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整合模式及策略

2010-02-15 07:12刘希宋喻登科
中国科技论坛 2010年4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成果阶段

李 玥,刘希宋,喻登科

(1.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整合模式及策略

李 玥1,刘希宋2,喻登科2

(1.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知识整合是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诸环节中起承接作用的关键环节。本文深入分析了基于科技成果转化最终产品形成的知识状态跃迁过程,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各阶段分别提出吸收型、消化型、再造型、共生型的知识整合模式,并从转化人才、供应链的视角,提出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整合应用策略。这对科技成果转化组织有效开发利用内外知识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整合;最终产品;知识状态

Abstract:Knowledge integration is the crucial process which plays a connecting role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ST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knowledge states transition course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the ultimate product forming of TSTA,and brings forward the absorbing,digesting,reforging,accreting knowledge integration mode of each stage of TSTA.Finally it gives the knowledge integration tactic from the view of talents and supply chain.

Key words: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STA);knowledge integration;ultimate product;knowledge state

1 科技成果转化最终产品的形成与认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总则明确界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可见,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从成果研制与开发、中间试验、批量生产直至商品化、产业化的动态创新过程,包括一系列技术性、管理性及商务性的活动,从而实现科技成果从科研领域向生产领域最终到市场领域的转移。本文将科技成果转化最终产品形成过程划分为科技成果对接阶段、转化试验阶段、批量生产阶段和市场开发阶段。对应这四个阶段,转化主体对最终产品的认知也呈现出阶段性特点,表现为循序渐进的五种知识状态[1]:

(1)无知状态。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阶段,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产品尚处于成果源状态,对于受让主体而言,对成果源的消化吸收尚未建立知识联系,知识尚处于离散状态,不清楚组织目前的知识积累哪些可供利用,哪些人具备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应到外部去收集哪些知识,后续阶段将面临哪些问题。总之,受让主体对于将科技成果源转化为最终产品的过程与方案,基本处于无知状态。

(2)感知和描述状态。在向样品试制过渡的阶段,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产品处于由成果源状态向蓝图和构想状态跃升的阶段。转化人员对成果转化目标和“概念产品”有了“感知”,开始在头脑中形成产品图像,并使用一系列符号、数字和文字等对产品图像进行“描述”。通过研制人员的集思广益,就转化过程的关键问题攻关并达成一致见解,找到将成果源转化为最终产品的基本构想。

(3)控制和解释状态。科技成果转化进入试验试制阶段,成果转化的最终产品处于由概念产品向样品状态跃升阶段。转化人员开始实验和测试,试图对所转化的最终产品的核心功能进行 “控制和解释”。根据产品蓝图的描述,提出最终产品的功能参数,制作试验样品,对样品运行的参数进行记录和整理分析,掌握参数间的关联和变化,揭示各参数的影响因子,做出解释并找到理论依据。

(4)全知状态。所谓“全知”是一个相对概念,指对科技成果转化最终产品所需的技术、市场、管理知识处于全面掌控的状态。进入产品制造阶段,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产品处于由样品向产品状态跃升的阶段。此时转化组织需要进行新产品试生产和现场工艺试验,并由此引发制定完整技术规范的需求,在科技成果转化为最终产品的物质形态的基础上,以专利、专有技术等形态形成知识资本。

(5)扩散状态。经过全知状态,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产品以新产品、新技术的形态首次投入市场,创新成果向市场扩散。伴随着新产品新技术的扩散,同时实现了嵌入于其中的知识的扩散。但是,扩散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播[2],而是在市场的竞合关系中实现知识的持续创新,知识扩散源主体和模仿者或在竞争中推陈出新而实现双赢互动,或在竞争中毁灭而淘汰出局。

2 基于成果转化最终产品形成过程的知识整合模式

知识整合既要遵循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流运行的一般规律,又要遵循科技成果转化各阶段对知识形态的特殊要求。因此,本文提出基于成果转化最终产品形成过程的知识整合模式,即将不同知识状态的知识进行整合,并使其嵌入成果转化最终产品形成的相应阶段,从而保证成果转化最终产品形成全过程的知识需求。科技成果源向最终产品转化的全过程,其各阶段知识的原始状态与可达状态不同,分别将其作为各阶段的输入与输出,知识整合的结果就表现为上述知识状态的跃迁。

2.1 成果对接阶段的吸收型知识整合模式

吸收型知识整合模式,旨在实现成果转化方与成果提供方的成果源知识对接,使转化组织由对成果转化最终产品的“无知状态”向“感知与描述状态”的跃迁。主要包括:

