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高职电视制作人才培养研究

2010-02-16 19:32胡志超范巧燕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海西电视节目影视

胡志超,范巧燕



海西高职电视制作人才培养研究

胡志超,范巧燕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背景,对影视产业发展及电视制作人才的多元要求进行剖析,分析海西高职院校在电视制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以海西影视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探求符合海西电视制作人才培养的途径。

海西;影视产业;电视制作人才培养;途径

广播电视作为现代化传播媒介和新兴的专业门类,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几年,随着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迅猛发展,电视节目制作量的明显增多,对电视制作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可以说海西经济区战略的实施,给海西影视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海西高职院校电视制作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就福建省内而言,目前有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黎明大学、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宁德师范学院(原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泉州华光摄影艺术职业学院等8所高职院校开办了与此相关的专业,专业发展迅猛,略显成效,为海西影视产业培养了大批毕业生。但是通过了解,这些毕业生并没有真正进入到电视节目制作的领域当中,也没有真正解决电视节目制作人才短缺的问题,反而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结构性失衡。基于此,针对于海西影视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结合用人单位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及应用情况,我们展开了专项的调查,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结论。

一、海西建设中电视制作人才需求的宏观分析

在新世纪,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合作与竞争势头强劲、两岸三地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新形势,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2006年3月,“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列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标志着加快海西发展已由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的意志,由全党的共识转化为全民的共识。“海西建设”、“海西发展”成为我省各项工作的核心引导,并成为各领域的发展方向,其中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指导意义。2009年3月份,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2年,福建省将形成报刊服务、出版印刷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文化会展、广告、工艺美术等10大主导文化产业群;在这独特的背景下,海西影视产业将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09年7月,福建共有77家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市级以上电视台11座,开设了37个电视频道(其中付费电视频道2个),县级有线电视台60座;具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资格的机构有56家;拥有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机构9家;以及规模各异的上千家影视节目制作公司、工作室和网络流媒体公司。从影视机构的覆盖面来看,全省各地市均有相关的影视传媒机构,但从全国性区域影视业发展上看,与北京、湖南、浙江、江苏等广播影视业发达的省份相比,我省仍有一定的差距。与福建隔海相望的台湾,其发展规模较大,包括了148家电视播出广机构、1811家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以及数千家网络流媒体公司,这些对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建设文化强省的福建来说,海西影视产业来说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而要实现海西影视产业的大发展,缩小与发达的传媒大省之前的差距,壮大海西影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外,人才是关键。2009年8月,笔者先后走访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相关频道、厦门电视台、福建金马影视有限公司、漳州点石文化传播公司、漳浦电视台等相关媒体机构,开展“海西影视产业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活动。调查:省级电视台对高职层次毕业生需求较少,每年约为5人左右,市、县级电视机构人才需求为10~15人;而影视公司和相关传媒机构(如注册的多种经营体制的文化传播公司、节目制作公司、广告公司)人才缺口较大,一般人员在100人以内的公司每年的人才需求为15人左右。从人才需求数量上来看,随着电视节目制作的市场化和制播分离机制的运行,台湾电视大陆落地政策的批准,以及国家加快推广和普及数字电视广播,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政策的实施,对电视制作人才的需求将不断扩大。据估计,未来几年内福建影视制作行业需要的影视人才数量超过2万人;而从人才需求上看,尤其需要具有策划和摄录、编辑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从以上的行业背景与行业现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媒体机构的迅猛发展必然带来巨大的人才需求,电视制作人才就业优势明显,就业面相对较宽。但是从各级媒体的调研中也发现,人才的需求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无法得到满足。其主要原因在于人才培养的“成果”并不能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换而言之,当前福建省内高职院校在电视制作人才的培养上,速度相对缓慢,发展相对滞后,人才培养方向无法适应用人市场和岗位需求。培养方向与岗位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使得所培养的电视制作人才与当前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存在脱节现象,进一步加剧了海西电视制作人才的结构性失衡。

