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启伟 王秀峰 焦自高 周绪元 刘世琦
2009~2010年度山东省设施蔬菜生产概况及发展建议
何启伟 王秀峰 焦自高 周绪元 刘世琦
何启伟,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蔬菜分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王秀峰,焦自高,周绪元,刘世琦,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蔬菜分团
致谢:潘子龙、刘力功、魏家鹏、赵纪恩、付成高等同志一并参加调研
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蔬菜分团对2009~2010年度山东省设施蔬菜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研究分析了在灾害天气影响下,设施蔬菜生产现状、经验和教训,并对今后提高设施蔬菜抗灾害性天气的能力提出了建议。
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山东省以日光温室为代表的设施蔬菜生产,已经成为山东省蔬菜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2009年11月以来,冬季寒冷、风雪大,光照时数少,加之春季倒春寒等不利气候条件,使山东省设施蔬菜生产历经了严峻考验。为认真总结设施蔬菜生产的经验和教训,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蔬菜分团成员在寿光、苍山、青州、济阳、岱岳等设施蔬菜主产区,采取现场考察与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和讨论分析,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供领导和设施蔬菜主产区参考。
近年来,山东省设施蔬菜主产区在旧日光温室拆除改建新温室方面加快了速度,而全省设施蔬菜总面积相对稳定。据统计,目前全省日光温室约22.0万hm2、塑料大棚约26.7万hm2、中小拱棚约38.0万hm2,设施蔬菜总面积稳定在86.7万hm2左右。
根据在设施蔬菜主产区的调查,2009~2010年度,由于冬季降雪和大风危害,受损日光温室约占3%左右,受损塑料大棚约占10%左右,而中小拱棚受损较小。冬季阴雪天气和低温导致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蔬菜普遍减产,减产幅度平均达15%~20%;由于春季3~4月明显的倒春寒天气,中小拱棚春早熟喜温性蔬菜始收期推迟20~30天,喜冷凉蔬菜上市期推迟10~15天,产量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由于去冬今春我国南、北方气候均出现了异常,设施蔬菜主产区的辽宁、河北、河南,以及苏北、淮北等省和地区,设施蔬菜受损面积和程度均重于山东省,故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全国市场上蔬菜的短缺致使价格大幅度上扬。据调查,多数蔬菜价格较常年高30%左右,且高价位维持的时间明显延长。在冬春灾害性天气影响下,山东省设施蔬菜生产的优势显著,呈现出全省设施蔬菜小幅度减产而较大幅度增收的态势,与常年相比,菜农增收约8%~10%。而从蔬菜销售市场来看,蔬菜价格则比常年高得多,其原因是蔬菜运营成本增加和蔬菜营销商的收入比菜农更高一些。
2004年《山东新型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范》(省级地方标准)的发布,推进了山东省旧温室的改造和山东Ⅲ、Ⅳ型新型日光温室的发展。同时,寿光等地创建的适于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等条件下建造的土墙、下挖(下沉)式日光温室(室内跨度10~11m,脊高4.3~4.6m),采光效果改善,保温性能显著提高,其冬季最低温度较一般温室高2~3℃,这是保证温室蔬菜稳产的关键因素。
另外,设施蔬菜主产区菜农十分重视保温覆盖物的使用,力求进一步提高日光温室的保温性能。例如,寿光菜农所用的草苫,其宽度由1.5m增加至3.0m,厚度达到3cm,并基本普及了机械卷帘。而且,在草苫上加盖无纺布或双色(黑、白)防雪薄膜,既便于扫雪和防止雨雪淋湿草苫,又增强了保温效果。
近几年来,山东省加大了日光温室蔬菜系统技术和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以及群众经验的推广力度,举办了多期培训班和现场会,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省设施蔬菜主产区广大菜农科技创新意识增强,在设施蔬菜管理技术上不断创新,创造了许多有价值的新鲜经验,从而全面提升了设施蔬菜的管理水平。近年来,山东省设施蔬菜栽培管理上的技术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栽培制度不断改革。根据日光温室的性能和市场对蔬菜产品的需求,在新建日光温室和保温性能好的日光温室安排一年一大茬(9月~翌年6月)喜温性的黄瓜、番茄、西葫芦、茄子、辣(甜)椒等蔬菜的栽培,利用保温性能一般和较差的日光温室进行黄瓜、番茄、西葫芦、辣(甜)椒等蔬菜的2茬栽培(黄瓜有的一年种3茬),将冬季最寒冷季节变成茬次交替的时节,减小了深冬季节喜温性蔬菜生产的风险,并提高了全年的温室蔬菜生产效益。
