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党自身建设理论的新探索——读《当代中国参政党建设研究》

2010-02-16 07:28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参政参政党执政党

郑 宪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各政党相继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加快了自身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步伐。参政党自身建设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魏晓文教授等撰写的《当代中国参政党建设研究》就是其中一项代表性的成果。作为高校教师就参政党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学术著作,该书以独特的视角和系统的研究维度,对参政党建设理论研究进行了新的尝试,开辟了中国参政党理论研究的新路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长期以来,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和参政党建设理论研究大多集中于民主党派和统一战线内部,即统战系统的实际工作部门和各民主党派为了工作的需要所进行的政策性研究比较多,而来自统战系统之外的研究力量对政党制度、参政党建设所进行的理论研究比较少。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多党合作的深入发展,一批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和高等院校的教师、在校博士生和硕士生,也参与到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理论研究之中,成为推进该项研究的有生力量并使政党政治研究成为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中的“显学”。

高校学者开展参政党问题专门研究的新气象,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全社会对我国政党制度的重视程度和研究力度,认识到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党制度必须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认识到参政党理论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党制度理论研究要想不脱离中国的现实,就不能不注重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参政党进行研究。因为我国政党制度的中国特色很大一部分是从参政党的政治活动体现出来的,如中国民主党派的存在、性质、地位、职能、作用等等,都是中国政党制度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地方。

《当代中国参政党建设研究》一书,是立足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以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相结合为切入点、从整体上系统研究参政党建设的理论专著。它从中国政治格局的特色及加强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意义、能力结构的分析中,突出对参政党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参政党的角色定位、作用分析,论证了参政党建设对加强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健全执政体制、改进执政方式、调动执政资源的重大意义;运用政党建设原理,对参政能力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辩证关系、基本规律、主要经验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对二者建设的异同点和各自特色,提出了课题组的研究见解。这种研究角度,既超越了以往参政党建设研究从多党合作的历史出发、结合党派经验的归纳和总结的最初研究角度,也突破了就民主党派研究其自身建设理论的研究方法,把政党建设理论运用和执政党与参政党的能力建设结合起来进行参政党理论研究。这样的研究视角,起点高、贴近大局,注重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的关系研究,是该书不同于以往研究的创新之处和鲜明特色。

注重从加强执政党能力的角度入手开展对参政党建设的研究,不仅是参政党建设理论研究的新视角,而且其认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也有助于深化对参政党建设理论的研究,提升参政党建设研究的学理性。该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参政党建设的经验和规律,研究参政党在参政实践中的参政理念、参政机制、参政方式、参政能力、参政基础和参政环境等问题,深入探讨了参政党理论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基本规律、基本方式和方法,找到了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的结合点,并进一步探讨了参政党的发展趋势与未来走向,对构建科学的参政党建设理论体系作出了新的探索和努力。

第一,以研究视角的独特性凸显参政党研究的重要性。该书站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全局角度,从世界政党政治的宽广视野来研究中国的参政党;从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丰富执政资源、优化执政环境的建设为切入点,引入参政党建设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更深研究层次,使参政党建设研究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第二,以研究主题的系统性丰富了参政党理论研究的内容。该书重点研究了参政党建设的一般理论和自身建设的基本原理。一方面,注重研究参政党建设的一般理论,站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全局高度,分析我国各民主党派形成的历史、性质、地位和作用,揭示了它们演变为参政党的历史必然性和作为参政党的历史定位与基本特征,阐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参政党与执政党合作机制以及参政党建设的重要性、特殊性;另一方面,着重研究参政党自身建设的基本原理,在深入分析参政党在理论、思想、组织、制度、能力等方面的具体建设问题时发挥了课题组的优势,特别注意追溯其形成发展的历史渊源,把握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理性的对策和思考,力图构建较完整、较系统的参政党建设的理论体系。

第三,以研究内容的综合性拓宽了参政党建设理论研究的维度。该书紧紧围绕在新世纪新阶段“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参政党和怎样建设参政党”的主线,从多学科、多视角、多层面、多领域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当代中国参政党建设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努力把握好坚持我国政党制度的总格局与加强参政党建设的关系;把握好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关系;把握好一般政党理论与我国政党制度及参政党特殊性的关系;把握好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关系。运用政党建设原理,结合各民主党派的发展历史,既对参政党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又对参政党的理论建设、能力建设等学术界研究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对参政党建设的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影响参政党建设的若干要素进行了深入剖析,进一步提出加强新世纪参政党建设的理论与战略对策。

第四,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对深化参政党理论研究有所启示。该书综合运用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管理学、比较学和系统论等多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特别是从系统论视角对参政党参政能力建设的系统约束条件、新形势下参政党参政能力建设的系统动力学机制、参政党的参政能力要素以及参政党参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和途径进行了分析,寻求参政党参政能力建设的着眼点和途径,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参政党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新世纪参政党在加强共产党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丰富执政资源、优化执政环境和改善执政方式中发挥其独特优势,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对执政党起到支持、辅佐、维护等无可替代的作用。

参政党理论研究成为近年来政党理论研究的热点不是偶然的,体现了实践对理论的热切呼唤。从目前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具体实践来看,参政党建设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参政党理论建设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参政党实践的需要,长此以往,将弱化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优势,延缓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积极推进我国参政党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才能为民主党派在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

猜你喜欢
参政参政党执政党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颜回之乐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绍兴后期高宗对中枢体制的调整——以汤思退再次“兼权”参政为中心的考察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为谁参政?
——参政妇女的社会性别意识分析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
关于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考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