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铧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无锡 214028)
物联网又叫传感网,并不是一个新的名词,因为早在1999年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就被提出,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国务院提出在国内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使其成为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又一支撑点,为此提出“感知中国”的概念;同时在江苏无锡建立占地10多平方公里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以此推动传感产业的发展。国内、国际企业纷纷响应,提出自己的传感技术发展规划以及开发应用和市场开拓的方案。国内一些高校也针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形势,整合自身原有技术,投身到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中。但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如何开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此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与大家讨论。
物联网产业体系
图 物联网产业组成结构
要想搞清楚高校专业设置与物联网的关系,首先要明确物联网产业的组成结构(图)。物联网产业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底层是感知层,中间是网络通讯层,顶层是应用层。
1.感知层企业是物联网产业的基础
其中又分为几种类型:
感应器生产企业:是以生产各种类型感应器为主体的企业。包括传感器生产、研发、加工等企业,感应器主动采集感应对象数据信息,通过网络主动发送数据信息。感应器是感知层中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也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产品多采用微电子技术和芯片技术,在目前的产业归属上属于微电子和芯片生产制造企业。
RFID相关企业:是以RFID芯片生产和读写设备制造企业为主体。RFID技术是以数字电子标签形式,记录物体的基本数据,表示物体的基本属性。RFID是以事先写入的静态数据为主,芯片本身是被动数据收发类型,当读写设备读取数据,激活芯片时,才能获取数据。RFID企业分为芯片制造企业和书写设备制造企业两大类,芯片制造企业属于微电子和芯片制造企业,读写设备制造企业属于电子设备生产加工企业。
嵌入系统制造企业:是将专用感应器与设备联合进行整合生产型企业,在产业划分上渗透到各行各业,以生产的设备对传感器的应用情况为评定标准,在行业划分上属于自动化控制类企业,在应用方向上分属于设备应用所在行业。在技术上采用购进传感器嵌入到应用设备上,与设备配套开发生产。
其他感知设备制造企业:由特殊感知设备生产企业和感知设备配套产品生产企业组成,包括如影像监控设备生产企业等。从目前产业划分来说,前者属于电子设备生产企业,后者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分属不同的产业;从技术上划分,前者属于微电子产业中的特定产品生产企业,后者属于配套设备生产企业。
2.网络通讯企业
网络通讯企业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电信业务服务商,包括移动、联通、电信、广电和电力五大网络运营商,另一类是专用通讯设备生产、制造和供应商。
电信业务企业:目前5大电信运营商是通讯的骨干企业,也是整个物联网通讯的主要服务提供商,在技术上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手机移动通讯业务,属于传统的电信企业。通过增值服务进入物联网产业,为物联网产业提供网络通讯服务,提供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服务,是目前主要的网络通讯提供商。
通讯设备制造企业:生产制造通信设备、网络设备、手机等。
3.感知应用企业
物联网是将感知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后,应用到相关系统中去。这类企业包括:
软件开发企业:软件开发企业,针对行业、产业需要,开发物联网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开发企业是物联网应用的主导企业,所有的物联网应用都要通过软件企业将感应、感知设备在软件系统的使用,形成物联网系统。
系统集成企业:系统集成企业按照用户要求,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对于物联网应用项目,系统集成企业将各方资源进行集成、整理,搭建网络环境,建立通讯系统,形成物联网体系。
专业应用企业:对于直接通过感知信息进行系统控制的产品开发生产企业。此类企业以工业自动化生产企业为主,包括应用产品生产企业。
高校的人才培养是按照产业和行业的发展需要进行的,课程和专业是按照产业和行业的发展来设置的。为此,按照物联网产业体系的分布情况,对于高校主要专业设置的基本要求是:
1.物联网产业不是完全新型的产业,因为高校已有的专业能够覆盖到物联网方向,因此基本不用新增新的物联网专业。
2.物联网产业是在物联网概念下对相关产业的重新组合,因此在高校专业的设置上也同样是对原有专业进行重新组合,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方向上的调整。
3.对于感知层技术的研发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关键。对此,可开设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有关专业,也可设定相关专业的专业方向。
4.可对一些人才培养相对饱和的专业,进行专业方向调整,满足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物联网产业不是新兴产业,它是在物联网概念下对原有产业的重新整合与调整,因此对于高校的专业设置来说,也应将原有相关专业,按照物联网的概念进行设置、调整,而不是新建专业方向。由此涉及的主要专业及开设方向包括:
1.物联网产业感知层所涉及的高校专业
物联网感知层以电子类为主,为感应设备的研发、生产和制造企业培养人才,在专业设置方面以电子类专业为主,主要涉及专业有:
微电子类专业:以微电子专业为基础,增设感应电子类专业方向,偏重于感应类微电子方面的专业导向。
电子工程类专业:在电子工程专业中,设定以感应器应用为方向的专业设置。
电子信息类专业: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中,以偏重于感应和控制信息制定专业方向。
嵌入式专业:针对感应技术和手机嵌入系统的编程方向。
2.物联网产业通讯层所涉及的高校专业
网络通讯涉及的专业方向主要是原有的网络技术类专业。
网络技术专业:设定针对物联网要求的网络技术专业方向。
通讯技术专业:以通讯技术专业为基础,制定物联网专业方向。
3.物联网产业应用层所涉及的高校专业
物联网应用是网络产业发展的基础,涉及的主要专业是原有的软件技术类专业、具体应用型专业两部分。
软件技术类专业:包括软件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等进行软件开发类的技术专业,针对这些专业开设物联网应用类专业方向。
应用型专业:包括所有的工程类专业、实际应用类专业(如医疗、农业、工业等)。这类专业可面向物联网应用方面。
所有与物联网有关的专业可在原专业的基础上设定物联网方向,无需进行新专业设置。
在对现有专业进行物联网方向专业整合时,主要课程均无需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只要按照本专业的特点增设相应的课程即可。3个产业层所对应专业增设的基本课程包括:
1.感知层有关专业的课程增设与调整
感知层有关专业增设的课程有:物联网原理与应用(介绍)、感应器原理、感应器生产制造原理等方面的课程。针对不同专业课程设置会有所倾斜。
2.网络层有关专业的课程增设与调整
网络层专业增加物联网网络规划与设计、IPv6技术课程,有条件的可开设无线微通讯方面的课程。
3.应用层专业增加的课程主要有
C++课程中增加感应设备控制类内容,增加数据压缩、存储、分析和挖掘方面的课程。
专业的开设有一定的延迟性,而人才需求却随着产业的发展没有延迟性。对此,培养物联网人才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对急需人才开设培训班,满足现实人才需要
在相关专业中对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学生开设物联网专业方向培训班,按照企业和产业发展需要,进行定制培训,满足目前在专业人才培养还不到位情况下的人才供应。
2.对现有专业进行方向调整,满足后续人才需要
为了使人才培养不断档,满足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中期需求,在现有相关专业中以调整课程体系,开设选修课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及时供应物联网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缩短专业人才培养的周期。
3.进行专业方向招生,长期培养人才
按照物联网专业方向的设置,进行正常的人才培养,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专业方向,长期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合适的人才。
以上本人提出了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关于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调整的思路。在高校,通过合理地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调整,逐步形成完整的、与物联网相关的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可以有效地为国家培养物联网产业方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方存好.物联网[J].上海人大月刊,2010,(01).
[2]首届中国国际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将在北京举办[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