但就课堂教学来说,它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科学选择和组合以及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是分不开的。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活跃的思维情绪,能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因而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所以如何把课上得更加生动有趣,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积极思维,认真独立思考中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知识结构,高超的教学艺术,流畅而又富于表情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他们不仅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而且要以饱满的情绪,力求使讲授的内容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再次要注意正确地运用规律组织课堂教学,善于根据高职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充分利用启发式、提问式、直观式、讨论式等方式,使学生大脑皮层经常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另外, 教师还要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采用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高职学生一旦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成为其主动学习的持久推动力。
自尊心,人皆有之。高职学生的自尊心则更强。从教育学的意义上说,自尊心就是期望受到他人尊重的感情,它使一个人自重、自爱,因此它是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之一。要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强烈的自尊心这一心理特点,既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又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尤其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切不可讽刺、挖苦,也不要在众人面前丢学生的面子。这就要求教师除加强自身职业修养外,还需要正确地运用表扬和批评艺术,把握好表扬和批评的分寸。一般来说,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但是如果一味表扬,容易使学生自我陶醉,甚至忘乎所以;片面强调批评,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两种极端都达不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有经验的教师,常常采用正面引导,积极鼓励的方法,表扬时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并为学生明确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批评时又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充分肯定学生已经取得的成绩,增强其信心,这样做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在真正关心自己,并对教师产生由衷的感激之情,为了报答教师的关怀,不辜负教师的殷切期望,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行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具有生动鲜明的形象,它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因而充分利用榜样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强烈、深刻的教育意义。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针对高职学生模仿性和可塑性很强这一心理特点,通过对典型人物在学习的态度、严谨的治学等方面故事的生动讲述,既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社会意义,又能唤起他们对榜样人物的爱慕、敬仰之情。教师尤其要从学生所熟悉的人中,从本校毕业在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校友中,树立为学生效法的学习榜样,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以有效激发他们好学上进的积极性,鼓励、教育学生学先进、赶先进,不断鞭策自己前进。这方面,教师的示范作用尤其重要,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学识水平、治学精神等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世的态度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教师应以身垂范,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高职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十分丰富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为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要充分利用积极的情感力量,这有利于师生感情的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积极的态度定势,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爱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师德的核心,是学生积极上进的情感力量。教师必须以高度的教育责任感,热爱学生,生活上关心他们,学习上指导他们,人格上尊重他们,“历尽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如果教师能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理解、鼓励、宽容每一个学生,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成为有威信的人,并让他们觉得教师可敬可亲,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就会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所以是否善于利用情感力量对学生的学习施以积极影响,也是检验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
教育心理学指出,好胜心理,强烈的成功愿望,可以成为人们前进的一种动力。而开展学习竞争正是利用高职学生的这一心理,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优良成绩的。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竞赛活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同时在竞赛情况下,学生容易产生强烈的获胜愿望,这时他们排除干扰的信心增强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增强了,就可废寝忘食,取得良好竞赛效果,并对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点已被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所证明。但是开展竞赛要适当,频繁的竞赛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竞赛还可能使个别学生产生自私、保守等不良现象。同时,竞赛的结果,优胜者难免滋生骄傲情绪,成绩不佳者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利用竞赛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应该持慎重态度,尤其是教育者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竞赛观念,增强集体主义意识。这样,一些消极现象就可避免,随之而来的是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总之,调动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本文指出的几个方面彼此并非孤立,而应是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它们已被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如何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他们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以取得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良好效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仍需进一步实践和创新,不断丰富其内容。
参考文献:
[1]陈光梅.浅谈如何调动高职生的学习积极性[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6,(02).
[2]袁武林.调动高职生学习积极性的思考[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