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世钧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450001)
我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策略选择
戚世钧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450001)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这种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的要求,距离高等教育强国目标仍有不小的差距。为了使我国高等教育科学持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应该选择以下策略:育人为本,强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导向;明晰边界,实现高等教育有序发展;加大投入,建设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投资体系;西部优先,实现高等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内外并举,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科学治理,实现高等学校学术与行政权力的制衡和耦合。
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策略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经过大改革,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大提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回首30年来的发展,我们在肯定高等教育成就的同时,更应该思考一些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以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地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无论在教育规模扩张的速度上,还是在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度上都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形成以来前所未有的。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仅为12万人,到2008年,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2907万人,为1949年的243倍。2009年,我国高校招生已达600多万,全日制在校生达到2021万人,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7000万人,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居世界第二。[1]我国高等教育真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切实地进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
伴随着高等教育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高等教育入学率的逐步提高,高等教育的各个层面——从外部的制度环境到内部的管理运营,从国家的政策、法律到学校的规章、规定,从政府指导到学校办学,从学校内部管理到教育教学实践,从科学研究到人才培养——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上,集权的管理方式正在向分权的管理方式转变;在高等学校的所有制构成上,由单一的政府举办向政府举办与民办混合结构转变;在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构成上,由单一的政府财政拨款向财政支付、社会出资、受益者负担的多渠道经费来源结构转变。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认为我国已进入建设 “高等教育强国”的新阶段。“大改革大发展以后应该进入大提高的阶段。所谓‘大提高’即不是一般的提高而应该像大改革大发展那样动员全社会,使所有高校来一个大提高;亦即不是一般的号召、一般的措施,而应该用强有力的措施来一个大提高。我认为,可以明确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口号,从高等教育的大国走向高等教育的强国,用‘强国’来统领高教战线的思想,花大力气而不是一般的力气,要有重大举措而不是一般的举措,使高等教育由大改革大发展推进到大提高的阶段。”[2](P6)这可以说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建设目标。
高等教育强国的明确指标正在政界、学术界等中热议,对照发达国家、特别是英美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我们认为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性指标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规模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应该大于50%。
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到2005年,美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接近1800万,各类高等院校共有4000多所,毛入学率高达80%以上。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3.3%,全国总人口中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已达7000多万人。在绝对数上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美国,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受高等教育人数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是反映一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9.9%。[3]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这十多年来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在没有大幅度增加高等教育投入的情况下进行的,只是简单的外延拓展,内涵建设并没有跟进,这势必会直接影响高等教育质量。
第二,经费足,高等教育经费财政性经费占GDP的比例为大于1.0%
高等教育强国,其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多,主要包括政府投入、企业个人捐助、银行贷款、基金会赞助、个人自费等等。进入高等教育强国的国家,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占GDP的比例大部分在1.0%以上,整个教育的投入占GDP的比例在5.0%以上。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投入主要依靠国家投入和个人学费。我国教育投入占我国GDP的比例为长期徘徊在3.0%左右,处于世界不发达国家的水平。
第三,师资水平高,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应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
近几年我国高校专任教师有了一定增加,教师整体素质普遍提高,整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到2007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116.83万人,生师比为17.28∶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与其师资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学历结构上以及本科以上教育的生师比上。比如到1999年,美国在校教师有200万专任教师,生师比为14.9∶1。美国公立大学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到95%以上,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已经达到了62%。但直至2006年,我国普通高校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也只占教师总数的10.09%,具有本科学位的教师占到一半以上。[4]学历层次低的一个直接后果是科研水平低,在各个学校科研指标量化的高压下,学术造假成风。
第四,大学类型边界清晰、竞争有序,高等教育适应社会需要。
高等教育遵循多样的原则,高等教育内部大学类型越多,层次越分明,大学之间越有利于有序竞争,有利于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美国高等学校层次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生院大学、综合大学、本科学院、单科大学、社区学院;日本高等学校层次分为:研究型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大学、本科大学、短期大学。我国高等学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类型:研究型大学,主要指“985”工程学校,现39所;教学研究型大学,主要指“211”工程,现有110所,其中部属院校87所,省属院校23所;教学型本科院校和教学型专科院校。虽然我国大学的类型明确,但之间的职能边界并不明确。各个大学基本上在做同样的事:都重视科学研究,都把上一级层次的大学作为发展的榜样。于是,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相脱节。我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盲目性特征,至今没有培养出自己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而美国大学是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主要产地。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应该以国家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为契机,抓住高等教育发展的良好时机,积极进行高等教育各项改革,通过解决以下问题,增强高等教育实力,最终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目标。
第一,育人为本,强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导向。
