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稳定增长还是双谷衰退?

2010-02-16 04:26原松华
中国发展观察 2010年4期
关键词:危机经济

■ 本刊记者 原松华

2010年的春天,北京乍暖还寒。一年一度在北京钓鱼台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的国内外专家们探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热情丝毫未减。2010-2012年,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抑或是“双谷衰退”?影响全球未来经济增长的挑战因素是什么?如何探寻未来经济增长之路等议题,再次聚焦于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调整·合作”2010年年会上。

“经济繁荣或双谷衰退可能性都存在,主要看国际上怎样应对”

“世界经济已从最深的危机中走出来,正在复苏,但在短期内不会有非常大的变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秘书长古利亚在学术峰会上首先表示,全球经济需要5-10年的时间才能将过去2年的损失慢慢摊薄。

在经济复苏过程中,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非常好的表现,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充满了活力。中国的经济政策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古利亚提醒,如果其他区域不恢复,仅靠亚洲或者新兴经济体的推动是不够的,否则将导致全球的失衡状态。

目前,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依然存在。首先,失业率依然高企,根据OECD去年12月统计的数据显示,失业率达9%,这意味着在OECD的区域,两年中有1700万人失业;其次,金融危机对于OECD地区潜在的生产造成了巨大影响,产出降低了3%,这也是由于资金减少造成的;第三,危机影响了金融系统,至2011年,债务规模将占这些国家GDP的百分之百,即债务与GDP的比例将是1∶1。

“全球经济再现‘双谷衰退’的可能性不大,”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认为,“全球经济正在步入恢复性增长轨道,世界主要经济体摆脱金融危机的‘谷底’已一年有余,复苏势头稳定。”

首先,从2009年以来的数据看,OECD国家GDP的增长大约在2%左右,非OECD国家平均在6%。工业产值世界平均增长6%。通货膨胀率大约为2%。从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的情况来看,既不太弱,也不太强。海闻认为,“不弱就说明它不会下跌,不强说明通货膨胀不是危险。所以,政府也没有必要采取过分打击通货膨胀的政策,从而让经济出现政策性的扭转。”

其次,经济复苏比较稳定。美国经济在2008年底的第四季度达到谷底。中国和其他国家在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是最低的,此后经济逐渐恢复。所以说我们离谷底已经有长达将近一年的时间。应该讲复苏还是比较稳定的。

第三,时代不同了。美国自1854年以来曾经历了33次经济衰退,其中出现“双谷衰退”的只有三次,而现代经济中惟一的一次“双谷衰退”发生在1980年。相对于历史上曾出现的“双谷衰退”,目前各国政府对整个经济情况的关注非常敏感和密切,时代的不同也使得这一现象再现的可能性变得很小。

海闻认为,1980年出现的这个情况也比较复杂,因为当时主要是滞胀。美联储为了急于应对通货膨胀,将利率提高了近20%。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刚刚恢复的经济又进一步跌入了谷底。这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在现代经济中的一次“双谷衰退”。

汇丰银行经济学家屈洪斌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采访时表示,世界经济繁荣的机会远远大于“双谷衰退”。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包括美国的结构性问题都没解决,还有欧洲的债务问题等等,这都是有风险的。但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势头非常强劲,经济增长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比如中国是经济的增长点,经济发展中新兴市场国家将扮演更多更重要的角色。

“所以只要新兴国家需求增长可以持续的话,将对全球经济提供一个很重要的支持。”屈洪斌认为,即便包括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经济上会有反复,都不会改变影响经济持续复苏这种趋势。

相对于中国学者对全球经济的乐观判断,国外学者保持了更加审慎的态度。英国慈善机构Effedtive Intervertion主席彼得·布恩和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西蒙·约翰逊最近撰写的《下一轮更严重的金融危机悄然逼近》一文阐述,除非立即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否则整个经济将会陷入“经济泡沫---泡沫破灭---政府救助”的循环,而下一轮金融危机的破坏力可能比此次危机还大。

