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
——抗战时期陈云的学习观

2010-02-15 15:35李蓉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抗战时期陈云共产党员

李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第一研究部,北京100080)

“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
——抗战时期陈云的学习观

李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第一研究部,北京100080)

学习是时代的需要,科学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和保持先进性的需要。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许多党的领导人强调了学习的重大意义。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在抗战时期就明确提出了“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这一重要思想,并进行了深刻阐述。这对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促进抗战时期党的空前发展壮大,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其现实意义也不言而喻。

学习;共产党员;责任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还有一段不太为人们所提及的、抗战期间长期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任务的今天,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5周年之际,在“学习陈云同志崇高风范,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理论研讨会召开之际,重温抗战时期陈云同志为加强党的建设而提出的丰富思想,特别是有关“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的重要思想,很有现实意义。

一、关于学习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学习方法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发展的空前壮大,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 “伟大的工程”,[1](P602)尽可能地加强党的政治、理论、思想、作风、制度等各方面的建设。而这一辉煌成就的取得,和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向全党提出的学习任务,和毛泽东、陈云等党的领导人高度重视、反复强调,不断推进全党学习密切相关。通过学习,加强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员质量,增强了党的战斗力,使党肩负起了倡导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最后取得抗战胜利的历史使命。陈云关于“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等重要思想,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十分深刻而精辟的哲理,对搞好今天的学习有重要启迪。

(一)能否“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是能否下决心学习的关键”

1938年九十月间在延安召开的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会议,毛泽东将其重要性和遵义会议相提并论。这次会议,总结了全国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党的抗战新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纠正了从共产国际回国的王明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右倾错误,进一步确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统一了全党的步调,推动了党的各项工作迅速发展。也就是在这次会上,发出了全党努力学习的号召,特别是强调了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学习的重要性,以保证党能担负起在抗日战争中的指导责任。陈云身体力行,不仅自己学习,还在中央组织部组成了领导干部学习小组,每天自学,一周集体讨论一次,[2](P233)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陈云后来回顾说:“在党的六中全会上,中央和毛主席提出,把学习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的一项任务。大家都接受了这个任务。一年多来,虽然进度不同,但大体上都在学习。“但是,陈云看到学习中还存在不足,主要是“我们过去对于学习的意义了解得不够切实。”“在实际上,我们过去还不曾把学习理论作为党员对党应尽的责任。即使在六中全会以后,虽然大家知道了学习是党员的一种任务,可是许多同志了解得还不深刻。”这表现在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上,有许多同志以工作代替了学习。“总以为只要一天到晚不停地工作,就算尽了我们对党的全部责任,这种想法是很不全面的。一天到晚工作而不读书,不把工作和学习联系起来,工作的意义就不完整,工作也不能得到不断改进。因为学习是做好工作的一个条件,而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从陈云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对学习和工作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基于上述分析,陈云提出了一个富有哲理的命题:“对于学习的意义认识得够不够,是决定我们能否下决心学习的关键。”[3](P187-188)

陈云进一步指出,学习理论既然是每个党员的责任,那末,党的干部更要带头学习,成为学习的模范。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抗日根据地比较分散,党内的老干部、高级干部常常独当一面,承担着繁重的领导责任。因此,陈云提出:他们“更有责任而且更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陈云启发这些干部去思考、比较,以下两种情况究竟哪种对党更有利:一种是,一天到晚地埋头工作,不去找时间读书;另外一种,就是一天抽两小时来读书。陈云明确表示:后一种无疑对党更有利。因为老干部有斗争经验,学习理论更容易把书本上的东西消化成为自己的,这样,领导工作的水平就可以大大提高。同时,党要培养大批理论联系实际的干部,也首先寄托在老干部和高级干部的身上,所以,老干部和高级干部要担负起这个责任。

(二)“挤时间来读书”,否则将来悔之晚矣

在党的工作十分繁重的情况下,让大批干部长期脱产学习不太现实。所以,“挤时间来读书”,成为许多干部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成为陈云大力提倡之事。陈云指出:只要大家认识清楚学习的重要性,就应该想法挤时间来读书。在抗战时期的延安和一些抗日根据地,读书的条件和之前的土地革命时期相比,已经好多了。对此,陈云十分感慨地指出:“应该趁此机会读些书,增加一点知识,不要再把这个机会错过去,否则将来就悔之晚矣。现在无论你怎样忙,为了把握伟大而又变化多端的中国革命运动,必须增加一点革命的理论,增加一点历史的知识。 ”[3](P188)陈云对学习的迫切性、重要性的认识由此可见一斑。这些精辟的论述,对今天的党员干部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自觉地学习,也很有现实意义。

