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区域性特点

2010-02-15 15:55邱炜煌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区域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邱炜煌

(中共上饶市委党校,江西 上饶 334000)

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区域性特点

邱炜煌

(中共上饶市委党校,江西 上饶 334000)

我国是多民族多省份的社会主义大国,体现区域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说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应该具有地方性、首创性、应用性、群众性和通俗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区域性探索,要求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形成共识,在发展模式上勇于创新,在解决现实问题上大胆探索,在理论创新上有所作为,在表现形式上丰富多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区域性特点;探索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广大干部群众是中国化的主体,基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战场。努力探索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区域性特点,以区域性推动中国化,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视角。

一、体现马克思主义区域性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

体现区域性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基础。我国是多民族多省份的社会主义大国,各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程度不一,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各自特点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算得上真正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省、市、县是探索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广阔天地;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其主体是各地干部群众,没有马克思主义区域性的探索就不能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体现区域性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只有大众化,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化。而大众化的要义是推广普及,这正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区域性特点。马克思主义要植根地方土壤,走出书斋走出象牙塔;要体现地方特色,呈现风格各异、千姿百态的表现形式;要产生地方效应,推动各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体现区域性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实践着的哲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贵在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区域性特点,就是要增强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就是要在改革发展中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区域性特点

体现区域性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化,即各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呈现鲜明的地方特色,其实质是广大干部群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它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地方性。这是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区域性的基本要求。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省情市情县情结合,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要求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把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努力方向。马克思主义只有植根区域的土壤才能呈现应有的活力,放射出真理的光芒。

二是首创性。这是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区域性的核心内容。要求创造性地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实践中解放思想,敢闯敢冒,甚至“杀出一条血路来”。[1]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但需要自觉接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重在通过激发群众的首创精神,用基层鲜活的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是应用性。这是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区域性的理论特色。要求突出实际运用,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工作,促进发展;要求重视当下问题,以研究和解决当前地方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中心,以实际问题的对策研究为主攻方向,如营造发展氛围、研究发展思路、提供决策论证、破解发展难题等;要求体现可操作性,尤其是在微观层面创造可供推广借鉴的具体运作模式。各地只有准确定位,扬应用对策研究之长、避基础理论研究之短,才能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大有作为、展示风采。

四是群众性。这是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区域性的重要标志。要求把群众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他们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受益者,更是实践者和创造者;营造宽松和谐的政策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组织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在实践中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便成了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

五是通俗性。这是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区域性的外在特征。与群众性要求相适应,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应该通俗易懂。要注意深入浅出,用大实话诠释大道理;要追求喜闻乐见,贴近群众需求,激发思想共鸣,增强感染力吸引力;要体现形式多样,增强直观性、体验性、互动性、娱乐性。通俗易懂是马克思主义区域性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有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接受,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区域性探索的途径

一是在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上形成共识,步调一致。当代马克思主义体现区域性的第一要义,是在思想上政治上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重大问题上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地方党委是探索当代马克思主义区域性的核心力量,一方面要增强政治意识,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决不走私有化道路,决不搞两党制、多党制和“三权分立”;一方面要增强大局观念,既开阔本地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又做到全国一盘棋,令行禁止,坚决克服本位主义、实用主义和形式主义。

二是在发展模式上大胆创新,形成特色。马克思、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强调,“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P228)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各地区位优势、经济基础和资源条件不一,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我们选择发展模式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区域性探索,要求我们既不能照搬外国经验,也不能移植本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如东北地区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基础比较强,而苏南地区公有经济比较薄弱,两地的发展模式自然不同。前者要通过改革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决不能简单地把国有企业“一卖了之”;[3](P43-44)后者则应主攻非公有制经济,不要庸俗狭隘地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即使本地过去的成功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如安徽凤阳小岗村一度止于包产到户,未能再创新辉煌;而苏南将过去集体企业一枝独秀的“苏南模式”发展为国资、民资、外资“三足鼎立”的“新苏南现象”,[4]再创了新优势。要根据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把握本地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并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从而准确定位,科学发展;要大胆探索,敢为人先,树立“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5](P372-373)的求实作风,具备“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胆略,拥有主动让利不怕吃亏的宽阔胸怀,坚定对改革开放的执着追求;要把开拓创新与把握规律有机统一起来。如改革开放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稳妥渐进,把握先农村后城市、先增量后存量、先经济后政治、先试点后推开的规律;要相信和依靠基层干部群众,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尊重、保护和发扬他们的首创精神,鼓励试验,宽容失败,不能挫改革的棱角,伤创新的锐气。

三是在解决现实问题上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区域性探索,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落实,并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在研究解决当前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要求通过微观探索提供新鲜经验,这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区域性探索的重要任务。比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具体到省、市、县要不要考虑比重问题,如何把握质和量;城乡集体企业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能否再创辉煌;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如何公平对待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防止资本侵占劳动权益;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怎样协调保增长保民生调结构的关系;党员主体作用和人民当家作主有哪些有效实现形式等等。

四是在理论创新上借助外力,提炼升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包括接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也包括在基层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丰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要重视创造又要善于总结,把“地方模式”、“区域现象”上升为“中国经验”、“中国特色”。当年“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形成,就得益于费孝通先生的总结概括。[6]总结宣传改革发展的探索成果,是各级党政理论创新的责任,是树立全局观念的体现,应该理直气壮,积极主动。对于基层创造的经验,有必要经过专家学者的提炼概括和升华,使之更具理论价值和普遍意义。

五是在表现形式上体裁多样,丰富多彩。当代马克思主义体现区域性,要求表现形式大众化,减少学究味,增强感染力。要创新科研载体,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诠释理念、解读现象、提炼精神、总结经验、分析个案、打造文化、破解难题。与此相适应,理论成果也应形式多样,而不是单一的学术论文样式。尤其要注意借助新闻媒体,适应基层干部群众的欣赏习惯,采取述评、专访、评点、通讯等形式推介理论成果,使之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在语汇使用上,多用群众欢迎的口语、土话,切不可故作高深,生搬硬套西方概念,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1]王全国.我亲耳听到邓小平说:杀出一条血路来[EB/OL].http:// www.gd.xinhuanet.com/zhuanlan/tbx/2006-02/23/content-6304658. htm,2006-02-23.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周明生,陈光.哪能一卖了之[J].中国改革,2003,(10).

[4]焦然,徐机玲,蔡玉高.感受“新苏南现象”[J].群众,2006,(7).

[5]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宋林飞.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费孝通的一项重要学术贡献[J].江海学刊,2006,(1).

[责任编辑 闫明]

Exploring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arxism

QIU Wei-huang
(Party School of Shangrao Committee of CPC,Shangrao 334000,Jiangxi,China)

China is a great socialist country having multi-ethnic and many provinces.It is necessary for Marxism applied in China to reflect regional condition,i.e.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should contain characteristics like localization,originality, applicability,mass-character and popularity.To explore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arxism,we must reach an agreement on important theoretical problem,have the courage to innovate development model,boldly explor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do something for theoretical innovation,and create rich and colorful manifestation.

Chinese Marxism;regional characteristic;exploring

2010-03-01

邱炜煌(1958-),男,福建南平人,上饶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上饶市行政学院院长、上饶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猜你喜欢
区域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的通知 国办发〔2017〕11号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