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群英 福建工程学院后勤处 350108
“一校多区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实践创新
曹群英 福建工程学院后勤处 350108
目前“一校多区型”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产权不清晰、权责不明确、管理意识淡薄等问题。只有创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教育、生态和指向理念与实践,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使资产配置日趋合理,才能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一校多区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实践;创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开始实行“聚合”,“一校多区型”高校办学模式也因此形成。“一校多区型”高校的形成及迅速发展,给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与时俱进地加强“一校多区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一校多区型”高校,是指具有一个独立法人资格,却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理位置不相连的办学校区的高校。它的出现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又面临了校区数量增加、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提升、学科布局调整等一系列的新情况,从而使得一些原本就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更加凸显。
第一,体制上,资产产权不清晰。我国高校现行的体制问题是资产管理存在的根本问题和难点问题。虽《高等教育法》对高校的法人地位作了规定,但实际上高校资产的所有权和管理权仍集中于国家,高校没有独立产权。高校资源秉承了国有资产非价值化、商品化的特点,使大量高校资源要素难以流动并合理组合,影响了高校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价值的实现。另外,随着高校进一步推进后勤社会化,出现了一些固定资产的产权模糊的现象。特别是“一校多区型”高校,校区多,且有的处于初创时期,工作重点是在校舍建设和教学仪器等固定资产的配置上,往往忽视及时对账务进行处理和对现有固定资产产权的清理合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账物、账账不符,造成了不少资产游离于账外。
第二,制度上,管理权责不明确。不少“一校多区型”高校,其固定资产管理要么沿用原单一校区相对陈旧的管理制度,要么新的管理制度尚在建设当中,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十分分散:财务部门管账不管物,设备部门管教学科研设备,总务部门管行政办公生活用品及物资、设备,校产部门管校办产业的资产等……在管理环节上还存在着交叉、重复及许多空白和漏洞。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上权责不明,各职能部门相互推诿、相互扯皮,重复购置现象也在所难免。一些“一校多区型”高校,在机构设置上,多采用了一部门多职能的精简机构形式,由此也就出现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纳入党政部门职能范围的、有纳入综合部门职能范围的、有纳入后勤部门的,由于工作的考虑也就难免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
第三,观念上,管理效率意识淡薄。高校固定资产数目庞大、种类繁多,且许多设备价值不菲,本应管理上受到足够的重视。但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固定资产的投入是国家无偿提供,各高校既不需承担任何投资风险,也不存在任何形式上的“亏损”,从校、院系领导到教师、实验室人员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往往不考虑怎样合理使用、爱护教育资源,而是不断地提出投资需求。这样直接导致了高校固定资产的普遍浪费和使用效率低。另外,不少“一校多区型”高校,有些管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层次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也不高,加之忙于应付跨校区的日常事务,无法进修学习,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他们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一校多区型”高校,尤其是新校区,既没有旧校区那些老问题、旧矛盾的束缚,又可以凭借新校区新机制、新模式的优势,创新固定资产管理理念。
首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教育理念。发展是第一要义,是一个基于唯物史观的科学论断。高等教育要全面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把质量作为衡量高等教育效益的关键指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为保证教学、科研等工作顺利进行与发展服务的,应在讲产出效益的同时,注重其综合效益,注重人才的全面质量。长期以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区不断增多,而教育质量和固定资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要在把提高质量放在第一位的基础上,深化内部改革,自觉运用经济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使高等教育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目的和归宿。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为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一校多区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摊子大、项目多、工作杂,对管理者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要求高,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选拔和任用机制,通过引进、培养、培训等方式,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的人力资源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最大可能地满足管理人员个人价值实现的诉求,以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升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再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遵循这些基本要求的着眼点是整体、协调、长远的发展。就“一校多区型”高校固定资产来说,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取向,不仅仅要关注固定资产自身的完整性,更要关注教育系统环境的整体性,使资产、人、教育之间存在着的有形的生态链。坚持高校资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那么在确立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时就可以避免发展规划的功利性和短期性,能够体现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
最后,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指向理念。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统筹兼顾,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各种关系,既要总揽全局、统筹全局,又要着力推进,重点突破,通过协调各种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一定的原则指向下,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固定资产。主要的原则有:一是要坚持以使用价值为主的原则。“一校多区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要管理好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维持其使用价值。这就要求在管理中充分运用价值这一尺度,建立和健全职、责、权相结合统一的制度,充分发挥经济核算等手段,对仪器设备的各占用单位进行考核,促使占用单位合理、节约、有效地使用。二是要坚持使用效率最大化的原则。以最小的资产占用完成最大量的工作量。这里的资产使用效率和使用单位的工作效率是密不可分的,应当使资产的占用量与其完成工作量及工作效率相配比。[1]
“一校多区型”高校,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积极开拓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基础上,深挖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潜力、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与监督、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动其科学化、制度化和现代化进程。
第一,创新管理制度,促进“一校多区型”高校固定资产的可持续发展。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2]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高等教育的发展有赖于资产有效管理,良好的资产管理是高等教育目标实现的保证。因此,为了确保高等教育的良性循环,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高校资产必须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一校多区型”高校必须建立一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管用结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应对固定资产的计划、采购、保管、使用、验收、维修、盘存、报废等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特别是先进设备、贵重仪器的购买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实行专家论证和咨询制度;大型设备的报废,房屋的拆除,也要严格审批,坚持“先报批、后处置”的原则,防止固定资产随意报废。
第二,创新管理方法,利用校园网进行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如果再用以前手工记录资产账的方法,不但不能适应管理的要求,而且极易造成账、卡与实物不符,家底不清,使用和维修管理混乱的局面,使得重复购置现象严重,资产利用率不高。[3]一般来说,目前“一校多区型”高校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校园网络系统。利用校园网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变静态为动态管理。把学校所有的资产档案信息输入管理软件数据库中,便于进行有关资料的修改、查询、统计,账目、验收单及卡片的打印等日常工作,提供准确、适用的信息。设备报废、丢失、转出等申请的提交;财务部门与设备部门的网络实时对账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事后监督为事前审查和实时监控,逐步形成对资产的投入需求、形成方式、调节使用、审核报销、计价核算、处置报废的监控模式。
第三,增强节俭意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质量。“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校多区型”高校由于建校等其他原因资金紧缺,这迫切需要我们节约使用资源,避免损失和浪费,使用最小的仪器设备完成尽可能多的教学、科研工作。“一校多区型”高校各部门还要加强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把其贯彻到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资产管理部门应尽量使学校固有资产合理、有效与节约使用。审计部门在积极配合资产管理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严格地履行审计职责。
[1]祝水富.高校固定资产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创新[J]. 国有资产管理.2007(5).
[2]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3.
[3]李冬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3.072
曹群英(1973—),女,湖南郴州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德育、资产管理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