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必干
中东从地理上说包括西亚和北非,地跨欧洲、非洲和亚洲。具体说是22个阿拉伯国家加上伊朗、以色列和土耳其。与外交部对口的是外交部的西亚北非司所主管的地区。巴勒斯坦区区弹丸之地,但有两个特点:一、巴勒斯坦扼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二、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世纪,就是中国的三皇五帝时代,在我国夏朝(公元前23世纪至公元前18世纪)之前。在《圣经》上,巴勒斯坦这块土地被称为“迦南地”,其原始居民为迦南人,以及随后到来的腓力斯人。今天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是他们的后裔,它们属于古代闪族。公元前19世纪(中国的夏朝时期),闪族另一支希伯来人(以色列、犹太是希伯来12大部族中最强大的两个部族)在亚伯拉罕祖孙三代的带领下从两河流域(今伊拉克)辗转逃难到迦南地,但当时此地也遭遇灾荒,根本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于是他们继续西行到达埃及。在那儿住了400多年,约公元前14世纪,犹太人的领袖摩西率领在埃及为奴的希伯来人逃离埃及,东渡红海,到达西奈半岛。在西奈半岛度过40年,摩西在那里创立了犹太教,与上帝立约,即《摩西十诫》。希伯来人又从西奈半岛来到迦南地,在那里落脚生根,繁衍生息,逐渐定居下来。公元前1025年到公元前930年,犹太人在扫罗、大卫、所罗门三位国王的领导下在迦南地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定都耶路撒冷,国力鼎盛,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神殿。如果去过以色列,看过哭墙,就会惊叹:在公元前11世纪,人类怎么能够建筑起这样宏伟的建筑物?
从以上的介绍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巴勒斯坦既是阿拉伯人的祖国,也是犹太人的祖国;第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属于古代闪族。问题在于,所罗门死后,犹太国家衰败、分裂,该地区几乎所有列强,包括亚述、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拜占庭、阿拉伯、奥斯曼等均曾染指、侵占、统治过巴勒斯坦。
纵观历史,其中有三次对犹太人的伤害最为惨烈。
第一次,新巴比伦打败以色列后,把数以万计的以色列王公贵族、工匠艺人俘虏到巴比伦为奴,犹太人历史上有“巴比伦之囚”这个阶段。
第二次,罗马帝国侵占该地区后,罗马皇帝哈德良于公元135年下令毁掉耶路撒冷,犁耕为田,并三次屠城。当地的犹太人被赶出去,所有在外的犹太人不得回来。犹太人失去了自己的国家,在世界各地流浪,长达1800年。他们首先要去的地方便是欧洲,而中世纪的欧洲,包括当时的俄国,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排斥、迫害犹太人,排犹非常激烈,对犹太人迫害、歧视,施以各种各样的酷刑,例如火烙、被钉在耻辱柱上等,宗教裁判所也是那时出现的。
第三次是希特勒德国对犹太人进行了更大规模的迫害。希特勒在公元1932年上台后,残酷迫害屠杀犹太人。600万犹太人死于希特勒的屠刀之下。
公元19世纪末,欧洲犹太知识阶层发起犹太复国运动。他们认为,犹太人之所以背井离乡,到处流浪,受到迫害,是因为失去自己的祖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建立犹太人的国家。1897年,第一次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瑞士召开成立大会,推举其领袖人物赫茨尔为该运动主席。运动的目标是“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正法律保障的犹太人之家”。
其后在英、美等推动下,犹太复国运动逐渐扩大。1917年,英国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复国。二战后,美国插手中东事务,鼓动犹太人移居到巴勒斯坦。数十年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由5万增至60万。
1947年11月29日,在美、苏支持推动下,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分治巴勒斯坦的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成立阿拉伯和犹太两个独立国家(土地面积分别为1.15万和1.52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由联合国托管。以色列国于1948年5月14日建立。阿拉伯、巴勒斯坦人反对决议,巴勒斯坦国迄今未建立。
综上可见,现代中东问题的始作佣者是1897年成立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而阿以冲突则始于联合国分治决议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
犹太人曾在巴勒斯坦建国;他们对人类文明做出过杰出贡献;犹太人在世界各地漂泊中又备受歧视和欺凌。犹太人的遭遇和复国愿望可以理解,值得同情。但分治决议,以色列在巴建国却遗害无穷。第一,犹太人四处流亡之后,巴勒斯坦的居民基本上是阿拉伯人,即使大力鼓动犹太人向巴移民,以建国时,在巴的犹太人仍不到巴总数的1/3。在现代,人为制造一个种族国家,不合情理。且犹太人的痛苦不是巴勒斯坦人造成的,而以建国恰恰是以牺牲巴勒斯坦人的利益为代价的。第二,分治决议不公。犹太人是少数,但占地57%,且土地肥沃,连成一片;阿国则地少贫瘠,且被分割,从而埋下阿以相互仇恨的种子。第三,美国利用分治决议和以色列立国,填补英、法撤离中东留下的“真空”,一举打入中东,扩张势力,排挤苏联;苏出于内政外交需要,迅速改变其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一贯立场,对以的建立坚决支持。美苏插足中东,开始了中东这场阿以争战、美苏争夺的“世纪冲突”。
