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彦超 钱晓晴 封克 单玉华 赵海涛 王小治 汪晓丽 居静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25127
校企联合培养资源环境科学专业人才模式的研究
柏彦超 钱晓晴 封克 单玉华 赵海涛 王小治 汪晓丽 居静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25127
在资源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实施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全面提高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能较好的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加深专业情感;学生也能够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过程实施、结果评价等途径了解社会需求,树立自我发展方向,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资源环境科学;校企联合;人才培养
在高等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培养人才永远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工作永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综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追求理性的科学探索与高级人才培养从来都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科学研究机构与高等教育组织也常常围绕知识供应链实现整合并成为科技、教育创新的主要载体。
现代高等教育已不仅仅满足于提供科学研究成果和高级人才,更应追求知识价值的实现,通过校企联合培养资源环境科学专业人才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创建以产业带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产-学-研模式,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在为学生、学术界、合作伙伴和政府提供卓越的研究机会、学习机会和商业机会,核心目标是加强在改进竞争力、生产率和创新创业精神方面的教学和研究。随着对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要求的提高,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已越来越被广泛接受。
在四年多的实践里,我们开拓创新,针对不同学生、不同企业的特点,寻找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结合点,创建了两种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一是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为学生实习提供实践场所;二是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利用学校各专业实训场所,结合企业产品生产和专业实习安排以及学生技能培训要求,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2008年学校与南通市瑞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签订了“蚯蚓消解鸡粪生产功能有机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合作研究项目。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学校负责派遣学生在蚯蚓消解鸡粪的蚯蚓品种选择、消解条件探索、蚓粪性状分析、肥料生产工艺探索等方面进行科研攻关;厂方负责有机肥生产的各项工艺小试生产、市场分析及产品市场销售与推广工作,并为我校师生开展工作提供各项支持。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我们累计派遣师生25人次,服务270个工作日,开展了中试和规模化利用蚯蚓快速消解鸡粪产生优质蚓粪的最佳条件研究;和以蚓粪为主料配合秸秆等辅料,进行二次培养,生成功能有机肥的工艺流程研究。这些研究都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为研究基础成果申报了2009年南通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2006年来我们借助学校科研发展的平台,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资源环境科学专业人才活动,共建成校外实训基地25家,平均每家实训企业参与培养6位在校生。
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资源环境科学专业人才以来,我校2006年在扬州市金科循环经济技术服务中心的协助下建立了校内大型蚯蚓养殖场,2007年5月在南通市绿园有机肥有限公司的资助下建立了校内肥料小试生产流水线,2008年3月建立了校内有机肥发酵菌剂生产流水线。在学校与企业双方协商的基础上,学校负责安排学生围绕各个校内实训基地及企业需求开展各项研究活动,企业负责为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提供资助或人力协助,应用各项研究成果并开展产品市场销售与推广工作。2006年10月~2009年12月,校内实训基地累计培养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学生86人,开展了蚯蚓消解畜禽粪便生态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秸秆生物岛还田修复污染及退化土壤的技术研究,利用蚓粪复配蔬菜育苗基质的技术研究,有机肥发酵菌剂的应用效果研究等。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成功申请专利5项。
在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过程中,学校和企业要积极思考,寻找结合点,努力找到最佳合作方式。教研室和学生是“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主体,教研室要高度重视“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工作,每个实训基地指派一名指导教师全面负责该实训基地的各项工作,并负责指导该实训基地培养的同学,积极主动调配同学及优势科技资源为企业服务。合作企业是“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载体和实施主体,要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了解企业、认同企业,必须创造条件为进驻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科研设施、生活便利和研发经费等各项保障措施。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安排的校企联合培养时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6学期后的暑假2个月,第二阶段为第8学期的上半学期2个月。第一阶段有部分学生准备考研复习,第二阶段有部分学生出去找工作。分阶段培养,有利于提高培养质量,缓解培养与考研、培养与找工作之间的矛盾,能够确保每位同学都有足够的时间参加实训基地的培养。使得校企联合培养过程有张有弛,人才培养与学校各项工作交叉进行,人才培养与学生个人发展相得益彰。
各个实训基地从成立到运行,均指定同一名教师负责,可全面了解企业科技所需。其既是企业科技核心创新者,又是学生实训的指导老师。教师结合企业科技所需,指导学生围绕企业生产情况积极提出科研课题,组织学生进行科技攻关,既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又达到帮助企业提升科技创新力的目的。从提出问题,到进行攻关,再到解决问题,学生全过程参与,这样可以有效的训练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在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过程中,学生培养主要集中在各个实训基地,其学习、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学生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不利于学习的风气,需要严格管理制度。此外,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弱,难免有行为举止出格的学生,给其它学生造成不利影响,需要严格管理制度。指导教师是加强学生管理的执法官。首先,学生进驻实训基地前,要加强纪律宣传,防患于未然。其次,在遇到学生违纪时,不是简单的批评学生,而是和学生一起分析违纪可能带来的后果,应该怎么做,感化和强化学生遵纪守法。再次,指导老师要加强培养过程的检查、监督。一方面,可提高学生对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视程度,增强其责任心和培养效果。另一方面,可有效保证培养过程的顺利进行,保证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建设以来,本专业在校大学生人数维持在90人左右,学生学风端正,学习成绩良好。表现在绝大多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能始终处理好英语课程学习与专业课程学习的关系,学位授予率和一次就业率稳步提供。近3届毕业生的考研录取率分别为30%、46%和90%;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分别达到77%、85%、100%;大学英语六级通过率分别为22%、65%和60%;计算机二级考试通过率分别达到了78%、46%和6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分别为90%、100%和100%;学位授予率分别为77%、92%和100%。