二、海西高职院校电视制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电视制作人才出现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人才培养上。要减少或解决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必须先看到专业人才培养上的问题。目前福建各高职院校中电视制作人才培养,绝大多数都笼统称作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并没有进行培养方向细分,培养目标也是比较空洞和模糊;同时受到师资、设备等诸多现实性因素制约,使得所培养的电视制作人才往往与当前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存在脱节现象,其主要表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设置中重理论轻实践

现存的高职电视节目制作课程大多是从普通高等院校四年本科教育分化出来,其课程设置仍是学科式的课程设置,仍然摆脱不了其前身“三段式”的影响,只追求系统性、完整性,方法上以单向灌输为主,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缺乏必要引导和启发,重理论而轻实践。[1]无法体现高职教育中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特色,造成学生自主性较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虽然高职院校通过改革,不断增大实践教学环节,但有些课程的内容对于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特别是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的内容还不足以使学生具备相当的知识和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很难适应电视节目制作岗位的要求,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二)实践教学全局观有待提高

电视节目制作是个系统的工程,一个节目或者作品的产生,都必须经过一个前期的策划、脚本的写作、拍摄、灯光照明、音响、画面编辑、配音配乐以及后期包装等一系列方面的完整制作流程;但目前电视制作人员的分工边际模糊,无论编导、摄像、后期制作人员都可以独立完成制作电视节目,这就要求电视制作人员在具备一个环节能力的同时,也拥有其他多个领域的技能。反观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以分阶段设置为主,将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节目策划、电视后期包装等课程分成一个学期来进行教学,甚至有时候没有按照整个电视节目的流程来进行教学安排,学生往往只掌握的某项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必要的专业综合训练课程,使得学生无法对整个专业的技能要求有一个完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缺乏全局观念。在这样具有缺陷的体系下培养出来的电视制作人才是无法与实际需求相契合的。[1]

(三)师资素质差距制约人才培养

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既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制作电视节目技能和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比较缺乏,大部分现任专业教师,都是从有关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对高职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认识还很模糊甚至茫然,加之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完全胜任海西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和当前社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电视技术和设备更新速度快,一旦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不及时,学生就难以及时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可以说教师队伍的师资素质制约了人才培养的最终结果。

三、海西高职院校电视制作人才培养途径

要实现海西影视产业的大发展,壮大海西影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是关键;这就要求福建高职院校,要围绕海西经济区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策划和摄录、编辑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实施途径有以下几点:

(一)以海西产业发展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制定电视制作人才培养目标

福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海西经济区产业发展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为条件的复杂关系,要求高职院校在制定电视制作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中要充分考虑到海西广播影视产业的趋势,按照其发展方向、目标及人才要求科学制定其人才培养目标,即根据当前电视制作人才的需求状况,追求一种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平衡发展的综合培养模式。学生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与实践实习,能够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文化常识以及职业操守,能熟练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流程,掌握影视语言、摄影构图等电视制作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电视制作设备的操作和主要电视制作软件的运用;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前期节目策划、拍摄、采访、撰稿、编辑制作和后期节目包装。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才有可能“产生”海西建设所需要的电视制作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电视制作人才培养方案

以培养具备策划和摄录、编辑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电视制作人才的培养者们要充分考虑电视制作人才的独特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以电视节目制作岗位能力要求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为最高宗旨;制定一套以人文素质、艺术素质、专业素养和熟练的电视设备操作能力为基础,掌握电视节目制作为主,兼具电视策划和运营的复合技能型人才的“三大模块”人才培养方案,这一方案,可以但不仅仅包括以下三个模块。

1.职业基础素质模块。其旨在培养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从事本专业所必须的文化素养、艺术素养。强化对具有敏锐的职业洞察力、独有的艺术素养和创意能力的“文化人”、“传媒人”的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传媒人”。

2.岗位职业技能模块。强化学生在岗位上的工作能力、实践技术以及自我提升的能力,如开设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非线编辑、电视节目策划等课程。