②品种更新加快,嫁接苗、穴盘苗的应用快速发展。据调查,在寿光等设施蔬菜主产区,黄瓜、番茄等蔬菜约2~3年实现一次品种更新。黄瓜、茄子、甜椒、西瓜等蔬菜的嫁接苗、穴盘苗年育苗量已逾3亿株,呈现快速发展之势。
③重视设施内的土壤改良和新技术的应用。为了克服连作障碍,利用温室、大棚夏季休闲期(6月下旬~8月下旬),进行深翻、灌水、高温闷棚,或沟施秸秆、石灰氮等再结合高温闷棚,或于6月中旬~10月初种一茬夏玉米或大葱等进行轮作。膜下滴灌、微喷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应用,其节水节肥效果明显,很有推广前景。
④设施蔬菜的病虫害综合控防技术得到了迅速普及。利用防虫网、黄板、频振式杀虫灯等物理防虫措施,高温闷棚、地膜覆盖、秸秆生物发酵(反应堆)技术、选用抗病品种、嫁接育苗等农业防病措施,生物药剂与低毒、高效、低残留化学药剂相结合的防治病虫害措施等,已在设施蔬菜主产区普遍应用,从而减轻了病虫危害,提高了设施蔬菜的稳产水平。
在2009~2010年度冬春灾害性天气多发的情况下,山东省设施蔬菜主产区的县(市、区)、乡(镇)、村的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天气预报,及时向菜农传送天气预报信息和抗灾措施。风、雪灾害发生后积极组织菜农昼夜奋战,及时清扫积雪,加固防风设施,从而大大降低了损失。例如,2010年2月28日寿光市普降大雪,降雪量达到25.8mm,地面积雪逾20cm,凡坚持连夜扫雪的,日光温室无一坍塌。
在这次调查中也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教训。
①在灾害性天气的影响下,部分日光温室坍塌。据调查,造成日光温室坍塌的主要原因:一是骨架承受雪荷载能力低下,如钢管壁薄或已锈蚀,竹木结构的拱杆应用多年已腐烂而未及时更换。二是无立柱的日光温室其骨架在距温室前沿2~3m处易被雪压变形而坍塌。三是下挖式日光温室在温室前部未挖渗(排)水沟,由于温室上的积雪不能及时下滑而压塌温室。四是未及时清扫积雪,导致温室被压塌。
②在灾害性天气影响下,山东省的塑料大棚损失最大。大棚的损失,一是被雪压塌,由于骨架强度不够,或钢架大棚建造时未埋设础石,使拱杆入土下沉程度不同,导致承载力分散而坍塌;二是被大风吹跑棚膜,其原因是压膜线强度不够,或棚膜封口不严使棚内进风,在无出风口的情况下,致使风吹破棚膜。
③部分领导和菜农存有侥幸心理,雪天不及时清扫积雪,大风前未提前压好棚膜,从而受灾严重。
设施蔬菜是高产出的产业,但也是高投入和具有一定风险的产业。为了促进山东省设施蔬菜的健康发展,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提倡建造山东Ⅲ、Ⅳ型日光温室(室内跨度9~10m,脊高3.7~4.0m),并注重适当增加墙和后屋面(即后坡)的厚度(砖空心墙厚度不小于80cm,后屋面厚度不小于50cm),以增强保温性能。在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的地区,可以建造寿光下挖(下沉)式日光温室,其主要结构参数是:温室室内跨度10~11 m,脊高 4.3~4.6m,下挖(下沉)60~80cm,墙底宽4~5m,封口1.5~2.0m,在温室前要建渗(排)水沟。温室骨架可采用钢架或钢架与竹木混合结构,一般应在后屋面脊高处设后排立柱,在采光屋面前2~3m处设一排主柱(或活动式立柱),以增强抗雪灾的能力。竹木结构骨架应在3~5年内及时更换拱杆;钢架结构应及时进行防锈处理。
塑料大棚蔬菜是山东省设施蔬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塑料大棚若能实行多层覆盖(如三膜覆盖、三膜一苫或三膜两苫覆盖等),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建议新建塑料大棚宽度以8~12m为宜,棚高2.5~3.0m。国标镀锌管结构、竹木混凝土构件结构等,均应充分考虑对风、雪荷载的承受能力;钢架结构入土安装时一定要在土中埋设础石。塑料大棚在覆盖薄膜时要高度重视压膜线的设置,大风天气来临前一定要严密封好通风口和门口,防止大风吹入。
在总结近几年设施蔬菜的研究成果和群众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科学性、可操作性强的培训教材,分层次分别举办省和主产区设施蔬菜生产关键技术培训班,推广新型栽培模式、新品种、嫁接苗、膜下微灌、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控防,以及日光温室建造等新技术,提升设施蔬菜栽培管理水平和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实现设施蔬菜优质、稳产和高效。
积极选育和推广耐低温、弱光的喜温性蔬菜专用品种,尤其要加强根系发达、耐低温、抗土传病害的砧木专用品种的选育,提高日光温室冬春喜温性蔬菜抗逆能力,提升其稳产水平。通过研究日光温室冬春喜温性蔬菜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和抗逆机理,研发出提高其抗逆性的生理活性物质及其应用技术,以提高人为调控能力,减少气象灾害损失。
建议各设施蔬菜主产区(县、市、区和重点乡镇)农业与气象部门合作,加强冬春季节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提前3~5天发出预警。同时,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建立灾害性天气的应急预案,提升灾害性天气的防御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2010-06-30;接受日期:20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