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稼伟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214028)
五年制高职科研发展方略及其目标实现
王稼伟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214028)
从“教科研工作”、“应用性研究”和“科技应用开发”三个层面论证了五年制高职科研发展方略。进一步结合五年制高职的科研工作现状,从“微观课题”、“产教研”、“团队建设”及“管理模式”四个角度阐述了五年制高职科研发展的目标实现策略。
科研发展;教科研;产教研;学术团队
当前,“科研兴校”、“科研强校”已成为许多高职院校办学治校的核心理念。无庸置疑,科研工作当是兴校之源、强校之本。而对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而言,这一理念尤为重要。发展科研方能推动课改、促进教改,发展科研方能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发展科研方能积淀底蕴、打造品牌.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教学与生产、科技工作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技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应以“与生产第一线紧密结合的应用性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为主。
学校承载着教书育人的基本任务。教育教学科研是学校科研工作的基础和根本。为此,要以教科研工作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切入点:通过教科研工作改革课程模式;通过教科研工作建设“课程领导力”;通过教科研工作提高办学质量;通过教科研工作打造学校品牌等。
但是科研工作并不等同于教科研。高职还要努力发展与教学相关、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性研究。应用性研究过去一直是高职科研工作的弱项,所以要从解决学校实际问题出发提炼课题。如可以以教科研工作为基础,结合专业拓展应用于教学的科研项目。无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08年校级课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试题生成及评分系统”在结题评审时得到了校学术委员会的重点关注。专家组建议将该课题成果应用于试题库建设,并建议以此为基础开展“基于局域网的多数据格式客观题考试系统”和“无纸化考试”课题研究。再如学校自2007年起大力开展了优秀课程建设,至今学校已建成1门市级精品课程,3门市级优秀课程,23门校级优秀课程。2010年学校将以此为基础整合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资源库建设”研究。
此外,还要依托专业,积极开展科技应用开发工作。利用教学资源加大社会培训力度、开发产教研结合项目,努力把学校办成地方行业培训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实践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理念。加强校企合作力度,争取校企合作横向课题,实行教育、科技、生产三结合。
综上所述,五年制高职科研工作的目标方略是:以“教科研工作”为根本,打好科研基础;以“应用性研究”为支架,开拓发展空间;以“科技应用开发”为精华,提升发展高度。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下,形成三者的良性互动,开创“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的高职校科研工作新局面。
要实践上述方略,首先要全面剖析五年制高职科研工作现状。五年制高职办学历史短,科研基础相对薄弱。多数学校由中专、成人学校升格而来,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学术力量薄弱、科研氛围不浓。因此,其科研工作通常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好高骛远。科研目标定位过高,不切实际。具体表现为科研课题选题空泛,偏重理论甚或脱离实际,在课题研究中容易形成“轰轰烈烈开题,中途无人问津,最终不了了之或草草而了”的局面。同时,也正因为此,所谓科研成果常无实际应用价值且有拾人牙慧之嫌。二是因循守旧。科研工作偏传统,偏理论,缺少应用性研究。专业特点、职业特色体现不够。而具有创新意识的技术研发项目就更少了。三是个体生产。缺少在学术引领下自由组合(“非官方”)、优势互补的学术团队;缺少以项目为载体的群体攻关分工协作的科研平台。四是管理被动。科研工作承袭行政管理模式,相关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均有待健全。教师相对缺乏科研动力,大部分教师搞科研呈现短期行为,其科研目的囿于职称评定或获取奖金,科研工作管理被动。
(一)正视现状,从微观课题入手做实科研工作
针对教师科研能力薄弱的现状,无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议教师从个人课题入手,做好微观课题研究。可以围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某个实际问题,如班级文化建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设计和优秀课程建设等开展课题研究。其成果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如优秀课例集、优秀教学设计和优秀课程资源等。教师有了源自教学实际的理性思考,撰写论文就不会东拼西凑、拾人牙慧。这样,就将科研工作落到了实处。
微观课题更为重要的作用是将科研贯穿在了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其成效是显著的。既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又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科研工作的全员参与度。
(二)依托专业和地方经济,从产教研结合出发做特科研工作
“产教研结合”是开展“应用性研究”、体现高职科研特色的重要思路。它要求专业教学与生产和科研紧密结合:教师在生产和科研中教;学生在生产和科研中学。从而使学校实验实训室逐步成为为地方行业提供支持的培训中心和加工中心。