以色列建国第二天,阿以就开始武装冲突。1948-1973年,阿以之间打了四次战争。其中有两次战争值得注意,因其大大改变了地区政治、自然地图。第一次中东战争是1948年5月15日爆发的,这次战争的结果是,以色列不仅保住了联合国分治决议中划分给它的地块,而且还占领了6700多平方公里属于巴勒斯坦的土地和耶路撒冷西区,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第二次中东战争即苏伊士运河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简况是,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向埃及、约旦、叙利亚发动突然袭击,阿国惨败,以色列占领了包括约旦河西岸、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埃及的西奈半岛在内的8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4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为此,联合国作出242号决议,要求以色列从本次战争中所占领的阿拉伯土地撤出,并公正解决难民问题。第四次中东战争于1973年10月爆发,是阿拉伯国家为了收复失地而发动的,但未获胜。战争之后又有了联合国338号决议,除了肯定242号决议外,还要求双方和谈。联合国242、338号决议虽然强调以色列要撤出“六·五战争”所占的阿拉伯土地,但也默认了以色列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所占的阿拉伯土地。对于难民问题只说要公正解决,但没有具体要求,因此这两个决议对于阿拉伯人来说并不公平。
四次中东战争均以阿方失败而告终,阿拉伯人不得不面对现实,逐渐认识到:战争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损失惨重。以方也看到,以虽占优,以强阿弱,但也吃不掉巴勒斯坦,且从立国开始,就处在阿国、阿人包围之中。其次,四次战争之后,最强阿国埃及退出与以色列对阵的阵线,与美、以媾和,阿以冲突变成巴以之争,弱者更弱,更无力言战。其三,冷战之后,国际和地区形势都发生变化,两个阵营的对抗不复存在,只有一个超级大国美国主导中东事务,而这个超级大国却偏向以色列。苏联解体,俄罗斯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开始了对中东的促和努力。阿、以有识之士也开始思考探索和谈之路。迄今,和谈之路已走了30多年,仍然还是荆棘丛生。
和平进程艰难曲折,不少事件值得一书。摘其要者,有以下几件。一、埃以和解。1977年,埃及前总统萨达特访以,1978年,埃以签订戴维营协议。1979年,埃以签订和平条约,1980年,埃以建交。二、中东和平进程。(1)1973年,联合国秘书长在日内瓦召开中东和会,阿国抵制。但此会仍被看成是和平进程的序曲。(2)马德里和会。1991年11月3日,阿以首轮和谈开始。会议决定在联合国242、338决议基础上,以“土地换和平”为原则,通过双边、多边谈判,实现中东和平。其后,在美国的邀请下,以色列又与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在华盛顿举行谈判。这是自以色列建国以来,阿以双方第一次面对面的谈判。谈判一度取得若干进展,以逐步撤出部分巴土地,先后从西岸撤出6个城市,由巴勒斯坦自治或双方共管。1994年,以、约签订和平条约,建交。三、和平代价惨重,1981年10月6日,萨达特遇难。1995年,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身亡。1996年中,以鹰派内塔尼亚胡就任以总理,坚持对阿、巴的强硬立场,阿以和谈陷僵局。2000年9月,以前总理沙龙突访耶路撒冷伊斯兰圣地,引发巴以流血冲突,和谈中断。四、其后,国际社会、阿以双方均做出若干尝试,以图重启中东和谈。2002年3月,第14届阿拉伯首脑会议发表 《阿拉伯和平倡议》,强调以色列撤出1967年占领的阿拉伯领土,通过和谈解决双边争端。2002年4月,美国、俄国、欧洲、联合国在马德里开非正式会议,形成中东和谈有关“四方机制”。同年12月,四方机制提出“中东和平路线图”,提出三年内分三阶段解决中东问题,实现阿以和平。2007年11月,布什总统在安纳波利斯召开中东和会,要求巴以双方立即恢复和谈,并于2008年底前达成和平协议。巴方则宣布两年内实现独立建国。当然,上述这些设想均未实现。
2010年1月,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对中东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美及有关各方均加大了促和努力,但尚无近期就能解决中东问题的迹象。
中东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大国角力的主要地区。中东又是三股势力(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泛滥的主要地区,与我国政治、经济、安全、能源利益息息相关,与我国西北边陲的稳定直接相连。2009年,我国生产石油1.89亿吨,进口1.99亿吨,对外依存度为51.3%。其中半数以上来自中东,仅从沙特进油就达4185.8万吨。因此,我国一贯重视中东。
