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探索

2010-02-15 09:21戚栋明杨雷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21期
关键词:理工科人文素质教育

戚栋明 杨雷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 310018

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探索

戚栋明 杨雷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 310018

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亟待加强的内容。本文在分析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总结并提炼了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途径

一、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在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显,由此也带来科学教育地位的快速提升,而与之相对应的人文教育却日渐受到冷落,社会上重理轻文的现象严重。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诸如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精神空虚等等[1]。为此各高校在教学育人中,都在采取各种措施试图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努力建立起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应然选择

大学生将来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同时具备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社会参与的热情和能力,有理性批判的态度及人文关怀。在现代社会,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并非最重要的,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包括诸如智慧才能、审美情感、创新特质、宽容心态等在内的人文素养才是其今后立身处世的根基。因此,理工科高校应从终身教育和大工程教育的新观念出发,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紧紧围绕“工程方向”进行综合素质的教育,或者从根本上实现由专业教育向以“面向工程”的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而人文素质教育既是这种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目前理工科高校实现这种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

二、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与大学文化指向一致,即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兼备的人。具体而言,就是要培养出大批有独立人格、个性和创造精神,有科学信仰和科学精神,能与他人、社会和谐相处,对人类、他人、社会有深切关怀,能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的个体。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即已开始倡导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但至今仍不能引起所有大学生和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高等教育中舍本逐末的现象并非少见[3,4]。许多理工科大学生在校期间看重的往往是各门课程的考试能否通过、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如何、能考出几张证书等等,除此之外,有部分学生甚至连自己的专业也懒得下功夫,更不用说投入时间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在教师评价体系中,对科研的要求和对教学的要求相差较大。这种评价体系导致了部分教师对教书育人重视不够,或者只教书不育人,只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这个层次。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主要投入到科研上,无暇做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研究,更无暇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这种情形无疑使现实中日趋边缘化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雪上加霜[5]。

传统的理工科大学教育关注的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对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重视不够。在探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能否使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两者有机融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直接关系到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优劣。因此,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找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三、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探索

笔者通过对浙江理工大学相关专业不同年级本科生的问卷调查、个案分析和学生访谈,对理工科专业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了学生对文化素质教育实施途径和方法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通过与一些优秀教师和专家学者的访谈,归纳总结了一些专业教学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方式,提炼了一些专业教学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整合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最后,通过对目前教师教育的相关研究的梳理,收集教师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和师德教育的研究报道[1-7]。在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对高校改革实践中如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1.在专业教学中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渗透

在专业教学中重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是文化素质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专业教师带给学生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教师自身的形象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即身教重于言传;二是通过课程学习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三是通过对学科知识与社会、人类发展的密切关系的理解,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因此,一个教师形象的好坏,治学方法是否科学严谨,以及他自身对所从事的学科的理解和态度都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还应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强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加大通识教育课程的比重[8];在课程改革中探索学科知识复合型课程的开设等。

2.增强教师育人意识,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教师是进行教学和科研活动的主导者,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在日常教学和指导学生科研实践时的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影响。因此,要想通过教学和科研培养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在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基础上,强化教师教学、科研过程中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意识和能力[5]。

3.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强化文化素质教育

应该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进行引导,编印大学生参考书目指南,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要求学生进行读书活动,并给予一定的学分;精心设计安排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科技服务、智力扶贫、挂职锻炼、顶岗实习等社会实践方式,深入到社会活动中,接触社会,深入了解社会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生存状态,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发展现状,了解国情民情,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习动力,同时锻炼和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其不断成熟。

总之,需在理工科院校本科生专业教学中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强调专业教学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本身的文化修养;需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文化素质教育理念创新,提炼学生管理中文化素质教育。实践证明,上述这些措施可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程颖.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 25(1): 124-125

[2]胡雪峰.理工科高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2007; 23 (1): 33-34, 37

[3]薛健飞,宣儒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 195: 56-60

[4]马抗美,郑真江.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其发展潜力研究[J].新学术.2007; 55-60

[5]胡雪峰,赵东.理工科高校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 148: 110-111

[6]吴方庭.从调查问卷看如何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考试周刊.2010; 33: 209-211

[7]周静.浅议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J].读与定杂志.2006; 29(5): 29-30

[8]刘少雪.美国著名大字通识教育课程概祝[J].比较教育研究.2004; 167: 6-10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1.122

猜你喜欢
理工科人文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人文绍兴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