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荣海洋
1,海军潜艇学院学员三队 266071;2,海军潜艇学院作战指挥系 266071
美数据链建设对我潜艇联合作战的启示及对策
刘勇1荣海洋2
1,海军潜艇学院学员三队 266071;2,海军潜艇学院作战指挥系 266071
介绍了美军数据链的发展状况及美军潜艇在其中担当的角色,探究了数据链系统对潜艇参与一体化作战建设的启示和对策。
数据链;潜艇;联合作战;启示;对策
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化战争,作战方式已经发展到由指挥控制系统、侦察监视系统、联合火力打击系统等各种系统构成的整体作战体系的对抗。而这种体系对抗的胜负不是取决于某一种或者某几种参战的武器装备,而是取决于所有参战武器装备所构成的体系的整体作战效能。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不同的武器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各种资源被充分共享。通过数据链,可以将众多复杂的武器平台有机地连为一体,实现战场态势共享,缩短决策时间,提高指挥控制速度及协同作战能力,发挥体系的整体作战效能。
数据链主要是指战术数据链,是一种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和通信协议,以无线信道为主对信息进行实时、准确、自动、保密传输的数据通信系统或信息传输系统。它主要通过一套标准的通信设备,将指挥机构、作战部队、武器平台连为一体,通过信息处理、交换、分发系统来完成战场信息共享和控制功能,以便为指挥员迅速、正确地进行指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战场态势和实现全军的情报资源共享。
战术数据链在美国称为战术数据信息链(tactical data information link ,TADIL),在北约称Link,是作战指挥和武器控制系统使用的主要数据链。用于实现机载、陆基和舰载战术数据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1]。
自20世纪50年代末,美军已相继研发了Link4A、Linkll、 Linkl6、 Link22等数据链系统。其中Link22 是美军战术数据链 的最新发展成果,它兼具与的功能特点,可在陆、海、空、水下、太空等各平台间交换目标信息,实时传递指挥控制命令与告警信息。具有超视距的通信能力,克服了Linkl6 必须通过中继才能进行超视距通信的限制,同时Link22 还具有电子战能力。
潜艇作为海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担负着攻击、防御、核反击等重要的作战任务。但由于其自身的战场感知能力较弱,水下通信困难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而数据链网络的不断发展将解决这个难题。数据链网络已经形成了由三级控制的网络中心战模式,其中三级控制是:指挥与控制网、传感器网、交战网。这三个网可概念化为全球指挥与控制系统(GCCS)、联合战术信息分布系统(JTIDS)/16号链/11号链以及协同作战能力(CEC)[2]。它在三个方面表现出其优势:通过集结火力对共同目标同时交战;通过资源提高兵力保护;可形成更有效的、更迅速的发现——控制交战顺序。潜艇要成为这个网络中的关键角色就必须使这三个网交互连接。随着信息交流与融合的不断加深,必然会导致潜艇在作战中牺牲部分隐蔽性。但不论如何,要使潜艇成为这个网络中的“关键一员”就预示着在未来作战会越来越多的与分布式C4ISR网络交互,这就要求发展更好的通信设备,如:长期水雷侦察系统(LMRS);网络化搜索,捕获和瞄准(NetSAT)系统;潜艇发射的无人作战空中飞行器(UCAV);信息大容量突发传输[3]等先进装备和技术。
因此,美军潜艇在数据链网络中担任这样一个角色:潜艇要在保持隐蔽性的情况下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增强与其它兵力的连通性,以便实时把水下信息与其它兵力共享或接受其它兵力的情报信息,从而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攻击潜能。
3.1.1 提升实时的战场感知能力
随着高技术的发展,目标采取隐形、伪装、机动、干扰等反侦察措施,使得战场感知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尤其对于潜艇,其自身的探测范围有限且不能经常浮起收信,造成对潜指挥具有很大的延迟性。通过数据链系统要达到能利用配置在陆、海、空、天多维空间的多种探测系统对战场空间实施不间断、重叠式探测能力,为部队指挥员提供实时的、精确的、全天候、全时空战场空间态势感知图像并对战场态势进行威胁估计和预测,从而获取信息优势。
3.1.2 提升联合打击能力
随着信息化条件下各武器平台之间、上下级之间信息交流的加强,智能化、远程化的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战场指挥速度、部队反映时间和远程打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数据链系统把各武器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使攻击行动不再是单一的模式,而是把武器系统作为一体化联合作战的一部分,一个节点来实现其价值,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整体攻击效能。
3.1.3 提升联合防御能力
通过数据链系统将潜艇的反舰、反潜、防空等防御性的作战行动由自身防御转变为各武器平台一体化联合防御的方式进行,将各个分散的平台作为一个分布式的探测装置和武器系统,利用整体的探测和交战能力对付来袭威胁,提升了潜艇自身的防御能力。
3.2.1 深入研究潜艇一体化作战理论
积极探索数据链技术发展对信息作战带来的影响,分析潜艇在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现状和差距,发展和创新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潜艇一体化作战理论。探索潜艇一体化作战战法、作战方式、作战指挥和综合保障等核心内容,研究潜艇如何融入数据链整体作战体系、接受指挥控制和信息保障以及有效达成潜艇一体化作战的方法[4]。
3.2.2 积极开展潜艇一体化训练
从潜艇作战单元内部与外部着眼,由分到合,逐级集成。一是从潜艇内部集成着眼,着重依据信息的流向和不同功能结构将潜艇区分为若干个分系统,互为条件,互为依托进行综合训练,其关键是使内部各个分系统形成协调一致的观察、通信、武器使用、指挥决策、发现、攻击与防御能力。二是从潜艇于外部互联着眼,保证潜艇与其他战斗单元的一体化作战需要,保持顺畅的通信联系。着重进行潜艇与潜艇,潜艇与其他作战单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识别、指挥、控制和引导训练。
3.2.3 加快潜艇信息化装备和一体化保障建设
一是制定统一标准, 规范数据链装备发展[5]。注意与现有数据链系统的兼容,使新旧数据链系统之间能够互联互通。制订的标准应具有较强的可拓展性,不仅要考虑到能够满足不同军兵种目前的作战需求,还要考虑到不断发展变化的军事需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还要考虑数据链对其他装备发展的影响,使数据链装备与其他武器装备协调、同步发展,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期,指导我军数据链装备的发展。
二是注重研究一体化建设所需关键技术,如:信息融合技术,信息分类与检索技术,通信抗干扰技术,安全保密技术,数据链网络管理技术,数据链仿真技术等。依托海军和全军信息装备建设,建成较先进的战场侦察监控系统、对潜通信系统、导航系统、海上和岸上对潜自动化指挥系统,有效的实施对潜指挥控制,将潜艇信息保障有机的融入联合作战信息保障体系之中。
[1]任培,周经伦,罗鹏程,杨光.美军数据链发展概况与启示[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8,(1).
[2]刘翠海.美军战术数据链的发展及作战运用[J].电讯技术.2007,(5).
[3]王晓娟编译.潜艇在网络中心战中的位置[J].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 2001(5).
[4]李长军,于雪泳.潜艇一体化作战探析[J].海军潜艇学术.2006(3).
[5]黄烈炎,魏蛟龙.美军数据链建设及启示[J].舰船电子工程.2005(2).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6.020
刘勇(1984-),男,海军潜艇学院兵种战术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