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工学院 王金权 范富春 张有东
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促进研究
□淮阴工学院 王金权 范富春 张有东
本文结合本校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情况,总结了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中存在的建而不用、用而不多、多而不动、动而不勤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建议,并在实际应用中予以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网络课程;建设;促进;应用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以不同方式、不同形式建设网络课程。由于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模块小型化、多元化、灵活化,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等特点,网络课程建设在各高校掀起了阵阵热潮。但网络课程在建设与应用中,总体上还存在着建而不用、用而不多、多而不动、动而不勤等问题,导致网络课程的价值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
目前,关于网络课程与网络课件的界定显得模糊不清,有时被认为是同一个概念,更有人把网络课程理解成教学内容的简单罗列。例如,本校注册建设的440门网络课程中,有近150门的课程是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案、PPT讲稿简单地上传在网站上。
课件是指专门为进行教学活动而设计的计算机软件。网络课件,就是应用于网络环境的课件。而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可见,课程与课件的出发点不同,课件是从教学活动出发,课程是从社会需求出发。
部分教师不甚精通网络课程技术手段或不习惯于运用网络技术教学,这恰恰是制约网络课程教学质量整体提高的重要原因。在各类学校中,一些主要课程的主讲教师,其网络媒体技术水平与他们教学科研水平并不统一。
网络教育是21世纪媒体教育的基本模式,但并不是说建立了网络,教学质量就提高了。[1]网络课程不是仅提供资料,而是影响学生使其成为学生的“教师”。而目前大部分网络课程仍强调“教”,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没有给予一定的教学设计和情境导入。
目前,大部分的网络课程都以网页形式呈现,这是符合网络教学特点的,也是我们网络教学课程开发的一个趋势。然而,目前大部分的网页都以静态方式展现,其组织方式也是线性的,其更新频率也不够快。当前,教学内容的呈现有三种方式:文本和静态图像、PowerPoint讲稿、主讲教师的讲课录像和讲稿同时呈现。
由于网络课程自身的特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较为独立,因此,结果性评价是网络课程评价的主要方式,一般通过考试和作业来实现,使得过程性评价操作十分困难,这与目前学术界所倡导的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的新型评价理念格格不入,它强化了分数概念,忽视了过程评价,助长了死记硬背,并最终弱化了学习者的主体意识。
提高网络课程的使用效率,实现良好的网络课程教学效果,依赖于一个运行稳定、快速敏捷的网络教学平台。现在,各高校都已建立起自己的校园局域网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运行速度慢,性能不稳定;资费较高,使用成本过大,如中国教育科研网(学校使用者)与电信网(学生使用者)互访的障碍;电脑普及程度低,学生群体中电脑的拥有量比例不高等,因而限制了网络的利用率以及利用程度。
网络计算机技术运用水平参差不齐,是影响网络课程教学应用效率的重要原因[2]。一部分教师不精通网络课程技术手段或不习惯于运用网络技术教学。实际上,在高校的师资队伍中,一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一些主要课程的主讲教师,他们的网络媒体技术水平与其教学科研水平并不是高度统一的,而恰恰是这一部分教学资源,最应该通过网络平台成为学校的共享资源。
网络课程使用效率的提高离不开完善的网络课程开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3]然而,目前还未形成支撑和保障网络课程建设、应用有序发展的制度环境,集中表现为:没有一个良好的经费投入机制,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不明确;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体系。所有这些,都导致网络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不多,代替课堂教学的更少。
学生自主学习缺乏良好的学习情境。由于网络课程的学习往往表现为在狭小空间上的人机对话,且没有一定学习情景的导入,这不利于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也不利于将学生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驱动学生的好奇心理,唤起探究和发现的兴趣,因此,显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针对教师在网络课程制作方面的误区,各地区、学校应该加强教师关于网络课程制作方面的培训力度,加强主要课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对网络课程知识的熟悉与技能提高,调动他们对开设网络课程的积极性与热情,以换取他们对网络课程的投入,这是目前网络课程建设发展的关键。[4]
我校在网络课程建设初期,在学校网站的有关版块上大力宣传网络课程有关知识,通过行政手段推动网络课程建设,对各系的相关老师进行了培训,形成了一批网络课程建设骨干。这批网络课程建设骨干,对各系的网络课程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带头和指导作用。
引导教师设计、制作网络课程要充分考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简单地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案、PPT讲稿等罗列在课程网站上,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表现形式要十分丰富,除了对基本的教学内容采用文字说明和图片演示的方式,对于学科内容的重点、难点可采用有关动画或视频等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我校通过鼓励网络课程教师进行网络建设创新,使我校网络课程建设的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学校可以通过提高网络运行速度,增强网络的稳定性,保障网络课程的访问质量。学校还应该打通校园教育科研网和学生宿舍电信等网络不互通的壁垒,方便学生免费使用网络课程资源;学校要加强电脑硬件设备投入,建设更多的电脑机房供学生学习使用。我校无线网络现已覆盖所有校园学习场所,使学生可以随时实现网络学习。
网络课堂的学习对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对学生的网上交往能力、参与能力、网上礼仪、计算机使用技能等素质提出了较严格的规范。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注意设置有助于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网络交往、网络礼仪等能力的课程;而网络课程教师则应在日常教学、网站设置方面,加强学生网络学习、网络交往、网络礼仪等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科学、高效地使用网络课程。我校通过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课程,已使网络课程访问总量达到20余万人次。
完善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是促进网络课程建设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进行网络课程建设,首先,要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建设规范,从建设和应用两个方面对网络课程进行规范和引导。其次,要有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及立项招标、质量监管等网络课程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
在现代化教学工程建设中,硬件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重点,学生使用是目的,其所面临的问题也绝非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但网络课程作为资源建设的核心和重中之重,其建设质量的提高,对网络课程的应用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整个教学环节也将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效果,当然,伴随网络的有效使用,也必将对网络课程的深入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1]张敏情,韩益亮,潘峰.高校网络课程建设探析[J].科技信息,2007(4).
[2]祖维.关于网络课程建设在教学中的应用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3]吴涛,马军.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中的实施[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9(4).
[4]冯乃光.从交互的重要性谈网络课程的后台管理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06(11).
G642.0
项目名称:江苏省教育厅课题(数字化课程中心建设与课程教学质量提升)苏教高[2009]2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