(1)知识吸收整合。指转化组织尽可能吸收成果提供方与组织外部知识。此时转化组织通过交易等手段承接了成果提供方的专利、专项技术等大量知识,转化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学习与培训尽可能全盘复制成果提供方的显性知识,挖掘其隐性知识,为后续转化奠定知识基础[3]。

(2)知识内外融合。指将成果源知识和外部知识与转化组织自身知识体系融合。但真正消化外部引进的知识还需要在下一阶段的转化实践中逐渐深入,经过实践才能将显性知识彻底转变成转化组织的隐性知识。该阶段转化组织的知识库是一个迅速扩张但组织管理欠缺的状态。

(3)组合化整合。主要是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和人员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大量信息,尤其是相关专业知识,尽可能扩大知识接触面,将成果提供方的成果源知识及外部显性知识转化为内部显性知识,在知识组合化的基础上实现成果源知识转化为最终产品的基本构想。

2.2 中试小试阶段的消化型知识整合模式

消化型知识整合模式,旨在满足科技成果由概念产品向样品转化的知识需求,实现转化组织对成果转化最终产品的知识状态由“感知与描述状态”向“控制与解释状态”跃迁。主要包括:

(1)成果源知识消化模式。转化组织通过小试中试不断地检验和试错,在实践中消化和完善成果源知识。首先对成果源提供的关于最终产品核心功能的知识进行消化,通过双方沟通与交流将其纳入自身知识库;其次通过内部学习与共享、研讨与辩论等整合机制,将离散、无序和分属不同主体的知识系统化;最后对成果源知识进行扬弃,将不适应转化组织内外环境和需求的知识进行沉淀。此时转化组织知识库是一个扩张与收缩并存的状态,既产生很多新知识,也摒弃一些无价值知识。

(2)创造性知识整合模式。该阶段需进一步开发转化人员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将成果源知识、外部获取的相关知识、试验人员的实践知识相融合,通过小试中试探寻样品的研制方法,最终将整合的知识凝聚成产品雏形。在此过程中,转化组织通过知识的新旧融合、内外融合、显隐融合与个组融合,实现创造性的知识整合,得出对成果转化最终产品概念的描述和初步见解,形成转化蓝图。

2.3 批量生产阶段的再造型知识整合模式

再造型知识整合模式,旨在满足科技成果由样品向产品转化的知识需求,实现转化组织的知识状态由对成果转化最终产品的“控制与解释状态”向产品制造“全知状态”跃迁。主要包括:

(1)多元化知识整合。是指将转化组织知识体系中的所有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并将知识凝炼成产品,实现知识产品的使用价值。为此,转化组织需将试验知识、生产知识、管理知识、销售知识、客户知识等多元化知识进行整合,实现科技成果由知识形态向实物形态的转变。该阶段最为重要的是生产知识、市场知识与科技知识实现联结,创造大量融合各类知识的工艺知识与产品知识。

(2)多主体知识整合。该阶段知识整合范围明显扩大,研发部门与生产、销售和管理部门等交流大为增加,以保证新产品的工艺可行性和市场前景。此时,转化组织需成立跨职能知识团队,需要技术、制造、管理、市场营销等人员,甚至客户、供应商的参与,采取组织结构调整、人员交叉任职、组织知识学习等多种形式[4],将以上多主体的知识纳入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体系。

(3)工艺再造及产品知识整合。该阶段的目标在于生产出功能齐全、工艺成本低、使用便捷、外表美观的产品。转化人员通过相互协调,实现沟通的规模性和不同场景下应用的广泛性,整合成员间大量的隐性知识,创造出成果转化所需的工艺知识,并使产品知识由核心产品的适用性、经济性、安全可靠性知识,向形式产品的外观、质量等品位的知识扩展,进而向扩增产品的包装、服务等知识延伸。在此基础上对工艺再造和产品开发涉及的学科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重构,其中部分通过编码、记录等手段转化为显性知识,对核心知识则采取专利、技术秘密等形式实现知识资本化。

2.4 市场开发阶段的共生型知识整合模式

共生型知识整合模式,旨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扩散,使转化组织的知识状态由对成果转化最终产品制造的“全知状态”向产业化的“扩散状态”跃迁。主要包括:

(1)面向客户需求的知识整合。以客户需求为牵引,整合组织与客户、投资者、供应商的知识,使之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商业化产业化服务,以全面实现新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阶段主要是协调外部市场参与主体知识并使之契合转化目标,通过利益协调,转化组织与供应商、渠道商、客户在竞争中实现共生型知识整合,形成繁荣的产业群内外知识链与知识网的知识整合。

