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要“授之以渔”——谈教给学生自读文章的方法

2010-02-16 19:56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三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11期
关键词:授之以渔教给语句

张 慧(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三中学)

教学生要“授之以渔”
——谈教给学生自读文章的方法

张 慧(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三中学)

“以学为主”“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些口号和说法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没有一丝新鲜。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并非易事。课堂上举手的学生再多,讨论得再热闹,通常也都是按照老师事先划定的路线被牵着走。因此,我一直在想,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就语文学习而言,我认为应该教给学生自读文章的方法。学生拿过一篇文章,能看出这是一篇什么内容、什么性质的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我们究竟要学什么,我们能学到什么,等等。因此,我就尝试着教给学生自读的步骤与思路:

1.读课文,标序号、注音,理解标题;

2.从文章中寻找简单的问题并找到确定的答案;

3.综合思考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总结出答案;

4.深入理解文本,结合实际拓展出一些问题,思考总结出合理的答案;

5.综合总结学到了哪几点。例如可以从内容、写法、语言、技巧、立意等方面作总结。

让学生把想到的问题一步步写出来,也就成了他整个学习过程的梳理和综合,非常有效。

课本上的文体一般包括三类:记叙、说明、议论。记叙文比较繁杂(通常意义上也包括散文、小说),如写人的,叙事的,完整地写一个人、一件事的,写多个人、多件事的,截取生活中几个典型片段来表现人物的,等等;文章语言的深浅也不尽相同,有的浅显活泼,语言清新优美,如《散步》《祖父、后园和我》;有的比较深刻,如《风筝》等;还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如《枯叶蝴蝶》等。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除让学生思考一些共同的问题外,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不同类型的问题。方法如下:

共同的问题:

1.写人的。学生可思考的问题:

(1)本文写了哪几个人物?谁是文章的主人公?

(2)主要描写了人物的哪些方面(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表现人物什么性格特征(品质 、精神 )?

2.写事的。学生可思考的问题:

(1)本文写了哪几(一)件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2)这些事情共同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或共同表现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不同的问题:

1.语言清新活泼、浅显易懂的。学生可思考的问题:

标出我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可以用“我最喜欢……一句,因为……”的句式。这些语句可能是描写人物的,也可能是描写景物的,重点让学生学会说说它们的作用。如莫怀戚的《散步》一课,有的学生标出了这样的语句并进行了赏析: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段话让人对生命、对生活充满希望。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春天的盼望,更表现出他对母亲的孝敬,从一个“熬”字中就可以看出来。

2.语言比较深刻,甚至有些语句较难以理解的。学生可思考的问题:

标出难以理解或有疑问的语句,说说自己的问题。

这样的文章一般是年代比较久远,语言表达上与现在有一定的区别或者主题比较深刻的,等等。如鲁迅先生的《风筝》,有的同学就对这些语句提出疑难:

(1)为什么作者说“远处有一二处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悲哀”呢?

(2)为什么作者认为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

(3)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又为什么说故乡的春天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四周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这类的问题教师要帮助解决:

第(1)问学生主要会对“惊异”“悲哀”两词在这里的含义不明白,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后文,寻找答案,同时告诉学生作者运用这两个词语恰好起到了设悬念的作用;第(2)问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以及兄弟之间爱的表现形式;第(3)问其实是从前两个问题而来的,既点拨学生从结构上感受文章的严谨,同时又让学生在分析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试着自行解决。

3.语言富有哲理性,容易引起人们深刻思考的。学生可思考的问题:

标出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说说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这样的文章一般是初看内容可能比较浅显(讲了一个故事或一件事),但细读发现有更深层的含义,能引起读者反复的琢磨,深入思考。如徐迟的《枯叶蝴蝶》等,学生标出了这样的语句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1)“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中“两面”是指什么?

(2)“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帮助分析:

第(1)问认真阅读全文,应该思考在这里“我的翅膀”应该是什么含义,怎么理解;第(2)问应认真琢磨,“真相”指什么?“自然界的一切”包括什么,范围有多大?作者仅仅是在说与我们人类社会相对应的“大自然”吗?这样的点拨,学生就比较容易寻求到正确的答案。

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读文章呢,就是教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思考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并试着给这些问题以合理的答案,然后用这些读书的方法去解决自己延伸阅读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阅读理解促进自己的写作,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我们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或许“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的过程困难得多,但只有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学生才会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才会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也只有到了这一步,教师的教才会收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才会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猜你喜欢
授之以渔教给语句
这些年,母亲和孩子教给我的那些事
重点:语句衔接
诸子百家教给你幸福的四个秘诀
那些李宇春教给我们的事
为了“梦之队”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