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圻,刘洋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6)
现代港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将世界主要的陆地和海洋连接起来,并且以全新的方式直接或间接改变与其相关的城市、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环境。港口的发展面临来自三个方面的推动力:经济全球化的宏观环境,行业内外的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和社会进步,以及港口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这意味着21世纪的港口在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必须做好迎接挑战和随时改变的准备。21世纪现代港口的功能正在继续向物流整合的方向推进;而那些走在前列、业已成为现代物流基地的国际大港,正在进一步向前发展,并萌现出向第四代港口过渡的迹象。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论述第四代港口的定义与特征,探讨第四代港口对我国港口建设的重要启示,以期为中国特色的港口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纵观世界港口的发展历史,第一代港口是传统的运输中心,“运输”是其主要功能;第二代港口成为运输、商业、工业中心,“多元”成为其象征;第三代港口配合跨国海运公司从全球承运人向全球物流服务提供者角色的转变,参与物流策划与组织,其核心功能在于“物流”,被喻为“国际贸易的后勤总站”[1]。现代港口总的发展趋势是继续向第三代港口全力推进,其中一些条件成熟的港口将进一步发展,向第四代港口的更高层面演进升级[2-5]。具体而言,现代港口的主要发展趋势是:
1)码头泊位规模化,即在港口的自身建设上,呈现出进一步走向深水化、大型化和专门化的发展趋势。
2)港口布局网络化,即在港口的地理布局上,呈现出主辅相配、纲举目张的网络化发展趋势。
3)港城关系一体化,即在港口与所在城市的关系上,呈现出规划、建设与布局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4)港口腹地协同化,即在港口与经济腹地的关系上,呈现出围绕港口这一物流基础平台而协调化的发展趋势。
5)港口经营竞合化,即在港口与港口之间的关系上,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并且以竞争为主导的发展趋势。
6)技术结构高新化,即在港口的技术结构上,呈现出管理技术信息化、控制技术智能化、位移技术高效化和环保技术绿色化的发展趋势。
7)功能结构基地化,即在港口的功能定位上,呈现出从“多元化”向“基地化”方向转变的发展趋势。
第四代港口是第三代港口继续向前发展、在港口功能上出现突破性提升的结果。在此意义上,超越了现代物流基地概念的第四代港口,应已跳出被动的提供后勤服务的旧框架及作为现代物流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的旧概念,而是通过与所在城市及经济腹地经济一体化的港口所拥有的强大的综合力量,将生产、销售与运输等资源整合和配置在一起。
第四代港口是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经贸决策和组织各类经济活动的前方调度总站,它突破了第三代港口的物流功能,而实现了积极有效地汇聚、配置资源的经贸功能。
成为第四代港口,必须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1)拥有广阔直接的陆向经济腹地。第四代港口应该具有广阔的、交通捷便的经济腹地,特别是具有广阔的、直接的陆向经济腹地,其主动策划、组织和处理的直达国际贸易物流量(尤其是国际集装箱物流量)巨大。第四代港口不仅应该拥有以远洋直达干线方式直接和有效消化其经济腹地全部物流量的能力,而且由其辐射所形成的各类产业链和运输链应该具有相当广阔和纵深的发展空间。唯此,第四代港口才能拥有足够的可供配置的资源,才能有效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策划和国际经贸决策。通过直接处理腹地内巨大的物流量,第四代港口能够使经济利益最大限度地保留在本国(本区域),从而加强本国(本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最低的成本,还避免了因将货物交由外国港口中转而给本国造成的利益的流失。因此,未来拥有第四代港口的国家(区域),其腹地内的物流量将尽可能地汇集到该第四代港口,以实现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利益最大化。对于港口而言,成为第四代港口,不仅意味着巨大的物流处理量,更意味着庞大的经济牵动力。
2)与所在城市融为一体。第四代港口与所在城市应该而且必须融为一体,并以港口为核心来规划和发展整个城市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即城市的规划要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就是这个城市本身。这座城市整体上或本质上就是一个“大港区”,港口则是一个“大城市”。此外,城市的政策环境要以港口为中心展开,城市的政府、管理部门、相关产业乃至普通市民都是港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产业集聚也围绕港口开展。只有港口和城市融为一体,才能使第四代港口充分拥有主动的、位于前台的组织和配置其腹地的经济贸易活动的功能。
3)具有现代化港口的最新技术和服务特征。第四代港口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理念下现代化港口的一切技术和服务特征,主要有:
①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航道与码头设施;
②密集的全球性国际直达干线和发达的交通物流网络;
③内外捷便、联结全球的公共信息平台;
④以港航业及其辅助服务业为核心的经济活动与交易中心;
⑤高效、敏捷、优质的服务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⑥涵盖整个城市的临港产业;
⑦国际区域性总部经济;
⑧各种与之配套的服务系统与政策法律环境。
通过对第四代港口的定义和特征的分析,可以概括出第四代港口对我国港口建设的几点重要启示:
