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称赞语对比研究

2010-02-15 14:28李莉德州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253023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6期
关键词:场合准则汉语

李莉 德州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253023

英汉称赞语对比研究

李莉 德州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253023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本篇文章通过英汉语中称赞语及应答语的语言模式的对比探讨了文化价值对语言的影响,从而说明了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的关系,并证明交际双方只有意识到彼此间的文化差异,以共同的文化知识为背景,才能得体恰当地运用语言,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困难和障碍。

称赞语;文化差异

称赞语(compliment)是一种十分普通的语言现象,它作为一种社会交际用语,首要功能不是传递信息,而是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联络感情并维系社会正常的人际关系(Holmes,1987)。因此,称赞语也被语言学家们称为“社交场合的润滑剂”(Wolfson,1983: 89)。称赞语的基本结构是由“称赞与回答”两种语言行为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从社会行为学的角度看,称赞语体现的是日常交际中人们对周遭事物的价值判断、评价、欣赏,是对所处社会文化内在价值观的外在反映。因此,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使称赞语的内容、语言形式、应答模式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只有了解这些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语用问题,才能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困难和障碍。下面将对比探讨英汉语中称赞语及应答语的语言模式的异同。

一 东西方在表示称赞时的几种场合

英美人在表示称赞时的几种场合如下:

1. 问候:Hi, Mike, how are you doing? You look nice.

2. 表示感谢:Thanks for the Chrismas present you sent me. It’s so nice and just what I needed.

3. 引出话题: Hi, Jane, you look terrific, going to a party?

4. 消除尴尬:

A: Hi, Mary, how are you?

B: OK, how are you?

A: I’m fine.

B: Oh,this vase is really pretty. When did you get it?

上述几种场合,在中国也很普遍。但是,中国在较正式场合和他人初次见面时,常使用称赞语表示敬仰之情,这在英美人中很少使用。如中国人常用“久仰久仰”、“真是三生有幸,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等,对方一般常客套地说“哪里、哪里”、“惭愧、惭愧”、“过奖、过奖”、“不敢、不敢”,用这几种叠词来应答显得更加谦虚,甚至还要带几声勉强的干笑来表示实在不敢当。有的中国人初次与懂点汉语的外国人打交道时略带客套地说:“你的汉语很好!”这往往使外国人感到不切题,完全是一种未经思考的话语,更有甚者会认为对方在愚弄自己而感到不高兴。这种文化冲突是由于中国人对礼貌以求“情”为核心,而英美人把它突出为求“真”的原则而引起的。

二 美语和汉语常见应答语的模式

对称赞语的回答,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回答。一般说来,美语和汉语常见应答语各自具有一定模式或统一性。下面对比两种语言的称赞语及应答语的基本固定模式:

American English Chinese

A: This is really a nice sweater. A: You sweater is very good.

B: I’m glad you like it. B: I bought it only for five yuan.

A: you did a good job. A: You did the job very well.

B :T hank you. B: Tha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

这两组常见的应答语表明:美国人趋向于接受,中国人趋向于不正面承认。东方人受到称赞时,如果谦虚准则和其他准则发生冲突时,要遵循谦虚准则。否认赞扬的真实性,必须要违反合作原则中的质准则,但在礼貌原则中,谦虚准则的要求与称赞准则实为达成了一致。由此看来,中国人的谦虚式应答是符合礼貌原则的,而英美人则更倾向于在谦虚准则和一致准则上找一些折中的方式。在英美国家中,即使说话人出于礼貌,打算接受称赞,但为了避免和谦虚准则发生冲突,常采取避免自我夸奖的策略。在语言中具体表现为三种形式:

1.适当降低对方的称赞程度,如:

A:I’ve been given a scholarship to Oxford.

B: That’s absolutely blooming fantastic!

A: Thanks, it’s quite pleasing.

2. 转移称赞目标,如:

A:Boy, that’s nice work. I don’t know how you do it.

B: It’s easy when you have good tools.

3. 回赠称赞,如:

A: You are looking good.

B: Great, so are you.

