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 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江苏水利现代化

2010-02-14 06:07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
中国水利 2010年7期
关键词:水利水利工程建设

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 黄莉新

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更好地发挥水利行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新时期、新阶段水利工作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江苏地处江淮沂沭泗流域下游和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滨海跨江、河湖众多、水系复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系特点,既给江苏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优势,也使江苏面临水患灾害的威胁。水利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江苏省正处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积极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期,也是水利改革发展不断深入、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水利工作面临着新使命、新任务。一是中央继续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为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010年中央明确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水利是扩大内需、新增投资的重点领域,肩负着新的重大使命,既要为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投资需求担当重任,又要为改善城乡居民用水条件、促进消费需求提供保障。同时,随着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可靠的水资源保障、安全的防灾减灾保证和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沿海地区水利基础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高潮。二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战略决策,为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目前,江苏正处在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市场化完善和国际化提升互动并进的重要时期。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水利行业要紧紧围绕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创新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以科技进步推动水利现代化,促进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导向,为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得益受惠,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水利必须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治水理念,始终坚持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工作方向,突出抓好城乡水环境整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饮水安全、山丘区水源建设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利工作,不断拓展水利事业的发展空间。

二、创新发展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实现水利现代化是江苏水利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既要依靠科学的治水思路和先进的技术装备,也要依靠充满活力的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我们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结合水利实践的新发展,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更富成效地推进能力建设,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以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推进水利发展思路创新,提高水利服务科学发展能力

新形势、新阶段,水利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大力推进水利现代化,全面加快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村水利建设,着力发展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和民生水利,更加注重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统筹,更加注重大中小工程配套,更加注重城乡水系整治完善,更加注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江苏省情、具有江苏特点的水利现代化之路。一是坚持以推进水利现代化为发展方向。用现代的治水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管理制度,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建设高标准的防洪减灾体系、优化配置的水资源供给体系、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保护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水利发展服务体系,为经济社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坚持以水利规划为龙头。规划是做好水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加强对水利需求的科学预测、超前谋划,及时修订、调整原有规划,充分体现规划的前瞻性、系统性和指导性,为水利发展提供有力的规划支撑和足够的项目储备。要进一步完善水利现代化规划,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健全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精心组织编制“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突出发展重点,落实发展举措。加强分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逐步完善规划体系,为江苏水利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科学保障。三是坚持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防洪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革齐抓,努力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水利协调发展。四是坚持以水利信息化为支撑。积极把握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把信息化技术集成应用于水利行业,增强水利工程的系统功能、水资源管理保护能力以及水行政部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水利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的信息化引领和带动水利的现代化。五是坚持以水利科技创新为动力。按照现代水利发展的现实需求,突出水利事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大力实施“科技兴水”战略,健全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应用技术研发和先进技术运用,加快水利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提高科技在水利发展中的贡献份额。

2.推进建设管理制度创新,提高水利工程投资效益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提高工程立项的科学性、工程建设的规范性和工程投资的合理性,努力实现工程投资效益的最大化。一是推行规划许可制。实施规划同意书制度,加强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严格按规划实施,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调控作用,切实提高水利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以规划成果来规范社会涉水活动。二是推行竞争立项制。按照合理、急需、必要的原则,通过竞争立项,严把水利建设计划项目立项关,建立专家参与的民主决策机制,实行阳光操作,扩大范围,择优立项。三是推进投资控制制。积极推进公开招标确定设计单位,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突出建设重点,降低工程造价。工程建设不得擅自变更设计,不得擅自增减建设内容,严格控制工程投资规模。四是推行资金保障制。严格实行配套资金承诺制度,定期通报地方配套资金到位情况,实行地方配套资金到位与项目立项挂钩,确保水利工程建设配套资金足额到位。五是推行绩效评价制。对照工程建设目标,加快项目验收,建立水利工程绩效评价制度,对工程建设及其效益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

3.推进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机制创新,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