我国的中东政策是一贯的,明确的,既有连续性,又根据我外交需要、是非曲直、形势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与时俱进。中国的中东政策大致可以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到70年代末,我国从反帝反殖,加强亚非团结出发,支持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恢复民族权利的斗争,谴责帝国主义和以色列的侵略行径,拒绝与以色列发展任何关系。1955年万隆会议,与会29个国家,其中9个阿拉伯国家,无一与我国建交。1956年,我国与埃及、叙利亚、也门建交。在第二、第三、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我国均明确站在阿拉伯、巴勒斯坦人民一边,谴责英、法、以侵略,向埃提供物资和道义支持。另一方面,阿拉伯、巴勒斯坦的斗争本身就是正义的。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埃及与以色列单独媾和。中美关系在改善,中国与以色列的关系也有所松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及时调整中东政策。1980年,我国提出解决中东问题三原则:以色列必须撤出67年占领的阿拉伯领土;巴勒斯坦的民族权利包括自决权应该得到恢复;中东各国都有独立和生存的权利。这里的“中东各国”,当然包括以色列,即我国实际上承认了以色列的生存与独立。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冷战结束,苏联、东欧解体后中东形势发生巨大变化。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开启了中东和平进程。1992年1月24日,我国与以色列建交。因此,虽然中东问题仍有是非曲直,我们仍支持正义的一方,但主要的精力放在劝和促谈方面。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80年代、90年代均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中东问题的主张,包括中东特使的工作,亦遵循这些主张。(1)支持阿拉伯、巴勒斯坦人民为恢复民族合法权益而进行的事业。(2)在联合国有关决议、“土地换和平”原则上坚持和谈,使阿以争端得以解决。(3)通过双边、多边和谈政治解决阿以争端,互不诉诸武力。(4)巴以相互承认,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和平共处。我们的政策是公正的,平衡的,略偏阿拉伯。与国际社会主张基本趋同,各方都能接受,但也都不太满意。所以要做工作。
这个问题,前已有所叙及,现代中东问题的始作佣者是1897年成立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及其纲领。而使这一纲领变为现实,酿成阿以冲突的则是联合国的分治决议和犹太人在巴立国。从1948年到1973年,阿以打了四仗,花了20多年。从1973年至今,不战不和到迈入和平进程,37年没有解决问题,情况越来越复杂。前景如何?一言以蔽之:难。难点何在?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双方观点、立场相差太远,且互不相让。其中,巴方是退无可退。故巴以谈判要想取得进展,势必要以方退让,而以方退一步都难。以前驻华大使曾说过,你们中国人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而我们,巴以双方都退不得。巴以分歧纷繁复杂,包括边界(领土)、难民、耶路撒冷、定居点、水资源、安全安排等6个方面,个个都是难题,都有过不去的坎。如边界,也就是领土问题。人们常说,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而巴问题的实质是土地占领。且不说以立国本身就是挤占了巴人的土地,就是按联合国决议,以还占着应属巴人的大片土地。此外,难民回归,耶城地位,定居点,甚至隔离墙等,均与土地有关。再如戈兰高地,战略要地,谁控制该地,对方首都都在其射程之内。戈兰水源丰富,以60%用水来自戈兰。撤出戈兰,谈何容易!
第二,巴以双方均有强大的反对派和极端派,领导层决策难。巴方,国未建,家已分,事实上形成两个权力中心。哈马斯仍坚持“三不”政策。这种状况,不仅会自我损伤,且直接影响到和谈,现实不允许进行真正的、实质性的谈判。由于各方牵制,也难以达成协议。即使达成协议,也难以执行。以色列内阁右派当道,以现总理内塔尼亚胡系老牌鹰派,以对巴强硬而著称。遗憾的是,在右翼势力中,内氏还不是排头兵,比他更右的比比皆是。难怪以大使说“让不得”。以巴的上述状况极大地阻滞着和平进程。令人遗憾的是,双方的上述状况还会长期存在。
第三,有些外部势力虽在那里促和,但各有所图。冷战中,中东是美苏争夺,阿以争战。冷战后,美成为唯一超极大国,主导中东事务。1991年海湾战争后,美提出“西促和谈,东遏两伊”。 2001 年“9·11”事件后,美集中打恐、防扩,打了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美软硬实力严重受损,还忽视了作为中东问题核心的巴勒斯坦问题。2004年,美进而提出对中东“民主改造”,随之疏远了与伊斯兰及主要温和派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小布什下台前,召开安纳波利斯中东和会,匆忙应付,不可能成功。2009年1月,奥巴马入主白宫,力图向伊斯兰、阿拉伯示好,表示不遗余力参与、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但又不可能对以施以足够压力。毕竟美以是战略盟友,这一纽带“牢不可破”。俄、欧与美虽有矛盾,目标各异,但最终还是美说了算。
第四,阿拉伯一大片,虽有民族、宗教道义,但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看法和利益考虑,关键时刻,难以形成合力。综上所述,对目前有关各方的促和努力,不能期望值太高。中东局势,阿以争端,恐怕还是一个拖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