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勇,谢晓云
(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46)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其命运,民族的文化或精神决定该民族的兴衰,而决定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关键因素,却是国民或社会的性格特质,是其文化。同理,一个企业要和谐发展乃至永续经营,企业文化乃是其重要基石。世界著名管理大师约翰·科特说:“没有企业文化的公司,只能是那些长期以来不断失败且预兆着继续失败的公司”。所以,企业主及其经营者均在为确保企业的持续经营,而努力营造适合企业特征的独特的企业文化。
当然,企业文化的构建不但要与其民族特性及国家方针政策相吻合,与当地社会环境相匹配,同时还要突出其相应的行业特征。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类型,其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内涵不同;同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其文化建设的侧重点也不同。但必须承认,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是企业文化,特别是矿业企业文化的生命力之所在。
矿业,从狭义来说,仅指矿产资源的采掘业;广义的矿业,则是指矿产资源的地质调查、地质勘查与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对所开采的矿产品的选别加工和部分冶炼加工。矿业不但具有区别于其他行业的发展规律和经济特征,也呈现出本行业独特的社会、文化特征。
从宏观看,矿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资源垄断行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之所在,将直接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从整个行业来看,其具有“三高一长”的特点,即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和投资周期长的特点。
微观上,就单个矿业开发项目而言,其具有严格的生命周期,其经济效益呈现明显的抛物线型。随着企业进入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其效益也呈阶段性持续变化,直至项目结束或缺乏开发价值而退出市场为止。
所以,矿业所具有的第二个基本经济特征,便是其抛物线型的周期型经济。
由于矿业企业普遍靠近山区、深入社会边远山村的客观现实,其周边的社区大多相对贫穷,经济文化均比较落后。而矿山企业经济、文化的发达程度,均与就近城市相当。其员工大多来自城镇、学校、部队或职工子弟,或经过一定阶段培训的当地居民,故矿业企业与当地农村社区相比,其社会、经济和文化均要发达得多,于是,便造就了该区域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
当然,作为具有几十年开采历史的国有老矿山,有的职工两代、三代甚至多代人均在矿山就业,其主要的至亲好友、同学也都在矿山,职工之间知根知底,职工家庭与企业社区完全融为一体,矿山也包揽了职工工作及生、老、病、死,乃至其子女的上学、就业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对应的职工,也把企业当成一个大家庭,对企业具有高度的认同和归属感,也有较强的向心力。同样,新兴的国有、民营矿山企业的员工,也都朝夕相处,吃喝拉撒、学习、休闲和业余娱乐几乎都在一起,也形成了一个独立于当地农村社区、又远离城市,显著区别于城镇企业,且相对封闭的孤岛型小社会。
我国矿产资源及其开发正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矿产品种齐全配套,但资源丰度不一;矿产质量贫富不均,贫矿多,富矿少;超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共生伴生矿床多,单矿种矿床少。在资源开发方面,我国矿业开发工业也仅处在发展阶段,规模小、管理粗放,生产个体化的矿山企业不少。由于不少小型矿山企业,他们不严格遵循矿业开发自身科学规律和相关法规,有时甚至违背矿业开发秩序,导致人与自然、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投资人与当地政府之间,以及矿山企业与当地老百姓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矿农关系日益紧张;尽管我国也有上规模、先进的大型企业,但多数一般规模不大,技术设备也较陈旧,矿产资源回收率不高,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严重。更有甚者,有些个体户及小型民营矿业企业,采取随挖即采、化整为零分散采矿、集中收购粗放生产的民采方式,不但对资源造成破坏性的浪费,还将带来严重的生态和地质环境恶果以及环境的极大污染。由于其投资人或经营者缺乏对所应承担社会责任的认识,只想赚得盆满钵满之后溜之大吉,也就酿就了长久的社会问题。
因此,我国矿业开发应遵循经济发展和矿业开发自身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致力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适度、集约开发,均衡生产,避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回复的老路,努力提高资源回收率和利用率,注重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当然,矿业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就必须以此为着力点。
文化是一套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的天性。企业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表层的物质文化,也有浅层的行为文化;既有中层的制度文化,也有深层的精神文化。而其基本内涵,则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投资人、经营者以及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追求的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
矿业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能源和原材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这样,作为承接如此重要社会职能的基础行业,就必须以“社会责任”作为矿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构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建设和谐社会、促进新农村建设又能前瞻国家经济安全的企业文化,这既是建设矿业企业文化的源泉,又是确保矿业企业可持续经营的根本。