我国高等教育在大发展的进程中,各类型高等学校都十分重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把学科建设作为核心,狠抓内涵发展。国家也以实施“质量工程”为抓手,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包括规划建设10000种高质量教材、30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3000个特色专业点;资助3000名教师和管理干部开展对口支援交流;遴选10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5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0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500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5]无疑,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是不够的,高等学校必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人才培养的质量不能停留在系统知识传授和学科本位的取向上,还应该强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中,不仅要服从于学科知识内在的逻辑系统,更要把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突显出来。紧紧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紧跟世界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中心位置上来。真正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导向的政策、制度,促进各级各类的高等学校坚持质量立校,围绕提高质量下功夫,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明晰边界,实现高等教育有序发展。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我国高等学校的三个基本职能,这三大职能在本质上是一个整体,共同组成高等教育整体运作的基本元素。具体到各个高校,其职能定位应该有所区别,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只有进行高等学校的科学分类,并以政策、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系统这三大功能的有机统一,使各个学校能够各司其职。高等教育中大学类型越多,层次越分明,大学之间越有利于有序竞争,有利于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上世纪70年代以美国加州为代表的高等教育系统的功能分类,有效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为美国乃至世界的高等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模式。学习外国成熟经验,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高等学校类型边界不明晰问题,避免千校一面、功能趋同的现象。应该按照国家、地区、行业的需要,根据不同学校的办学现状进行科学分类和合理布局。在此基础上,改进高等学校的评估办法和形式,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采取不同的评估标准,实施分类评估。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定向发展、有序竞争。
第三,加大投入,建设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投资体系。
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加大投入的结果,也是不断改革投资体制,多元化多渠道筹资办学的结果。今后,在多元化筹资机制中,财政拨款在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方面仍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必须处理好政府投入与多渠道筹资办学的关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高等教育办学经费仍应以政府投入为重点。国家应该加大力度,争取在“十一五”期间顺利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预计的目标,并且相应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尽快解决高等学校存在的贷款发展负债过多过重的问题。此外,还应该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进一步鼓励私人、企业和各种社会组织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美国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高校都有私人捐助的大量基金,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应从税收政策、社会舆论等方面着手,鼓励富豪和大企业捐助教育事业,提高捐赠公益事业者在社会中的声誉和品牌效应。学生收费方面,发达国家大学普遍按照市场化原则收取学费,对高等教育发展和竞争显现出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应对不同教育类别高校的不同学生合理区分,继续对收费进行必要的控制与管理,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资助政策,采取奖、贷、补、助、免等形式解决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问题,同时创造条件实行市场化收费,体现高等教育的公平,逐步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投资体系。在最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家明确提出到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的目标,提出了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目标,为我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第四,西部优先,实现高等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
我国的大学,特别是211工程大学和985工程大学主要集中于东部和少数发达城市。为了缩小区域之间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发展的不均衡性依然严重存在,甚至个别地区有拉大差距的现象。对此,国家应该依靠行政手段和强有力的政策与财政支持,对现行有关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策略进行必要的调整,经费投入、平台建设等方面应向中西部高等学校倾斜。积极支持中西部高校的发展,特别是内涵建设的发展。鼓励、引导优秀教师和拔尖人才向中西部流动,推动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办学实力的增强,提高竞争能力。鼓励与支持东部高水平大学到中西部办分校,把东部高水平大学与中西部高校一帮一、一带一的措施落实好,提高实际效果,促进高等教育区域间均衡发展。
第五,内外并举,实现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我国虽进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4.2%。但距离普及高等教育和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仍有不小的差距,而且还不能满足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进一步扩大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和实施外延发展是必然选择。应该使高考招生年增长率长年保持在5%左右。在外延发展的同时,更要注意加强内涵建设,调整和优化办学结构。高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重视和加强学科建设、平台建设、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注重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与环境。建立产学研创新体系,深化内部改革,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办学质量与办学规模相统一、相协调,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科研成果和服务社会的需要。
第六,科学治理,实现高等学校学术与行政权力的制衡和耦合。
高等学校是学术氛围浓厚、学术活动密集的场所。在高等学校内部的权力构成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是共同存在的。行政权力是高校中的行政机构和人员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对高校中的行政事务依法进行控制、管理、支配和服务的力量。行政权力的主体是指行政机构及行政人员;它的客体即包括大学的所有人、财、物;而它的作用形式是指示、指令、决议等。行政权力以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的运行模式来保证大学整体目标的实现。学术权力是高校中的学术性机构和学者对学术事务的支配力量。表现为对学术从业人员的支配权;对学术资源的分配权;对学术事项的决策权;对学术评价的决定权等。它的主体是学术性机构和学者,它的客体包括学术事务的所有事项:人的安排、事的安排、资源的分配与利用等;它的形式主要是平等协商。从我国长期以来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实践来看,行政权力占据着主导地位,高校内部普遍存在学术权力行政化的问题,这制约了高校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实现高校中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制衡与耦合。而二者制衡与耦合的实现,则赖于高校中科学的治理结构。我们认为在这个治理结构中应该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职能,为教授治校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平台。同时发挥教工代表大会职能,实施民主治校。最终实现高校行政和学术权力制衡与耦合的目标。
[1]周济.人民教育 奠基中国[N].中国教育报,2009-08-27.
[2]周远清.大改革 大发展 大提高——中国高等教育30年的回顾与展望[A].王小梅,姜树卿.2008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
[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Z].中国教育报,2010-03-01.
[4]唐安国,于洋.中国距高等教育强国有多远[N].科学时报.2008-9-16.
[5]高思.“质量工程”: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重大举措[N].中国教育报,2007-01-26.
[责任编辑 李冲锋]
The Strategies Sele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cience in China
QI Shi-jun
(He,nan Technology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Henan China)
With the 60 years development,especially these 30 years development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up,the high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However,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to be a strong high education country and to cater the require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In order to make our high education develop sustainably,our high education should select such strategies as followed:educating students oriented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clarifying the boundaries to realize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high education;increasing investment to build up diverse invest system of high education;making the Western priority to realize the balanc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areas;emphasizing insider and outsider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igh education;and promoting scientific governance to attain the balance and cooperation of academic power and administrative power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igh education;scientific development;strategies
2010-01-20
戚世钧(1957-),男,河南郑州人,河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第五期中青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