第四代港口必须有广袤的陆向腹地作为支撑,未来应该会出现在欧亚大陆、美洲大陆、非洲大陆和澳洲大陆等幅员辽阔的陆域;而传统的海向中转港口今后将会相对式微。今后随着国家、地区、港口的发展以及政策和物流体系的完善,基于保护本国、本地区经济利益的出发点,国际上通过别国港口中转的海运物流量将越来越少,而越来越集中于若干由陆地交通运输系统连接,且条件充足、能力强大的本国或本区域的第四代港口。一些缺乏良好的地缘经济条件、过度依赖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为之提供喂给性或中转性物流的港口,在周边陆向腹地型港口的能力尚不足以独立配置本腹地内的物流量时,可以通过吸引这些物流来提升自身港口及所在城市的地位;但是,当拥有广阔腹地的港口逐渐向第四代港口的方向发展,并达到能够直接配置腹地内的货物而不需要借“他山之石”的时候,它们就会拥有直接配置资源的绝对优势,其所在的地区和国家就必然会获得国际竞争优势。
广阔、纵深的陆向腹地是我国港口的天然优势,而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又生成巨大的物流量,因此,大力发展本国市场、吸引周边陆上国家物流,是我国港口向第四代港口迈进的首要任务。第四代港口建设不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事倍功半的吸引海向腹地中转,而应该放到培育、吸引陆向腹地物流上。只有那些拥有广阔腹地、大量货源,并且能够直接配置这些货物,经由密集的主干航线将货物从本港发送至异域他乡的终端港口,才有可能成为第四代港口。一个港口如果没有能力配置货物,而只是把货物送到其他的大港再中转出去,必然成为支线港或喂给港,从而失去了发展成为第四代港口的资格。
从某种角度来说,第四代港口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往往具备硬件和软件上的条件、能力和优势,而且是港城一体化的延伸——港口和区域一体化的产物。这为其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和流通要素、发展成为第四代港口提供了有利的必要条件。
既然建设第四代港口不能也不必寄希望于一味吸引外国的货物到本国中转,那么我国港口建设就应继续加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点培育陆向腹地的国际贸易物流,发展具有雄厚的国际竞争实力的资源配置型港口城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外贸物流,本身就是国际贸易物流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当这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经贸市场中占重要地位或比重的时候。因此,我国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应该把握住本国外贸进出口量巨大的中国特色,充分应用对世界经贸活动和国际经贸市场影响深远的“中国因素”。一方面,通过加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使其向第四代港口转型,提高我国港口的地位;另一方面,港城合一的国际航运中心也有责任策划区域性的经贸活动,在世界经济架构里起到主导作用。
第四代港口的特征决定了不是所有第三代港口都有可能发展成为第四代港口,也不是所有第三代港口都有必要发展成为第四代港口,只有其中少数几个陆向腹地巨大、外贸物流众多、交通运输成本较低、且其所在城市拥有重要的国际经贸影响力的港口,才有必要和能力发展成为第四代港口,否则就会造成资源浪费、结构失衡、效益低下。因此,我国应进一步优化港口布局,将港口规划与区域发展相结合,使港口在空间、规模和功能上的分布更趋合理。尤其应避免港口之间的恶性竞争,避免一拥而上地建设“第四代港口”。
现代港口正在由全力发展完善第三代港口向第四代港口迈进,将超越第三代港口的物流功能,由保证经济活动顺畅完成的“后勤服务总站”转向推动经济活动有效运作的“前方调度总站”,不仅担当链接世界性和区域性生产贸易和消费的中心纽带,而且成为主动策划和积极参与上述经济活动的操作基地。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虽然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第四代港口,但一些国际大港已萌现功能升级的趋势。而能够发展成为第四代港口的港口,必然拥有广阔直接的陆向经济腹地,是港城一体化的经济体,并且具有现代化港口的一切技术和服务特征。第四代港口对其所在的国家、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带动和推动作用。可以预见,那些在21世纪新的世界港口格局中脱颖而出的超级枢纽港,将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经济供求关系。建设和发展第四代港口,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的港口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鉴于第四代港口的定义和特征,我国港口建设应1)注重发挥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和吸引陆向腹地物流;2)进一步加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国际航运中心港口城市发展成为第四代港口培育良好的环境;3)理性看待第四代港口,进一步优化港口布局,避免港口之间的恶性竞争。
[1]UNCTAD.Port Marketing and the Challenge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Port[R].1992.
[2]UNCTAD.The Fourth-Generation Port[J].Ports Newsletter,1999(19):9-12.
[3]孙光圻,刘洋.现代港口发展趋势与“第四代港口”新概念[J].港口现代化,2005(6):16-21.
[4]Paixao A C,Marlow P B.Fourth Generation Ports-A Question of Agi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Logistics Management,2003,33(4):355-377.
[5]真虹.第四代港口的概念及其推行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5(4):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