摩根士丹利公司(亚洲)董事长史蒂芬·罗奇认为,有人提到“双谷衰退”不太可能,但也有很多预测者提到什么都有可能。“然而在过去几年,有这样一个经验,越不可能的事,发生的可能性越高。”

罗奇解释道,实际上现在世界经济的复苏与过去强劲的复苏相比,并没有为可能出现的“双谷衰退”形成一个缓冲。如果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冲击”发生,可能会对世界主要经济体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全球经济带来衰退造成严重影响。当然,复苏是毫无疑问的,现在全球经济已经走出了由库存增加而引起的短暂复苏。而未来三年,预计主要经济体的复苏速度大概是3%。但是,考虑到贸易摩擦和管理失当的财政政策成为真正的“冲击”因素,全球经济“双谷衰退”的可能性就会很高。如果出现这些冲击,“双谷衰退”就会有40%的可能。

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与罗奇持同样态度。他在记者会上表示,“我不认为美国的经济和全球经济已经摆脱了危机。我们看到去年年末的增长不会继续持续,中国在增长中收益颇多,我们增加了出口,但是中国也应该关注到由于美国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中国自身也会面临问题,尤其是对出口企业来说,这就意味着如果现在刺激计划退出,政府还没有准备好应付危机。”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经济繁荣或“双谷衰退”的可能性都存在,就看国际上怎样应对。假如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美国挑起通胀,搞不好就会出现“双谷衰退”,那么中国出口就会受到限制。“如果中国出口受限制,进口也会受限。如由此产生贸易仗,整个世界经济就乱了。1930年的危机就是这样造成的。本来经济危机不是很严重,但是美国欧洲开始打贸易战,整个国际贸易减少了四分之三。经济不能发展,一拖就是10年。”

汤敏分析,还有许多引起“双谷衰退”的因素,比如外国债务危机、希腊问题、美国就业问题等等。

影响未来经济增长的挑战因素

经济繁荣或“双谷衰退”的判断喜忧参半,虽然大部分国内外专家对未来几年全球经济走势充满信心,但却表示一些存在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欧美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是影响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挑战。在古利亚看来,当前应避免的一大风险是目前的短期性失业可能会变成长期性的失业。

德勤跨境投资中心主席、美国财政部前副部长罗伯特·金米特则指出,当前应警惕各国潜在的债务危机。以美国为例,财政赤字在危机前占美国GDP的2%,危机之后财政赤字则达到了美国GDP的10%。“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赤字问题,2011年之后美国的增长率可能会退回到2%,这一增长率不能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

各国应对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问题也将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罗奇警告,危机之后,面对通胀等潜在风险,各国政府在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退出时机上的抉择,也可能对全球经济带来冲击。一旦一些潜在风险处理不好,未来两至三年全球经济仍有可能陷入“双谷衰退”。

在罗奇看来,世界经济必须考虑“冲击”问题。冲击是不容易预测的。比如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最近事态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失业率、债务危机、通货膨胀等因素累积可致“双谷衰退”,海闻进一步分析全球经济将面临的三个方面的挑战:首先,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的抬头。特别是中美之间,目前的贸易摩擦和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争论,已经开始影响到两国之间在经济方面的关系。尤其在危机之后,国际经济地位相对变化之后,一些国家对变化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不光是在经济上,包括政治和社会方面,如何适应危机之后的国际格局变化,也需要一个过程,这有可能带来贸易摩擦,从而给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带来挑战。

其次,每个国家对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的应对政策。中国现在已经有一些迹象,像房地产和其他方面的通货膨胀。怎么对付通货膨胀?是实施比较激进的还是比较缓慢的政策,取决于政府执行政策的技巧。如果对通胀问题反映过于强烈的话,有可能将使经济复苏出现问题。

第三,对降低失业的措施。对失业率的担心,不论是美国、欧洲还是中国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中国存在潜在的农民工失业问题。一方面是在沿海地区存在招工难问题,但另一方面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还有很多吸收劳动力的问题。怎样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挑战。

“如果政策谨慎的话,未来三年经济应该是稳定增长,有惊无险。”海闻如上所说。

中国如何探寻未来经济增长之路?