中国人对称赞语的应答常作否定的表态,如邀客人吃饭,主人爱谦虚地说“只是一顿家常便饭”或“没准备什么”,这让美国人听了会立即有这样的反应:“没准备好,还请我吃饭”或者“这么丰盛的饭菜也算是家常便饭,未免有点奢侈浪费”之嫌。有些话在汉语中很得体,但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语言交际中,得体地使用语言会增加交流的机会,减少彼此间的误解。在汉语中,古代的得体是从严格的等级制度下产生的,讲求言行有“礼”。现在对得体的解释是言行要恰如其分,要求根据对象、场合、时间等的不同选择恰当的语言。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时,往往会因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而感到差异之所在。因此,彼此了解社会习俗等共有的背景知识,做到得体地使用语言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道德观和传统的文化习俗,决定了称赞语及应答语的方式的不同。汉文化礼貌的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自谦尊人”。它源于《礼记》中“毋不敬”和“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自谦和尊人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原则,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己要谦虚谨慎(必要时甚至贬抑自己);二是对他人尊敬(必要时可抬高他人)。“自谦尊人”是君子应坚守的原则,在汉文化中作为创造和维持与他人良好关系的“必由之路”而避免给人以妄自尊大、得意忘形的印象。因此受到别人称赞时,常常谦让甚至否认。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某人在工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得到了许多鲜花和掌声,赞誉之辞比比皆是。在谈及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时,他首先说这都是领导的支持,同志们的帮助,自己才取得这么小小的成绩,尽管期间遭受了领导的鄙夷,同志们的白眼,其实那完完全全由他苦心钻研,但此时也要表现出自谦的品格来。可见,“自谦”在中国可说是思维定式了。同时,中庸心理对中国人的观念影响很大。中庸就是凡事不偏不倚。中庸心理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心理,先秦诸子言论中屡有所及。像前面说过的主人设宴款待客人,不管饭菜多么丰盛,主人总是习惯地说:“没什么菜,请多多包涵。”而决不会说:“今天这些菜是最好的,你在别的地方不可能吃到比这更好的菜了。”

西方人也提倡对他人恭敬有礼,但并不象中国人那样对自己进行贬抑,而是“恭而不谦”。他们认为肯定自己是“自信”的表现,过分谦虚反而让人觉得缺乏自信,甚至虚伪。

三 交际双方的亲疏与称赞语使用频率的关系的比较

在美语中陌生人之间较少使用称赞语,随着交际双方亲密程度的增加,称赞语的使用频率也愈高,但当双方亲密程度进一步发展后,称赞语的频率迅速降低,甚至不使用(往往用非语言形式代替)。汉语中陌生人之间的称赞语往往用如前所述的“久仰久仰”等,一般只限于在具有某种技能方面的人之间使用,如文化界等。在美语中还存在着交际双方关系愈密切,称赞语使用“避免自我夸奖的策略”的频率就愈高,即被称赞者所作出的否定回答的可能性就愈大。而在汉语中则恰恰相反,交际双方的关系越密切,被称赞者给予肯定回答的可能性就愈大。如在“铁哥们”之间“唉,小菜一碟。”

四 结语

随着我国与西方交流的日渐增多,城市间称赞语和应答语也部分受到了西方语言习俗的影响,城市青少年语言是语言中最活跃的社团语言,他们最容易接受这种影响。今天在校园里,当别人称赞自己的衣服漂亮时,十有八九地回答是“谢谢”。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中西对称赞语及应答方式的不同反应正是由于双方的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双方只有意识到彼此间的文化差异,以共同的文化知识为背景,才能得体恰当地运用语言,避免因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差异而造成障碍甚至冲突,从而增加交流的机会。

[1] Holmes, J. Paying compliments: A sex-preferential politeness strategy [J]. [WTBX]Journal of Pragmatics,1987.

[2] Wolfson, N. An empirically based analysis of complimenting in American English [A]. In N. Wolfson & E. Judd (eds.). [WTBX]Socio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 Rowley, Massachusetts: Newbury House, 1983.

[3] 李瑞华. 语用的最高原则—得体[J]. 外国语.1990 (1).

[4] 沈锡伦. 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5] 邹为诚. 论英语称赞语的交际模式[J]. 外国语.1990 (1).

[6] 邓炎晶, 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场合准则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廉洁自律准则歌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学学准则
不同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