要围绕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服务民生能力为重点,创新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机制,通过政策推动、典型带动、奖惩促动、部门联动,加快推进农村水利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水平。一要健全分级管理机制。根据工程规模和受益范围大小,实行县、乡、村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跨乡镇的农村水利工程由县(市)负责建设管理,跨村的由乡级负责建设管理,村内的由村级负责建设管理。省、市、县要通过扶持重点工程建设等措施,大力支持农村水利建设。二要健全多元投入机制。正确引导受益农户加大投入,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投工投劳。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农村水利建设,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户自愿投入为基础、其他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三要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区分农村水利工程类别,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管护标准,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资金,建立不同的农村水利工程管护模式,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农民用得起、长受益。

4.推进水利管理创新,提高水利工程综合效益

要切实加强水利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体制健全、机制合理、法制完备的现代水利管理制度。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贯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推进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纳污总量“三条”红线管理制度。落实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加快水资源监控系统建设。加快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深入推进八大高耗水行业节水行动,确保完成年度万元GDP用水量下降4%的目标。在水工程管理方面,严格河湖的水域管理和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推行河湖水域占用补偿制度,维护江河湖泊的健康生态。在提高公益性水利工程政府保障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经营性、资源性水利工程管理改革力度,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市场,降低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成本,提高安全可靠运行水平,加快建立既保障水利工程安全、又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既有政府扶持、又有市场活力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在水环境管理方面,健全完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提高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加快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按照“两个确保”的治理目标,科学调水引流,加大蓝藻打捞与处理力度,加快生态清淤和入湖河流疏浚整治,加强“湖泛”的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促进太湖水质的持续改善。在水行政管理方面,加强水利政策法规建设,完善现代水利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坚决制止擅自侵占河湖工程、水面的现象,严厉打击非法采砂等水事违法行为。强化水利执法监督,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普法宣传和水法制教育,增强全社会水法制观念。

5.推进防汛防旱应急管理工作创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防汛防旱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创新防汛防旱应急管理工作,努力实现指挥决策科学化、应急处置规范化、防汛抢险专业化。一是指挥决策科学化。利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运用先进的防灾减灾、水资源调度决策理论和经验,加大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力度,提高预测预报预警水平,实现气象水文实时监测、信息传输及时高效、汛情灾情准确反馈、工程运用优化调度,为科学指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应急处置规范化。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对应不同灾害响应级别明确具体责任单位,确保启动响应后相关部门和人员迅速到岗到位。结合水情、工情变化和各地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防汛预案,定期开展预案演练,切实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防汛抢险专业化。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强化培训演习,增强实战能力,确保拉得出、抢得住、打得赢。按照分级储备的原则,及时增储补足防汛抢险物资,保证防汛抢险需要。

三、切实加强新时期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

做好新时期的水利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迫切需要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科学统筹安排,创新工作举措,狠抓措施落实,促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切实加强领导。坚持把水利工作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位置,严格目标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及时协调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水利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积极开展水利现代化建设试点县(市)创建、农村水利标准化县(市)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水利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水利事业发展。

第二,加大投入力度。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当年本级财政可用财力的2%~4%用于水利建设。继续收足用好防洪保安资金、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费和南水北调基金,认真落实城市建设维护税15%用于城市防洪建设、土地出让金纯收益15%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水利建设的政策,保证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逐步建立多元化水利投入新机制。

第三,强化督促检查。严格执行基本建设各项规定,切实加强水利投资项目的管理,管好用好水利投资,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水利建设投资,要严防用于不符合规定投向、不符合管理要求的项目,严防盲目铺摊子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防滞留、挤占、截留和挪用项目资金。全面推行水利重点工程纪检监察派驻制,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关口前移、主动介入,实行全过程监督。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对重要岗位人员的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对违法违纪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实现水利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团结拼搏、积极进取,奋发努力、扎实工作,全面推进水利改革创新,着力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在新的起点上谱写江苏水利事业发展新篇章。

猜你喜欢
水利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