3.职业综合素质模块。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而设置的,主要通过实训、顶岗实习,按照电视机构的管理要求和工作流程参与各类电视节目制作。这个模块的学习,既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进一步强化,更是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升,旨在训练学生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在职业环境中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沟通能力,最终获得对学生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评价。

(三)构建岗位作业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

为了能够实现培养目标,要以海西文化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所要求的职业能力、知识要求为依据,以此来构建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因此,必须确定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电视节目制作流程为依据,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按基础课程、专项技能课程、任务中心课程、综合技能训练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1]

1.第一个层次是节目制作所需掌握的基础课程,如传播学概论、媒体通论、新闻写作、影视艺术概论等,通过这些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专业意识,为下一阶段的专项技能的学习打下基础。

2.第二个层次的课程是电视制作专业专项技能课程,如电视编导理论、电视摄像、电视文本写作、影视美术与照明、电视采访、电视导播等,让学生通过学习操作技术,更注重电视画面技术质量的保证和基本的画面构图意识的培养,同时激发对电视制作的兴趣。

3.第三层次的课程是任务中心课程,如电视策划、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后期包装、电视音乐音响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策划意识和电视画面语言组织能力和技巧,使学生能够进入快速创作作品的阶段,并提升策划、创新意识。

4.第四层次的课程是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如电视广告、电视专题片、纪录片创作等电视节目制作综合性专业课程,通过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整个专业的技能要求有一个完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际制作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

四大核心课程体系,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构成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既满足了职业技能之“必需、够用”的原则,又为学生就业和个性化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在此基础上,还要开设一些必备的人文素质、艺术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的课程,以概要的形式进行“素养式”灌输,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职业洞察力、独有的艺术素养和创意能力的“文化人”、“传媒人”素质,并满足相应的职业道德要求,以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传媒人”。[2]

(四)建设与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

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电视制作人才的培养尤其重要,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活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和实施都有赖于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完善。因此要建设和完善具有一定先进性、开放性的具备教学、技术服务、电视节目制作、后期包装等功能的具有职业氛围的实践基地。积极探索校企双方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基地的模式,与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等电视媒体合作,共同开发满足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训项目和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构建模拟或真实的电视制作氛围和流程。完善的“实训基地”能够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职业环境中学习职业技能,初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实现了毕业生就业的零适应期。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团队

加强高职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高职电视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加强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可从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等行业人员中聘请一批兼职教师,重点承担专业课和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专项技能实训教学,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和课程的设计等教学活动。同时积极推行专业教师到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等媒体顶岗实践制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能力和技术开发服务能力,并鼓励教师考取相关电视制作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逐步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敬业爱岗“双师型”教师团队。通过高素质教师团队的建设,能够使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学实训中发展、创新、突破得以落实到实处。

总之,海西高职院校必须建立起以海西影视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电视制作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中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以需定学、以用定学、突出学以致用,并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培养拥有一定的人文素质、艺术素质、专业素养,具备较高电视策划、制作能力的复合型的海西电视制作人才。

[1]周曙.高职院校电视节目制作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104-106.

[2]沈国芳.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教学特色分析[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5):26-28.

Study in Personnel Training of Television Prod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Haixi

HU Zhi-chao, FAN Qiao-yan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zhou Fujian, 363000,China)

This text dissects the plural requirement to the industry's development of movie & TV and television production talents, analyzes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f television prod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Haixi, probes into the route which regards Haixi industry's development of movie & TV as the core, takes employment as the direction, trains for the thread with ability to accord with personnel training of television production in Haixi under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in economic zone in west bank in the straits.

Haixi; movie & TV industry; personnel training of television production; route

2009-12-25

胡志超(1981-),男,助教,双学士。研究方向: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文化产业管理。

G718.5

A

1673-1417(2010)01-0127-03

(责任编辑:马圳炜)

猜你喜欢
海西电视节目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孙海西、甘赛雄作品
海西画法影响下的康雍乾珐琅彩瓷画新风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