从我国工业的发展阶段来看,目前,应是中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反哺农民的最佳时期。而作为介于第一、第二产业之间具有特殊地位的矿业,始终处在与农民、农村交织在一起的位置,所以矿业企业更应该承担起反哺农业、反哺农民,支持农村发展的社会责任,站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前沿。
集探、采、选、冶及深加工于一体的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钨金属领域是国内产业链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大型矿业集团公司。该集团把“争创一流、产业报国” 作为企业的宗旨和责任,把“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务实创新、和谐发展”作为新时期的江钨精神。近年来,在“争创一流、产业报国”的引领下,广大干部员工发扬江钨精神,克服种种困难,赢得了跨越式发展,百年国企焕发青春,销售收入由2004年1.23亿元到2009年的85亿元,实现了历史的突破,为振兴国家有色金属工业、为地方经济发展、为矿区周边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既然企业文化要与其民族特性及国家方针政策相吻合,与当地社会环境相匹配,那么,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和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特别是矿业企业,更应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作为其文化建设的理论精髓,切实担负起和谐社会的建设责任,以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减少矿业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致力于回收资源、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改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谋求人与自然、矿业与农业、矿山与周边农村社区的和谐发展。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努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华东地区最大也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民营矿业企业天宝矿业集团,把“资源造福人类,科技推动发展;整合有限资源,创造无限价值”作为企业使命,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在企业文化中的体现。
首先,应赋予其团队文化的内涵。由于矿业企业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文化特征,况且新兴矿业企业中大多员工抛家舍业,远离家庭、远离城市,共同生活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孤岛型的小社会中,有更强烈的归属需求。因此,在新兴矿业企业、矿业开发项目或老矿山的生产一线队伍中,均要倡导并树立团队的精神,造就团队的文化氛围,按照团队的模式来管理。这样,就必须创建一个具有团队特质的企业文化,其内涵应是目标包容一致,企业的发展目标不但能包容员工多元化的需求目标,而且还能与当地社区、周边村民及新农村建设等多元化社会目标相协调,在宏观上相统一;收益共享,或者说员工的收益、成长与企业的业绩、发展相协调;员工之间能互相依存、相互勉励;工作和分工上,能技能互补。对“以人为本、团队协作”的追求,也正是江钨控制集团公司的经营理念。
肩负着特殊社会责任的矿业企业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契约”,而其中又有显性契约和隐形契约之分。我们知道,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经济、是诚信经济。所以,就矿业企业的行业特性而言,其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不但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显性的契约文化,即以文化为纽带把企业所承担的国家经济建设责任、构建和谐社会责任以及建设当地社区新农村的义务以契约的形式向社会承诺,以合同方式明确资本与劳动者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员工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更应以隐性的契约文化来缔结企业和谐的小社会,让员工更具认同和归属感,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将员工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统一起来,也因此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显然,显性契约对劳动者及社会个体具有更多的强制性,而隐性文化的构建对资本则更具有约束力。这种隐性的契约,更多地表现出一种道德和精神的东西,也即企业文化的内涵。通过这种契约的建立,在企业构建一个既能体现公平又弘扬正义,既和睦共赢又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即社区亚文化。
矿业企业文化的培育,主要依靠投资人和经营者在现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框架内,在国家精神文明现代化的指导下的深远谋划,在于其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在于其与员工、社会有心栽花与无心插柳的无间合作;在于其身体力行的潜移默化,在于其兼容并包的开放胸怀;在于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体现的诚信守法、公平正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向弱势群体倾斜、注重企业与社会的融合、人与自然及社会和谐共赢的价值取向,进而达到企业无为以牧之氛围的养成。由此,使其真正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投资人、经营者和全体员工长期精心培育,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既具有民族文化和时代特征,又具有企业个性、体现企业价值观的理想信念和追求的企业文化,即企业发展的灵魂,用以推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保障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