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速
大连铁路卫生学校专业基础教研室(116001)
所谓学科德育渗透,就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德育渗透是重要的教学原则,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永恒主题[1]。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高素质护理人员的重要任务,卫校护生现阶段仍是我国护理行业人员构成的重要部分。随着高中扩招以及高等护理专业的迅速发展,中职教育受到了严重冲击,出现生源质量差,学生学习困难甚至厌学等状况,因此,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更显得重要而紧迫,而把德育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谈一下我们在医学基础课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体会。
心理学实验证明,对于灌输教育过于明显,强度过大,容易让人感到自己的选择自由受到限制,容易激起对这种信息的抵抗。传统的德育教育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已不适应新的时代环境。而渗透教育作为一种含而不露的教育模式[2],没有滔滔不绝的直述道理,也没有引经据典的直率劝导,更没有强行接受的意图,而是把教育的意向与目的“隐藏”在学科知识介绍的载体中,论道而不说教,述理而不生硬,使富有教育意义的哲理通过为受教育者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悄悄进入受教育者的心田,在其心灵深处积淀下来。由于受教育者在愉悦、兴奋、暗示等情感中无意识获得熏陶和感染,不知不觉地走进教育的意境,因而极少引起逆反与抵触。
医学基础课程在新生入学后便依次开出,若融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将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使他们及早受到教育和熏陶;了解自己的岗位责任;对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救死扶伤的精神有重要意义。
常言说:教书育人。教书育人首先要教好书,离开了“教书”,“育人”似乎成为“满纸空言”。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细心研究学生,并根据学生的特点研究教法。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才会有高水平的授课,这是教师敬业精神的体现,是教师身先垂范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师德的具体体现。教师在课前耗费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心血,都会在课堂的字里行间反映出来。试想在一堂言语不畅、内容生硬、照本宣科的教学中,怎能张得开口去教育学生?如个别教师为了图方便,还用着布满文字的Word文档去教学;还有的教师不考虑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夸夸其谈,学生好似“云里雾里”,这种情况下去教育学生又有多大的说服力?所以,德育渗透教育必须以教师娴熟的业务知识和较高水平的教学艺术为基础的。没有好的教学效果就谈不上渗透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好感,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应。
当今的德育教育推出“隐性课程”的教育理念[3],它是由美国教育家杰克逊1968年在其专著《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的:指无需在课堂中讲授,也无需在集会中灌输,但总能传递给学生的那些东西,也可以理解为“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而教师的模范作用是隐性课程的重要内容。
正所谓“师者,范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仿效的对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以自己厚重的知识、娴熟的技能去影响学生,他的道德情操、生活态度、工作作风、举止仪表都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我们的教师是否认真的上好每一堂课?课件做的是否认真、精彩?实验操作是否娴熟利落?能否及时、认真的批改作业和实验报告?能否认真的解答每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否发自内心的关心每一位学生?这些点滴小事,学生都会看在眼里,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模仿。因此,教师的表率作用是对学生的最好教育,是任何其他教育因素都无法替代的。
鲁迅说过:“教育是根植于爱的”。著名教育家夏丐尊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爱心是教育的原动力,爱不仅体现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更是一种崇高的责任和使命,爱也是文明社会寄予教师的职业要求,只有教师爱业,才能做到敬业、勤业、乐业、精业。爱可以让教师的胸怀宽广,心灵净化,道德境界不断升华。正是因为有了爱,教师才会发现中职学生的可爱之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他们交流情感,做他们的朋友。爱学生,教师可以正确面对他们的错误,选择恰当的方法批评教育学生,而不是讽刺挖苦;爱学生就会及时客观的表扬学生,激励学生进步;爱学生就会关心体贴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爱学生我们的教学就会因材施教,就会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充分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体现人文关怀。当学生第一次接触尸体标本时,我们的老师总会耐心的开导他们,帮助他们消除畏惧心理;做生理实验时,不论是听心音、测量血压还是捉拿动物,我们的教师总是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指导学生。一次做血型测定实验,一名学生也许是出于一种心理安慰,提出要采老师的血,这位老师欣然同意并耐心指导他,操作成功了,这名同学很高兴,没有想到的是,老师的这一举动叫周围很多同学感动,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爱以它的感染力,像一股清泉,流淌在师生的心田。
