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笑春
(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资产管理部,山西 太原 030008)
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从2003年开始实施对生产科研能力、产品生产能力、生产线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完成了15项专项改造项目。新增固定资产设备1 400余台,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设备整体装备水平。为了有效发挥设备效率,创建了一套设备信息化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来实现设备立体管理的新模式。
目前公司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已初具规模,设备基本信息已输入计算机,根据分析指标的需要,可按照设备统一编号、年限、设备分类、安装单位等进行数据排列汇总。设备管理各项业务通过计算机实现增加、减少、领用、退库、报废、调拨和账务处理,实现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依设备与生产的关系建立台账,进行分类管理,创建了A类重大精稀设备、B类重点设备、主要生产设备、关键工序设备、同类型设备、辅助设备等设备台账。实现了设备资源优化配置和按需调剂的运行机制,发挥了资产的最大效能,为设备基础管理奠定了基础。
设备实物展示图片的信息录入,填补了过去台账管理没有实物图例的空白,可对设备及所包括的辅机进行全方位展示,快速浏览设备的构成及安装位置、形态,只要输入设备编码,便能轻松获取所要查找的设备影像立体资料,直观了解设备现场状况。
其主要包括备件库存明细账目及出入库账目管理、备件消耗及经济指标统计分析。实现可随时查询并及时提供备件储量和资金变动信息,编制备件技术资料,将备件的使用信息与设备消耗备件相对应,确定通用关系,建立动态备件卡片,随时掌握备件消耗情况,对易损备件提前做好预订工作,增加储量。对关键部位、重要程度高且价值高的备件实行一对一储备,保障生产需要。对已淘汰的设备及备件和超储积压备件,通过报废、调剂及时处理,降低备件储备和减少资金占用。
设备档案记录着设备从购入到使用直至报废的一生所有资料,每台设备都要建立1~2套档案,内容包括设备使用说明书、出厂合格证、装箱单、设备结构图、电路图、安装图、设备检修记录、设备操作规程、精度检测记录等相关资料。实现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将大大提高档案资料查阅能力,提高技术文档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率,对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分析、查找存在问题、进行故障排除和设备管理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设备综合管理是指企业对所需要的主要生产设备的调研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重点是抓好设备的前期管理,特别是关键生产设备,公司资产管理部从设备立项开始参与其中,从专业上为选型把关,遵循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原则,对设备的可靠性、适用性和安全性提出要求,严禁发生因选型不当或盲目抉择造成新增设备低效、闲置、不适用等问题,避免了原来轻视设备的前期管理,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纠纷不断的情况,实现了管理的良性循环。如之前为特种橡胶制品分厂购置面具气密测试装置时,由于前期管理不到位,致使购回的设备操作繁琐、使用效果不稳定,被使用单位弃用,给企业造成损失。
为使设备现场规范化、标准化,坚持开展设备现场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活动,做到清扫污物垃圾、合理摆放工具、定置管理、彻底擦拭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现场每台设备按安全质量标准进行考评落实,防止了设备隐患。分厂组织人员定期进行设备巡视,资产部检查人员每月进行检查,每季度组织全体机电员分组检查,有效消除设备隐患,保障管理制度执行,促进设备完好运行,确保设备的合理安全操作。
在设备管理中,发现一些生产单位对设备日常维护保养不够重视,导致设备故障频发,加速了设备的损坏。为此,加强了设备维护保养管理,要求各生产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把提高生产产值和保障设备维护放到同等位置,每月抽出两天强制停产,组成由操作人员、点检人员、维修人员共同参与的立体维护管理网络,对设备进行全面系统的维护保养。倡导爱护设备、按规程操作设备、文明生产的风气。
高素质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严重短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一些新购进的先进设备无人或只有极少数人会使用,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解决人才短缺和留住人才是企业当务之急。开展多种形式和渠道的培训工作,选派优秀操作工人、检修人员到技术合作单位进行培训;聘请优秀技术专家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与经验交流,采取师傅带徒弟、技能操作比赛等形式为企业发展选拔人才,储备后备力量。对有突出贡献、做出优异成绩的操作工人大幅度提高工资待遇,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培养了一大批高新设备的操作和维修技能人员。
企业的生产成本中能源消耗占了很大的比例,公司近几年通过更新改造,使能耗水平有所降低,尤其是通过“汽改电”改造项目的实施,使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如一些分厂过去采用蒸汽加热的方法生产产品,由于输送距离遥远,管线热能损失严重,造成了热力的浪费。企业经过研究和论证,决定采用由电加热代替蒸汽加热,实施“汽改电”更新改造项目。2009年完成改造后,使零部件分厂、特种橡胶制品分厂、橡胶制品分厂年节约能源资金200多万元。
在完善设备检查过程中,发现占企业设备三分之一的非标设备没有检测标准,在检查中无章可循。因此,为将非标设备列入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制定了一整套非标设备的企业标准,从而更好地指导设备管理的监督考评工作,2010年6月第一批非标设备检测标准已完成。
通过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融合设备现场管理,利用经济责任制把设备现场工作落实到实处,加强监管力度,实行设备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提升企业设备管理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