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红燕(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
在过去“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绝对的权威,甚至可以说是“独裁者”,学生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即便有也是绝对地服从教师,成为教师的传声筒。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改革,这种“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现在基本上退出了教学的舞台。
当下流行的是“启发式”“诱导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是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把知识像美味的汉堡包一样摆在学生面前,然后以各种美妙的言语让学生明白眼前的知识汉堡包是多么富有营养、多么可口,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其求知欲,使他们垂涎三尺,蠢蠢欲动,最后争先恐后地自己动手来取,再狼吞虎咽地吃下去。
应该说这种模式比起“填鸭式”模式来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因为教师在行动上似乎不再那么专制了,因此这种模式广受师生欢迎,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方兴未艾。
但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教师在思想上还是学生的主宰。“启发式”的教学策略主要是“教学问题”的设计和提出,而设计和提出问题的是教师,也就是说是靠教师来启发。而我们大部分教师在启发时却忽视了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对学生的自我启发就更不注重了。因此在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教师引导”变成了“教师主导”,学生在一次次回答和教师的一次次纠正中,成了教师思想的俘虏。“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在这一点上,这种模式就暴露出其“教师中心主义”的弊端。
究其原因,还在于教师没有与学生平等对话,未能形成和谐共享的师生关系。教师不管学生有没有“吃过”这个知识汉堡包就大肆描述它的营养价值和它的美味可口,这就剥夺了部分没有“吃过汉堡”的学生的想象和创造的权利,更剥夺了那些已经“吃过汉堡”的学生的话语权,久而久之,学生自己对文本就没有了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理解,有些学生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
其实,面对美味可口的知识大餐,我们师生首先应该围绕它平等地坐在一起,这对学生而言问题不大,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以和学生平等的姿态参与其中。我这里说的平等是指尊严和权利的平等。尊严是一个人的内心感受,它是要通过权利来体现的,所以尊重一个人就必须给予他一定的权利,如若剥夺了一个人的权利,那也就意味着使他丧失了尊严,使他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爱默生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平等对话和思想的权利,它包括思考的权力、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力以及与其他人(包括教师)展开对话甚至争论的权利。给予每位学生权利就是尊重他们每个人,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以与学生平等的姿态组织课堂教学,这样做不仅不会使教师掉架子,反而会让学生感到更亲切,更欣赏教师,更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从而取得更好、更有效的成绩。即便是差生也会享受到做学生的最起码的人格尊严和学习的乐趣。
其次,教师应与学生一同“用餐”,一起品尝,并且边品边聊各自的不同感受,也即在平等的前提下进行对话,共享学习的乐趣。语文学科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给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教师的职责就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在这个广阔的文化空间中纵横驰骋,让学生自己去探寻、研究、发展和创造,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怀疑的习惯。比如在品读冯延巳的《鹊踏枝》时,学生以小组形式就词人所抒发的“闲情”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愁情进行了讨论,结果答案可谓是丰富多彩:有的认为是男女相思之愁,有的认为是人生不得意之愁,有的学生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认为是一种家国之愁,还有的认为就是一种莫可名状之愁。我在一边都插不上嘴,只是不断地点头微笑,享受着他们的快乐。一堂课下来,我虽没说几句话,但内心是很满足的,因为自己的学生通过互相合作对这首词的理解已经非常到位了。再比如我在教《孔雀东南飞》一文时,有学生提出:课文的悲剧结尾有悖于人们“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其他学生觉得也有道理,我没有表明自己的看法,而是问他们:如果这个结尾有悖于常情,那么作者为什么不以大团圆结尾?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以评《孔雀东南飞》悲剧结尾为题,各抒己见为了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悲剧结尾的深刻性和不可更改性,我首先指出“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其次从焦仲卿、刘兰芝性格入手分析:焦仲卿为孝子,性格软弱,刘兰芝虽貌美多才,但对爱情忠贞不贰,悲剧结尾难以避免。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原诗的结尾无法改动。
在平等对话的教学模式下,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思维一直处在积极活跃的状态,教师应不断根据学生的学习思维状态创设和谐平等的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动创新,面对争议,特别是一些需要引导的话题教师不是以独裁者的身份发表一锤定音的“最高指示”,而是以一个和学生一样具有平等发言权的引导者,以闪烁着智慧火花的富有真理性的真诚发言,为学生提供更宽阔的思路、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选择。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也获得了情感上的愉悦,可以说在平等对话的教学情境下师生双方实现了双赢。因为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和谐共享了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观点甚至思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明确提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觉得只有真正与学生平等对话、和谐共享的教师才真正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才真正履行了新时代的教师职责,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时代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