这场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何为世界经济增长创造新的需求平台,探寻未来经济增长之路是此次论坛召开的意义所在。

古利亚提出,产业整合是极其关键和重要的。他提出,各国政府不要及早退出关于产业整合的紧急措施。同时强调多边合作,尤其在国际方面,经济政策微调和合作将会变得非常重要。

罗伯特·金米特援引美国的案例说,在美国,有550万美国人为外国公司工作,大概占6%。同时,这些外国公司占10%的资本支出、15%的研发支出、以及20%的出口。这当中,50%的工人来自于制造业,而美国制造业只占GDP的15%,外国公司在美国创造了很好的就业机会。金米特认为,同样的原则在中国也适用,最近的变化即在直投、私募投资、股权投资不断增长。外国公司在产品收购、就业以及融资方面为中国提供了很多帮助,给中国带来了很多收益,包括中国的国有企业也正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金米特还着重强调了抵御保护主义的问题,认为复苏的动力和强劲程度取决于各国的治理能力以及如何抵御保护主义,也涉及到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如何更好合作。G20集团在走出危机的过程中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不管是投资的还是贸易的保护主义。

“如果美国和欧洲不能很好地解决赤字问题,就不能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金米特表示。

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罗奇认为,如何使中国自身经济发展变得更加平衡,是避免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关键。只有增加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让消费相对于投资和出口更加强劲,才能使中国免受更多外部冲击的影响。

屈宏斌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从中国的角度看,过去12个月以来或者过去18个月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几乎120%是靠内需带动的,进出口对GDP贡献是负增长。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内需增长。投资拉动非常强劲,第二轮积极政策已经产生了其他连带效应,比如铁路项目开工需求更多的机械设备,产生的利润可以雇佣更多的人,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大度的改观。目前存在的民工荒意味着创造就业的机器在重新转动。

“更重要的是工资有望持续上升,工资的上升对厂商来说,是成本的上升,但意味着其收入也要增加。”屈宏斌认为,中国2010年经济增长将达到9%以上。出口的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出口单位数增长,中国经济可能是9%、9.5%的增长;反之,如果出口像过去两个月以30%的速度恢复,那么中国可能会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就是经济过热。从过去的经验看,中国出口出现双位数的增长,GDP也会出现双位数增长,通胀上升的就比较快,所以今年中国的政策还需要根据出口恢复的状况做出及时的调整,否则会加大过热的风险。

“中国需要一个变革性的转变,”斯蒂格利茨指出,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中国依赖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在未来几年,中国必须转向更多依靠国内需求,增加政府公共投资,加大科技研发、教育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投入,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大量的保障性住房,这些举措将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使经济增长更多的持续发展。

在最困难的2009年,中国经济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企稳回升,实现了“保八”的目标,为全球经济回暖做出了贡献。但是在就业、医疗、教育等诸多领域还需要进行更彻底的改革。

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先生表述的,比如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改革,金融体系的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政府自身的改革,怎么用适合于市场经济来规范自己的活动,这是决定我们其他方面改革能不能成功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政府自身的改革是革自己的命,革自己的命比较困难。”

温家宝总理2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的外方代表时表示,中国经济继续向好,但仍然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如果说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那么2010年则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对于中国的发展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全球产能过剩加剧了国际竞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摩擦大幅度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较大。另一方面,信息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技术的研发活动十分活跃,一批新兴产业加速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向中国转移的步伐加快。

在回答C·V·史带投资集团董事长莫里斯·格林伯格关于如何解决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大国之间存在的分歧时,温家宝说,世界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势头,但是复苏的道路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再次呼吁,世界上所有负责任的国家,所有有良知的企业家,都不要打贸易战和货币战,那对我们应对困难于事无补。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加强合作。中国可以保证做到三条:第一、办好自己的事,不给世界添麻烦。第二、绝不以邻为壑。第三、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国际金融体系变革,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危机,使复苏更加稳定。”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年会成功开启了对话、协商、探究世界经济发展之路的大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加强合作将成为各方抵御金融危机的良策。

猜你喜欢
危机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危机来临
中年你危机了吗?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拥抱新经济
“危机”中的自信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