要开展“产教研结合”工作,需要学校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关系,积极开发合作项目。项目不强调技术的高精尖,强调其应用性及对教学的指导意义。2009年,无锡机电高等职业学校要求各系每年都要开发1-2项科研或生产项目,包括技术开发、设备改造、教具制作和零部件生产等。学校充分利用学校设备资源和技术资源为企业服务,既推进了产教结合工作,又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8年,学校电子系为无锡高宝电子有限公司加工了12万套件万用表。2009年,机电系为中意减速器厂加工减速器内芯2 500件,还与上海凯恩尔电子有限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开发PCB塑料产品的模具,支持企业的生产。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各系以这些项目为蓝本,开发了相关项目实训校本教材,将教育、生产和科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教学科研与行业接轨的良性互动。此外,学校还通过落实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工作使教师了解企业先进技术,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为拓展校企联合科研项目作准备。
(三)加强合作,以团队建设为支点做优科研工作
要提高科研水平,“单兵作战”、“个体生产”是不行的。无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自2008年起,加强了各类学术团队的建设。
1.加强以教研室为核心的学系团队建设,强调其学术指导、师资培养和科研功能。理论学习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先导。学校要求各教研室围绕争创学习型、研究型系室活动,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和主题教研活动。教研室建设切实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思考能力,有效地推进了科研工作。2009年,学校教师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63篇,比2008年同期增加70余篇,参评获奖论文(市级以上)49篇。学校还成功承办了江苏省第五届创意论坛现场听课观摩活动。
2.建立跨学系的学术团队。狭隘的专业发展模式是不能造就人才的。学校2009年成立了“创新工作室”,为不同学系的教师开展科研合作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校对工作室给予经费支持和政策扶持。“创新工作室”加强了系部的合作,开拓了科研人才的思路,开创了科研工作新局面:在2009年‘爱士杰杯’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中,学校共有11件作品获奖,名列全市第一;在2009年无锡市环保创新大赛中,学校有14个作品获奖。
3.鼓励“非官方”科研团队的自由组合。学校鼓励在学术引领下的不同专业的才俊自由组合。如学校在2009年“‘爱士杰杯’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的项目“基于MSP430极低功耗温度无线网络监测系统的设计”就凝聚着自控、电子和信息系三位有着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的共同智慧结晶。今年,学校拟在评选优秀校级课题的基础上评比校优秀科研团队。
4.建立校际间联合团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09年11月,无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同济大学职业教育学院进行合作,签订了《教科研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9个联合科研团队。目前,联合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正在开展。2010年,学校将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尝试建立校企联合科研团队,争取在横向科研课题工作中有所突破。
实践证明,多层面学术团队的建立,既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业务成长、加强了学校的科研力量,又为做优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点。
(四)优化机制,以积极的管理模式做活科研工作
1.加强保障、加大投入,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2009年,无锡机电职业技术学校重新修订了“校学术委员会条例”,“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和“科研成果申报、评比及奖励办法”。在制度保障的同时,学校加强了科研经费保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校级及以上课题研究,对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特别是科技开发项目,在经费投入上予以倾斜;对获得国家及省市以上科技进步奖的教师进行表彰并予以重奖。
2.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激发教师紧迫的科研意识。建立校系二级科研管理体制,学校一把手领导主管科研工作,校领导参加各轮次科研课题会议,确保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科研开发处全面负责科研工作,各系安排教学主任配合落实具体事务。学校要求校领导带头主持课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倡导科研工作全员参与,并以文件形式下发“中青年教师素质发展规划”。将科研工作纳入考核项目,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条件灵活选择项目,如撰写论文、开发校本教材、参与或主持课题等。而对校教学能手以上或副高职称以上骨干教师则要求必须主持校级以上课题或参与省级以上课题。
3.建立非行政的开放管理模式,释放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校除成立校内学术委员会外,还聘请行业专家组成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从校、企两条线指导科研工作。科学调整教师队伍结构,组织专兼职相结合的科研团队。对师资结构按教学、科研和开发三方面进行动态平衡调整,将具有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的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充分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发挥其科研能力,使人尽其才。
[责任编辑 谭明]
G 710
:A
:1674-7747(2010)04-0105-03
2010-02-10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0年度重点课题“五年制高职校课程领导力建设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0-R-18410)
王稼伟(1961-),男,江苏无锡人,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