(三)学习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但也不能急于联系实际

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是学习的最佳境界和理想目标。陈云从抗战时期党的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老干部要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把它提到理论的高度,来指导以后的工作。但是,如果书还没有读懂,就不要急于去“联系实际”,以免弄得牛头不对马嘴。与其这样,还不如先把书上的东西读懂。读懂就是消化。掌握了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思想方法,就会自然而然地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把具体经验提高到一般理论,再拿这种一般理论去指导实际工作。也就是说,要正确处理理论和实际的关系,认真学习、领会和掌握理论的内涵,不能囫囵吞枣,过于简单化。

(四)从实际出发,决定采取何种读书办法

陈云提出:各人的文化程度不同,环境不同,所以读书也应该采取不同的办法。他称自己是没有什么底子,各种知识都很缺乏的人,所以,要老老实实做小学生。[3](P188-189)陈云的学习态度非常务实。他提出:“一本一本书读懂的办法很重要。”“要将现有的主要教科书一本一本地读,既不是弛怠,也不用着急,一步一步来。可以每个星期读三四十页,每字每句都要读懂,不懂的就要认真请教。”他认为:“过去我们许多干部,书拿到手上,这句不懂那节不晓,而又不曾想法一句一句地弄通。这样,没有益处,而且不能坚持,必然半途而废。现在要改变这种状况,要读就读懂,不要一知半解。这种力求把书上的意思都读懂的办法,是达到融会贯通的必经步骤。对于初学的人,不要企图每门功课读很多参考书,那样读完一本书要延长几倍的时间,倒不如一本书多读几次,逐渐增加参考书,逐渐加深理解,得益更多些。”

(五)学习要有适当的方法

陈云介绍了几种学习方法:第一,读书要做笔记。这有两个好处,一是让你多读几次,一是逼着你聚精会神,认真思索,使你了解深刻些,而不像随便看过去那样模模糊糊。第二,读书最好有个小组,几个人在一起讨论一下,可以互相启发,程度低的还可以得到程度高的同志的帮助。第三,读书要与懒惰作斗争。要订出一个切实的读书计划,照着去办,坚持不懈。第四,及时、适时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这对今后的学习是有帮助的。[3](P189-190)这些简便易行的方法,实际上也是陈云学习的经验之谈,很有操作性。陈云的务实精神,在学习上也体现出来。

二、关于学习的主要内容

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弄清要学习的内容。根据抗战时期的客观环境,陈云提出学习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学习科学理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是一种伟大的艰巨的工作,特别是中国革命的环境和革命运动非常复杂,变化多端,而领导革命的共产党,之所以能在变化的、复杂的环境中把握伟大的革命运动,并且指导运动走向胜利,就是因为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有了革命的理论,才能从复杂万分的事情中弄出头绪,从不断变化的运动中找出方向,才能把革命的工作做好。反之,就会在复杂的、不断变化的革命环境中,迷失道路,找不到方向,不能独立工作,也不能很好地完成党的任务。所以,陈云提出:每个共产党员要随时随地在工作中学习理论和文化,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增进革命知识,培养政治远见。[4](P142)因此,首先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才能把党员培养成一个真正有能力的有坚强党性的共产党员。当然,学习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学习他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背诵教条。既要本本,又不要本本主义,把握这个关节点非常重要。

(二)要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时事政治的情况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但在近代却处于被动、落后、挨打的境地。领导中国革命的共产党必须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从而了解中国的国情,了解中国社会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中国和世界政治发展的潮流。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规定当前革命工作的任务和方法”。反之,不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不研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就不可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目标和途径。所以,学习和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时事政治,应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要学习军事知识和军事技术

因为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所决定,中国革命的胜利不可能通过合法斗争、议会斗争的形式取得,而只能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即通过革命的武装斗争,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一个新中国。所以,学习军事知识和军事技术,是中国共产党当时学习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中国的环境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是克敌致胜的重要手段。在抗日战争期间,还提出过把“党员军事化”作为全党的战斗口号。因为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手段,要领导军事斗争,不具备军事知识和掌握军事技术是不行的。

