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艳 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 154000
试析安塞尔姆·基弗艺术中呈现的特质
钱文艳 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 154000
基弗艺术中有着个性化的特质和有意味的形式语言,使其艺术呈现出震撼人心的力量。通过分析基弗作品中的特质,更好的解读基弗的艺术,以期从中得到感悟。
安塞尔姆·基弗;艺术;特质
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是德国当代享誉国际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以文献式的图像及符号式的载体,将材料的丰富性与寓意的多重性充分地集合,言说着对历史和文化的思索,是人类深层精神力量的体现。基弗有着广博的学识,包括文学、宗教、法律、哲学等领域。这充分映射在他的作品中。他的艺术包容了架上绘画、综合材料、装置艺术、雕塑艺术、行为艺术等,在题材与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并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基弗的作品是矛盾的合体。他善于将诸多事物或相反的事物结合在一起,生成丰富的语境,在表现形式上将感性与理性、抽象与具象、幻觉与物质性相结合,从而表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在他的一些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德国的热爱,同时又宣泄出一种对德国纳粹历史的反讽;残破与废墟的画面蕴含了一种再生的力量。基弗的作品矛盾而又统一,在对立的同时寻找到一种关联。他继承了德国绘画的民族性格,同时又彰显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文字在他作品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他画面语言构成的重要元素。文字和画面情节互相呼应,既是指代,也是映射。亦有画家的有意含糊的安排,让观者去联想。文字延伸了图像本身的意义,像基弗自己所说:“文字被用来激发观众,它打开了记忆的另一个层面,你可以用文字做任何事情,可以用另一种意义填充画面。”可以说,基弗作品中的文字指代古今,这也体现了基弗在文学领域的修为,这种文字符号的张力也表达了基弗思想的不同层面。基弗作品中很多文字是收录了英博柯·巴赫曼,保罗·策兰,瓦尔特·本雅明等人的名句。例如《莉莉丝》、《炼丹炉》、《宫殿书》等等。其中《蕨的秘密》以策兰的诗命名。
以《雾之国度》为例,画中的屋子以巴赫曼的同名诗命名,一张题为金字塔的巨幅画占满了墙面,构图简洁,运用透视的手法,画面上方灰白掺杂,赭色和黑色的雾气在翻滚升腾。这幅画的灵感源自巴赫曼的诗,主题交叉,有古埃及神话、阿兹特克牺牲祭礼及巴赫曼诗中的名句:“我看到了雾的心,我吞咽了雾的心”,画面上绘着具象的人形和与其分离的心,基弗想用这样一种话语方式来反思现实与虚幻,生与死的人类文明和命运。文字含义深奥难懂,但它们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德国艺术史学家维尔纳·史必斯认为这一创举是对“单一绘画的挑战”。作品中的文学与绘画相得益彰、密不可分。这种手法也为德国战后的抽象艺术开启了一个新的方向。又如作品《纽伦堡》上面写着“纽伦堡-节日-草地”。批评家杰克·弗拉姆对此解释道:“这些文字脱离了其所题献的画面,独立地唤起了关于一系列相关事物以及各种关系的联想,诸如中世纪纽伦堡的歌唱大师以及瓦格纳为他们写的歌剧(希特勒的喜好之一)以及二战前的纳粹集会和反犹太人法案,二战后在此召开的战犯审判。”在另一幅作品《西格弗里德忘记布伦希尔德》中,基弗将文字渐行渐远的写在犁田上,文字在大地系列作品中时有出现,它与绘画互文,把观者的思绪一直吸引到消失于天边的地平线。
可以说,文字符号在基弗的作品中,诠释、延展了图像的内容,文字作为一种视觉线索,引导我们去体味、解读他作品中的深层内涵。同时,他作品中的文字又进入了一种深层的思想维度,对观者理解读他的作品造成一定难度,有时需要依存些文字的解释。文字是基弗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语言,也体现了他独到的艺术思想。