(2)响应市场环境的知识整合。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要成功实现向市场“惊险地一跃”,就要求转化组织对市场环境变化快速做出响应。转化组织将产品的市场信息及时反馈到生产制造部门,将转化人员与市场人员共同组成跨组织团队[5],整合技术知识与市场知识,形成响应市场变化的新产品技术策略与市场策略的应对方案,有效培育新产品适应市场竞争的核心知识。

3 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整合应用策略

3.1 基于转化人才知识的整合策略

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既是技术、工艺、管理等各类知识的载体,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稀缺资源,更是转化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不同人才拥有的知识在广度、深度、特质上都有所不同[6],因此,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对人才结构进行总体谋划和合理配置,实现有效整合。

(1)基于人才知识广度结构的整合策略。旨在满足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需求,同时有利于新知识的产生和获取。一方面,围绕关键知识域提高转化人才知识的多样性水平;另一方面,使转化人才在知识广度上适当重叠。即以关键性知识域为核心,将有着不同学科背景的相关领域人才汇集到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形成多样化知识群落,同时利用部分人才的知识重叠,克服沟通与协调障碍。因此,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应尽量选择一专多能型人才,充分发挥其在人才交流中的催化剂作用。

(2)基于人才知识深度结构的整合策略。旨在实现不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在知识深度结构上的合理配置。从知识深度结构角度,将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分为三种:能将知识用于规范化、程式化工作中的“会做”型人才;能应用知识分析和处理新问题的问题解决者;能以问题为切入点,进而对整个体系进行重新设计从而产生新知识的体系重构者。决定人才知识深度结构整合的是科技成果转化组织的竞争战略及转化目标。如果立足于成为某一领域的开拓者或行业龙头,那么“体系重构者”不可或缺;如果仅侧重于某项成熟知识的创新利用,则“问题解决者”即可满足知识需求。

(3)基于人才知识特质结构的整合策略。旨在形成核心知识,为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奠定知识基础。从知识特质结构角度,将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知识结构分为三类:一般知识、行业特有知识和组织特有知识,三者的特质性依次增强,被竞争对手模仿的难度也逐渐加大,对组织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性逐渐加大。因此,拥有特有知识的人才是决定转化组织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应进一步扩大拥有特有知识的转化人才比例,使其为转化组织创造更多价值。

3.2 基于供应链知识的整合策略

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明显的产业特征,需由具有专长核心业务的企业组成,以制造能力最强的大型企业为核心,以相关的具有互补性质核心竞争力的不同企业和组织机构为合作伙伴,形成供应链或价值网络,共同完成产品研发和制造,实现科技成果的商业化、产业化。基于供应链知识的整合策略,旨在促进供应链节点企业核心知识的集聚和积累,实现其优势知识资源的集成创新。

(1)供应链“哑铃型”的知识整合。是指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研发、加工、总装三个环节中,核心企业的战略重点是抓好两头,一头要加强新装备、新产品的开发设计能力,一头要加强系统集成、总装和检测。而涉及原材料、配套件的研发,则由相应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承担。核心企业致力于产品原理知识、设计知识、总装和测试知识的开发,供应商致力于配套件的工艺知识、制造技术知识的开发,进而实现产品知识和工艺知识整合。这既有利于核心企业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知识掌控,又有利于发挥节点企业的制造工艺和管理知识整合优势。

(2)供应链“参与型”的知识整合。是指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研发任务中,核心企业提供总体研究方案,但不提供配套产品的研制方案,而由合作企业独立承担配套件研制任务,合作企业负责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的研发、设计、试制、投产,销售及市场开拓全过程的知识开发。在此基础上实现核心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知识和合作企业配套件的专业知识的整合。这有利于发挥供应链合作伙伴集群知识创新优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1] 魏江,刘锦,杜静.自主性技术创新的知识整合过程机理研究[J].科研管理,2005,(7):15-21.

[2]李莉,党兴华,张首魁.基于知识位势的技术创新合作中的知识扩散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4):107-112.

[3]张庆普,单伟.企业知识转化过程中的知识整合[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6):47-51.

[4] 汪克强,古继宝.企业知识管理[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1).6-23.

[5]朱明洁,林泽炎.创新团队中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9):17-20.

[6]刘希宋,张长涛等.知识管理与产品创新人才管理耦合机理与对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24-30.

(责任编辑 张九庆)

The Research on the Mode and Tactic of Knowledge Integration of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Li Yue1, Liu Xisong2, Yu Dengke2
(1.School of Management,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150080, 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150001,China)

F062.4

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知识管理的科技成果转化机理、模型及政策研究”(编号:70903015),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科研项目“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管理研究”(编号:C192007A001)。

2009-08-31

李玥(1980-),女,吉林长春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后;研究方向:高新技术发展与战略管理;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成果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验收成果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工大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