(四)努力提高文化程度

针对当时不少党员出身工农,文化程度比较低的情况,陈云提出:要长期地进行识字和读书读报的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只有提高文化程度,才能求得政治上的更加进步。文化与政治密切相联。如果没有文化的提高,要提高政治水平也是不可能的。陈云还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有很多理论著作,给了我们很多的东西,如果不识字,没有相当的文化程度,要学懂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把学习文化作为重要任务,不断提高文化水平。

(五)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向群众学习

陈云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书本的学习,尤其重要的是每个共产党员要随时随地的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之处。陈云认为:一切实际工作中的和群众斗争中的经验教训,是共产党人最好的学习课本。因此,必须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向群众学习,也是必须注意的、重要的学习内容。毛泽东也曾讲到:共产党员“每天都是民众的教师,但又每天都是民众的学生。只有向民众学习,向环境学习,向友党友军学习,了解了他们,才能对于工作实事求是,对于前途有远见卓识。 ”[1](P523)

(六)同志间的互相学习和自我批评

除了学习理论、学习历史、学习军事、学习文化,向群众学习,陈云还鼓励同志之间互相学习。在党的队伍中,每个党员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有缺点和不足。提倡同志间互相学习,对鼓励进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很有意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如此。陈云把自我批评作为共产党员学习的宝贵的武器,认为虚心地接受党的批评是一个党员进步的必要条件。好的共产党员,对党的每个批评都必须以诚恳的态度、愉快的态度去接受和了解,以改正自己的错误。在这个意义上,自我批评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也是一种学习。通过检查和克服自已的不足,可以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和模范作用。

三、抗战时期陈云学习观的主要特点

从上可见,抗日战争时期,陈云围绕加强党的建设这个目标,对学习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一系列闪光思想,这在陈云留下的著述中是非常突出的。通过回顾与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抗战时期陈云的学习观有着以下的突出特点:

(一)把学习和党的事业紧密相连

陈云把学习作为共产党员的责任,并将其与党员对党的事业所负的责任紧密相联,把学习上升到党的事业的客观要求和必备条件。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共产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对革命所负的责任这样重大,自己的知识又这样少,应该是'加油'的时候了!”[4](P190)陈云认为共产党员的标准包括6个方面,即:第一,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第二,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第三,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第四,百折不挠地执行决议。第五,群众模范。 第六,学习。他强调指出:共产党员的口号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具备了包括学习在内的6个条件,才不愧称为一个良好的共产党员,才不致玷污了这伟大而光荣的党员的称号。陈云提出: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或者不愿学习。我们反对那种“自高自大”、“自称高明”的倾向,反对那种不愿学习或者对学习没有信心的现象。[4](P143-144)毛泽东也批评“工作随便,学习松懈”[1](P360)是自由主义的表现,必须加以克服。可以说,陈云对学习的要求,和毛泽东提出共产党员应该成为“学习的模范”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二)把学习和提高党员质量联系起来

加强党内教育,是提高党员质量的重要措施和保障;而学习是党内教育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所以,陈云要求每个干部,每个党员,都要经常阅读党出版的书报或其他进步的书报,增加知识,自修深造,在政治上不断提高自己。特别是不识字的党员,要把识字读书提高文化作为对革命的责任,自觉地学习。陈云相信:如果大后方、敌占区的党员人人都照这样做,定下一个长期学习的计划,则几年之后会造就成千成万政治上相当高明的干部。这虽然不是党员数量上的发展,但这种质量上的提高,远胜于数量上的发展。培养这样成千成万的干部,并且能够保存下来;使用到革命决战关头,实在是无敌的力量。[4](P207-208)

(三)把学习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干部队伍的建设是党的建设中的重要方面。“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一切决议和政策,都要通过干部去领导群众加以贯彻和实现。党的干部不同于一般党员,是党的骨干。干部在党的组织中占重要地位。陈云十分看重干部的作用,认为没有坚强的干部队伍,党的事业就不能发展,就不能取得革命胜利。因此,干部对于党的事业负有重大的责任,应该成为一般党员和群众的模范。干部没有文化,没有知识,革命是革不成功的。[4](P211、P177-178)所以,干部要带头学习。只有这样,党的干部队伍的建设才有成效,党的建设才会落到实处。

(四)强调要坚持自学、持之以恒

共产党员必须善于在繁忙的实际工作中,自己争取时间去学习,因为长时期在课堂上学习的机会是难得的。而这必须有坚持的精神、克服许多困难才能做到。抗战时期,许多干部渴望能够进党校和马列学院学习,求之不得。陈云指出:一些同志以为学习便要进党校和马列学院,能够进党校和马列学院学习当然很好,但不能大家都去。一是因为学校没有那样大,不可能住很多人;二是因为许多工作还要有人去做。这个实际问题怎样解决才好呢?陈云赞成毛泽东提出的进“长期大学”,就是要坚持自学。陈云鼓励年轻的同志们: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现在二十几岁,活到六十几岁还有四十年,学成之后是头号的“博士”。[4](P143-144)总之,学习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挠,这也是陈云学习观的一个重要特点。