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建设以来,每位同学都有参与企业科研、生产、管理的机会,随着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不断深入,结合企业生产的科学研究工作逐渐深入,这为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历年学生的毕业论文情况看,质量都能达到相关要求。近3届学生中,有2名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并有1位学生的论文被推荐参加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此外,部分学生的研究成果被公开发表。近3年,以本科生作为第一、第二、第三作者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17篇。
此外,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极大提升了学生课外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模式为学生创造多种条件,每个实训基地都是资源环境科学类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平台,导师能够积极引导与认真指导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通过各种实践,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有多名同学获得省教育厅、扬州大学的实践与创新项目资助,并在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科技学术竞赛中获奖。由于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验室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较强,毕业生就业后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学生进驻实训基地后,以企业需求为选题依据,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技术、新产品。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有利于降低企业研发费用,降低企业的人均研发费用。同时,降低研发费用又可以增进校企关系,增加企业对大学研发的投入,促使合作良性循环。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有利于增加技术转化的机会,校企合作增加了技术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概率,改变了以往高校主导式的研究模式,使之融入新技术的开发和商业化的进程之中。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科学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让更多的专家进驻企业,帮助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南通市瑞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与我们合作之前全厂仅有2名技术员,企业科技人才严重缺乏,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热情不高,由于发酵菌剂老化,原料发酵时间长、效率低。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建设以来,我们坚持以服务企业生产为出发点,积极组织科研专家带领学生进驻企业,推动了企业科技创新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从而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在我们的帮助下,企业科技创新获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新的发酵菌剂,缩短了发酵时间,提高了企业运转效率,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09年12月企业成功申报并获批南通农业科技创新项目1项;2010年企业成功申报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1项。
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体会企业的思想和方法,并以这种思想方法为指导,学会设计、制作、研究,培养他们从事科研、学习的基本素质和开创性的科研能力,让他们拥有自己的空间和思维天地,进而拥有自己的创新成果,以达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学以致用目的。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属于理科类专业,开设肥料与肥料资源开发、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农业化学与农产品分析等课程,可结合的实践企业有很多,因此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模式对农学、植保、生物技术等专业的高等教育有较强的参考价值;此外,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开设环境规划、环境监测、土壤、大气、水等污染物的检测实验,因此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模式对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工程等环境类的高等教育亦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将科研领域的产-学-研模式推广到资源环境科学专业高等教育领域,是将学生的理论学习、课题研究、实践锻炼及企业的科技创新相互贯穿的培养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将把我们的资源环境科学专业高等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1]边传周,王永芬,张晓根,李华玮. 搭建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平台,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 高等农业教育.2009,4(4):48-50.
[2]邓之宏,万守付,钟利红. 基于战略联盟的校企合作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 2009(4):225-227.
[3]郑宝亮,付丽,边传周. 谈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平台的建立于人才培养[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53-54.
[4]华危持.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校企战略联盟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 (9):53-55.
[5]马宁. 校企科技创新联盟模式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08,21(4):79-81.
[6]赵海涛,钱晓晴,封克,单玉华,王小治. 建构主义理论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设计性实验的实施[J]. 教与学.2008,14(10):29-31.
[7]赵海涛,王小治,封克,钱晓晴.教学科研相结合,把握本科教学最后环节[J]. 中国教学与研究杂志.2006,129
(18):15283-15285.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5.101
扬州大学教改基金资助项目
柏彦超(1981—),男,江苏盐城人,博士,主要从事资源环境科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