许多哲学家及诗人作品中的意境能给予画家创作的灵感和激情。因为绘画和诗都有着无限自由发挥的空间,绘画是看得见但听不着的诗歌,而诗歌是听得见但看不着的绘画。里卡尔多·帕塞伊罗说:“诗歌是将所有无法言喻的表达变成可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我们看到了我们不曾看见的东西。”基弗有着“出生在第三帝国废墟中的视觉抒情诗人”的优雅称号 。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以诗歌、神话为蓝本,他倾心浪漫主义哲学即诗化哲学,重视灵与智的结合。推崇富于情感和理性,有意志的人生。他在文学及哲学方面的修为也映射到绘画中,使他的作品带有诗性的且伤感的气质。
如1981年的作品《玛格丽特》把德国悲剧的极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玛格丽特被描绘成被火烧干的稻草。随后《你金发的玛格丽特》将这种隐含的意象更为明朗化。基弗引用了保罗·策兰的诗句“你金发的玛格丽特”,代表金发的干草被紧锁着,后方是一片荒芜的村庄,深深的犁痕向远处延展着,直消失到遥远无际的地平线。这幅以策兰的有着极大影响力的、不朽的诗作《死亡赋格曲》为文本的《你金发的玛格丽特》把人们引入诗中的意境,它代表性地体现了基弗画中的诗性与隐喻的特性。基弗的许多作品都是以策兰的诗为文本,像《致保罗·策兰/灰之花》、《骨灰罐之沙》等。
这正如基弗说的:“一个人可能创造的是永恒,却一度被忘记,但他表现出的无法承受的思想将使它被记住。我处理德国人与犹太人之间紧张压力的方式将存留下来,就像在保罗·策兰的诗中一样,它处理问题的方式与我很相似。”基弗作品中悲情的诗化的特质使他的绘画蒙上了一层神秘灵动且充满哲思的色彩。人们称誉基弗为第三帝国废墟上的画界诗人,这是对他作品中恢弘的、文献式的图像,诗意而深奥的艺术的高度概括。
在基弗的作品中,颜色是媒介物,通过它表现出一个古老悲情的、神秘隐晦的且充满希冀的世界。深沉的灰色、焦灼的颜色及白色是他钟情的颜色。
以作品《天堂的七个宫殿》为例 ,整个画面笼罩在灰绿的色彩中,隐约的路通向天际,天空中有八个象征“宫殿”的半球状、带着斑驳铁锈的容器,里面装着灰色的铅制的石头。画面中大片的蓝绿灰色系,彰显了一种神秘、庄严的视觉效果,浓郁的色彩中又透着斑驳的光亮,似在其中隐藏着一个遥远的故事。又如在1985~87年的作品《银河》中,在广袤的大地上,黑褐色焦灼的颜料布满画面,远处是深赭色的天空,透出一点隐约的光亮。画面中大面积的暗色调给人紧张、压抑的气氛。它或许暗示纳粹对某些遗迹的破坏是何等严重,或许还暗示英格堡·巴克曼是怎样死于火焰中的,或许在其中隐藏着更深层的玄奥。
在基弗的绘画中色彩、语言、材料与思想共同构成了画面。画面沉重的色彩,强烈的象征性,使他的画作犹如一首哀凄地史歌,久久激荡在人们的心中。对灰色的偏爱,或许也揭示了基弗心灵深处的某一灰色地带。在基弗作品中的色彩是一种含义,也包含了一种暗示,它承载了情感,是深层的心理层面的探讨。
基弗艺术中个性化的特质和有意味的形式语言,使其艺术呈现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作品中独特的个性化语言,是他对不同材料特性所具有的文化意味和精神性的思考与选择。同时,他作品里的一切艺术语言都是用来表述艺术思维的,是深层精神维度的艺术,是潜在的心理映像。基弗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审美感受及真切的心灵诉求,使他的作品能够穿越物性上升到深广的精神领域。在基弗的艺术作品中他的艺术表达与文本、观念与物质材料的契合是自然而微妙的,基弗用修养与思想完善自身的话语体系,让人赞叹之余,留下更多的是思索。
[1]常宁生.国际当代艺术家访谈录.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2][墨西哥]费雷尔,归溢等译.色彩的语言.译林出版社.2004.
[3]保尔·福格特.20世纪德国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4][德]阿多诺.美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