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静 萨尔图区委党校
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岳静 萨尔图区委党校
教师事业融知识性、人文性、社会性、世界性于一体,是一项博大精深的事业。知识是师生双方进行思想沟通、达到心灵交汇的载体。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知识渊博、能不断求知作为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修养。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在《论语》中指出,教师对待学问,要“学而不厌”。荀子则认为,一个教师必须具备“博习”的精神。何况当今知识急剧膨胀,信息流通极其迅速,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日益多渠道,教师要想在学生中树立权威的形象,那从教的每一个日子,都应该是重新学习的每一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职业本身就督促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一名好教师不断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积极实现自身地持续发展,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我国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话更是振聋发聩、促人深思:“学生能原谅教师的严厉,却永远不能原谅教师的无知”。教师不断学习、自觉学习是教育事业本身的需要。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长期性和繁重性,决定了教师不得不经常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来工作,并为此付出巨大的精力和心血。在日复一日完成教学任务、应对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压力外,部分教师变得有些心力交瘁,力不从心。这时候,往往荒废了自身的学习。尽管对新课程理念有了很高的认同感,但面对新教材,在时间上不能保证应有的钻研和深入,在知识结构上便常常觉得有些捉襟见肘,表现为讲解教材内容时平淡无奇,语言苍白,甚至于有的教师使用新教材仍沿用旧教材的方法等等。课后不良的自我感觉在这部分教师心中长期堆积,致使他们产生敷衍、落伍、退隐地颓废念头。这类现象在部分工作、家庭负担较重的教师身上比较常见。
有机会和时间参加继续教育,接受专题性的讲座报告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深有所悟并有所触动,产生过继续学习钻研和尝试教学实践的冲动。但随着学习的告一段落或结束,曾产生的热情也消失了,不能通过自觉的自学,把学习继续下去。有人把此类现象归纳为“有心动没行动。
只是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知识,应付教学,以解燃眉之急,不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扎实学习。新课程涉及的知识是多元性的,涉及的领域是宽泛的,加上如今学生的思维是活跃发散的。当教学某一内容遇到知识盲点时,迫于时间性,教师马上通过查询弄清要点以完成教学任务,至于本知识点有关的来龙去脉等则被搁置一旁,并不作系统深入研究。此类做法,也能是教师的教学呈现“常教常新,的面目,但对教师知识结构的系统形成发挥不了作用,不能真正使教师为知识的“博”、“渊”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能站在“大学科"的高度,投身社会生活,进行相关知识的再选取再整合再学习,仅仅局限于本学科领域,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过程只是“专"而不“博”不“活”,缺失精彩纷呈的知识活力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学个性!当然,这是一种较高层次要求的学习。
(一)注意教师的自我发展
教师的成长,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首先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即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如果一个教师内心没有这种渴望,你即使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也出不了成绩。
l、树立学习意识,提高理论素养
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背景下,学习是素质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要求,教师更应具有学习的素质。过去教学中存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说,说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那么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办法。因此,教师只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这是教师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教师个人的主动学习研讨是自我发展的关键。使学习更为有效的是教师本身
的内在动机……获得作为教师的自尊、
更多的职业认知、更好的生活质量、更强的职业自信。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增强学习、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我校要求教师每人每年至少订阅两份专业刊物,并精读若干本教育教学理论经典著作;每学期至少交一篇专业论文,教师个人和教研组都要在期初和期末撰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或经验总结;采用教研组定时集中学习、学校定期安排和教师课余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相互交流经验、学习心得;专门在校园网定期张贴教师的教学论文、优秀案例,在校刊上介绍教师的优秀理论成果;聘请专家给任课教师进行培训学习。
2.注重教学反思,梳理成败得失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它是一种自我的批判性的态度和方法。反思的过程是教师的自我纠错、自我教育的过程,对于促进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师整体水平,我校要求老师把教学后记作为没课教案的必备项目,要求各教研组定期进行集体备课,把“课后反馈”作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教师们把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疑问摆在一起集中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开一次公开课,有经验的老师是要开一次示范课,各教研组及时开展评课,点评教学中的得失,并把成功或失败案例在组内进行深入分析、交流。
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对教学会有更多的理性认识。要具有这种反思能力,必须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如教育教学的一般原理、课程与教学的知识、课程评价的知识、教材的呈现顺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等知识。这就必然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地学习,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扩展理论视野,形成正确的教学态度和坚定的教育信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的理论素养得到不断提升,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工作着是美丽的,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着,更是一个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美丽。当教师经过长期的学习,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晓古通今,博采众长,源头清泉汩汩,能把最恰当的事例信手拈来,融入课堂,天衣无缝,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汲取知识的芬芳,不再有读书之累、学习之苦的时候;当学生在教师的榜样作用下,也能独立、自觉地进行学习,清澈的双眼闪动睿智的光芒的时候一这种境界,是每个为师者都想追求的事业的境界,人生的境界。一旦达成,则心中幸福,万难形容。让我们为拥有这种幸福而努力学习、不懈学习!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