(五)强调要身体力行、从现在学起

陈云希望各地领导同志,要有计划地看书,要好好地学,长期地有恒心地去学习,同时要从现在学起。陈云指出:学习对领导干部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自己的知识不增加,不提高政治、文化水平,要想工作有进步是很难的。那么,从什么时候学起呢?陈云的回答是:要想到便做,从现在就学起。党的负责人在这方面要以身作则。陈云认为:负责的人要带头学,你这样做了别人也会照样去做。[3](P178)干部以身作则,能够起到榜样的作用。在学习上身体力行、想到便做,也是陈云学习观的重要特点之一。

四、抗战时期陈云学习观形成体系的主要原因

全国抗战时期,陈云总结长期革命斗争的经验,紧密结合工作和斗争的需要进行思考,形成了一套相当丰富、完整的对学习问题的认识,包括学习迫切性、重要性、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等。他还把学习提升为共产党员的责任。所有这些,大大丰富了陈云在党的建设方面的思想,反映出他的党建思想所达到的高度和深度。陈云能够如此精辟、深刻地阐述党员的学习问题,决不是偶然的。以下方面是主要原因:

(一)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科学的指导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陈云从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就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理论基础。陈云曾多次回忆延安时期在毛泽东亲自指导下学习哲学的情形,认为在干部中特别是领导干部中提倡学哲学有根本的意义,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思想上才能真正提高,工作上才能不犯大的错误。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特别是抗战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掌握,成为陈云在这期间学习观完全成熟的重要原因。

(二)对党的事业特别是党的建设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

陈云自从参加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就逐渐培养起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特别是在抗战期间,面对着深重的民族危机,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使党更好地担负起领导抗战胜利的重大责任,是全党更是作为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所殚精竭虑思考的问题。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向全党提出的开展学习竞赛的号召后,陈云积极贯彻落实。他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文章中阐述共产党员的标准时提出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这一重要观点,正是基于对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深度思考。只有每个共产党员按照党员标准,把学习作为责任,才能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事业不断推进。

(三)长期的学习体会和工作经验的升华和提高

参加革命前,陈云曾当过学徒、工人。但他追求真理,孜孜以求,刻苦学习,最后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对“工农出身的同志因为过去吃了地主资本家的亏,文化程度低,写也不会,书也看不懂”的情况非常了解也十分理解。但他从党的事业要求出发,对文化水平低的党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分析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低,吃不开了,唉声叹气;另一种是下决心来努力提高文化程度,一年不成两年,这样慢慢地学下去,就可以赶上来。显而易见,陈云提倡的是第二种态度,即下定决心,刻苦学习。这样,需要学习的东西,今天不懂明天就可以懂。陈云充分相信这一点。他认为,应该有这样的学习决心。没有文化不成。没有文化,工作不能做好,革命也是革不成功的。[4](P177)

通过学习、探求抗战时期陈云的学习观,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党的建设特别是党员教育、干部队伍建设倾注的心血;在长期学习实践中积累的深厚、精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充满生机活力的创造精神,对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建设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对学习的求实的科学态度。陈云同志不愧为学习的模范。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年谱: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0.

[3]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 闫明]

Chen Yun’s Concepts about“Learning is Communist’s Responsibility”During Anti-Japanese War

LI Rong
(Party History Research Center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Beijing 100080,China)

Learning is not only the needs of The Times and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but also the need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improve the governance capability and maintain its advanced nature.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revolution,construction and reform and opening-up,many party leaders have emphasized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ing.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Chen yun, the former minister of the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had proposed and elaborated profoundly the important Concepts that“learning is the communist’s responsibility”.This had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self-cultivation of communist and promoting the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is also self-evident.

learning;communist;responsibility

2010-03-06

李蓉(1954-),女,重庆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研究员,法学博士。

猜你喜欢
抗战时期陈云共产党员
作答
——献给优秀共产党员
共产党员,上
共产党员,上
出滇抗战时期龙云对滇军的治理研究
My plan for new term
“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抗战时期的周恩来与统一战线工作
陈云贵:你是泥土你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