卫校学生大多初中毕业,入校后就接触医学课程,由于医学课程信息量较大,理论抽象,部分学生因学习困难而产了消沉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注意结合生活、结合临床实例,这样不仅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方便理解,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比如,生理课介绍去甲肾上腺素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引起血压升高,所以,临床上可作为升压药,但用药时不宜皮下或肌肉注射,只能静脉给药;在教师的启发下,当学生明白了去甲肾上腺素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可以导致组织坏死时,感到很惊讶,并牢牢地记住了这个知识点,同时理解了给药时还应注意给药速度并注意观察皮肤颜色改变。类似的例子桩桩件件,叫学生触目惊心,他们深深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也领悟到只有学好医学基础知识,才能做好临床工作,掌握好为患者服务的过硬本领,否则不仅谈不上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甚至可能给患者造成伤害。学习目的明确了,同学们学习热情也提高了,尽管有些很抽象的知识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是他们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把知识先记忆下来,他们相信老师的话,总有一天,当他们接触到临床时,他们会逐渐明白这些道理的。
医学基础课程是学生感觉学习难度最大的学科,尽管大多数学生都渴望取得好成绩,但知识的掌握大多是死记硬背,不能理解。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认真研究教材,处理教材,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走出教材去讲解,然后再回到教材去认识,在时学生学“懂”上狠下功夫;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常带领学生逐字逐句的分析教材,引导他们认识什么是关键词,什么是关键句子,什么是修饰词;怎样能记得住,怎样记得牢;我们经常解释着:因为什么……所以什么;我们时常用假设让学生去思考;为了一个概念,我们画上概念图去说明,为了一个繁杂的知识点,我们用示意图来讲解;学生不明白的抽象知识,我们找来图片资料或做出动画,通过形象教学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传递着医学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就这样,学生们由茫然变得有了思绪,由不理解到理解,他们还学会了医学知识的描述、表达和总结,学会了分析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联系,为学好护理专业课奠定了基础。
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为医之本,它体现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崇高的道德情操。卫校作为培养护士的摇篮,有责任和义务对护士进行医德教育,因此我们将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与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讲授[4],如讲授影响静脉回流因素时,通过分析长期卧床患者下床时由于静脉回心血量的减少,会有头晕眼花甚至晕厥等症状,教育学生要关心、体贴患者。结合脑组织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的情况,切入发生气道异物时必须争分夺秒的抢救患者。讲授吞咽功能时,结合老年人的吞咽障碍,提醒学生护理患者时要细心、规范,防止呛咳而引发吸入性肺炎。这些实例使学生明白,在维护患者健康,挽救患者生命的过程中,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位护理人员,只要加入了护理队伍,就负有为患者健康服务的道德责任。护理工作尽管繁忙、辛劳,可他们的付出常常感动患者,受到大家的敬重和爱戴,因为护士的职业是崇高而神圣的。医学基础课德育渗透使学生及早地熟悉并热爱护理工作,同时促使他们在校期间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为把知识转化为临床工作的业务能力而努力。
慎独是指护士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认真工作、规范操作的一种高尚情操,它是护理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和标准[5]。慎独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要求护士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自我监督、自我反省的境界,还与长时期养成的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及严格的规范操作意识有关。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教育学生:医学是生命的科学,医护人员和患者打交道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懈怠,在讲授血型时,我们以凝集反应的严重后果为切入点,告诫学生输血事关重大,一旦误输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因此,任何时候都要依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操作,任何随意性和不规范的操作都可能引发医疗事故。在讲授药物应用护理时,我们向学生说明一种药品对某些患者起治疗作用,而对其他患者可能是毒性作用;同一种药物对同一患者给药方法不同作用亦可不同(如氯化钾),因此护士不论是在日常工作或单独值班时,每次用药发药前必须做到“三查七对”,以确保用药的准确无误。在生理实验课上,我们还结合血型测定实验,通过“一人一针”的无菌操作、动物实验后的器械清查、规整摆放等操作教育学生做事情要井然有序,要养成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要有严格规范的操作意识,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按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办事。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教书必须育人,教书能够育人,把德育教育渗透在医学基础等学科的教学中,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事业,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 ,使他们逐步成为为祖国和人民,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的神圣天使。
[1]吴凤莲.论高等职业教育学科的德育渗透[J].广西教育,2008(12):24-25.
[2]彭小兰,童建军.德育视域中的隐性教育生成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9(2):131-137.
[3]陈碹.深化德育的渗透教育需要重视隐性课程的建设[J].科技信息,2009(15):142.
[4]王晓宏,魏荣.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原则探析[J].医学与社会,2009,22(7):62-63.
[5]贺莲.护士慎独意识的伦理思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