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武,徐丽丽
(1.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2.牡丹江市农业局)
本标准规定了蕨菜种植的生态环境、种苗培育、栽培措施、采摘方法、标准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我省林区蕨的栽培质量管理。
我省山区阳坡、半阳坡、稀疏的针阔混交林下、林缘或林中空地。
壤土和沙质壤土,土层厚度≥15cm,疏松肥沃。
不耐干旱,对水分要求严格,含水率30%~35%以上,栽植田间水分应保持在25%~40%,排水良好。
早春栽植,郁闭度0.3~0.6。光照充足时,生长发育快,植株粗壮。
既耐高温,也耐低温,32℃高温仍能正常生长、发育,在-36℃的低温下,宿根也能安全越冬,幼嫩叶在-5℃以下才遭冻害。当土层10cm处,平均温度达5℃时叶芽开始萌动,气温15℃、地温12℃时,叶片开始迅速生长,孢子发育适温25~30℃。
3.1.1 宜交通方便,有喷灌条件,劳力充足。
3.1.2 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地下水位≥1.5m,水质符合GB 5084-92二类标准和GB/T 18407.1-2001中的3.2.2的规定。
3.1.3 土层厚≥30cm,pH值5.0~7.0,质地为沙壤土或壤土。
3.1.4 忌风口、霜穴、雹带,地表浸淹或地下水浸渍地,栽培环境符合GB 3095-99二级标准和GB/T 18407.1-2001中的3.2.2的规定。
3.2.1 苗圃施基肥。整地、作床前施腐熟的有机肥40000~65000kg/hm2。
3.2.2 苗圃整地。春、秋结合作床,翻地20cm以上,粑细整平后,按规格挂线作床。翻地时不将底层冷浆生土翻上来,田间持水量>70%时不宜整地。
3.2.3 作床
3.2.3.1 作床前充分碎土、清除残根、石块、拌匀粪肥。
3.2.3.2 作床规格:床面宽 110cm,步道宽50cm,床高≥15cm,床长20~30m或与作业区同长,做到整齐一致。
3.2.3.3 床内无直径1.5cm以上土块,搂平镇压床面。
3.2.3.4 不宜重茬。
3.3.1 根茎采集
3.3.1.1 采集时间。一般在秋季叶枯后或早春萌动前。
3.3.1.2 采集方法。平镐、沿地径刨深约10~25cm,根茎尽量挖长些。
3.3.1.3 质量标准。根茎粗壮,芽无损伤。
3.3.1.4 根茎贮藏。在上冻前直接栽植或假植于背风向阳处或地窖中,待翌春栽植。
3.4.1 时间。4月下旬~5月上旬。
3.4.2 栽植方法。直接进行定植,在作好的床上开沟10cm,植入根茎,根茎接续摆放,芽距30~50cm,然后覆土厚7~10cm,再盖些树叶或干草等。
3.5.1 孢子的采集
3.5.1.1 采孢时间。一般在7~8月份,当孢子囊由绿色变为深褐色成熟后即可采收。
3.5.1.2 孢子采收方法。用干净剪刀将带有成熟孢子囊的叶片剪下,放入干净光滑的袋中,密封折叠,并放置1~2d,使绝大部分孢子散落到纸袋里,然后再打开纸袋取出叶片孢子囊壳等杂质,将孢子收好以备播种。
3.5.1.3 孢子贮藏。当年采种置于4℃条件下贮藏,次年春播,低温±5℃条件下,可延长至22个月左右。
3.5.2 孢子的播种
3.5.2.1 播种时间。每年2月上旬。
3.5.2.2 选择培养基。可选择草炭土、腐殖质或泥炭和河沙混合土作为基质,基质过20目筛后,用800~1000倍多菌灵等消毒处理。
3.5.2.3 室内播孢。播种前一天把准备好的基质培养容器放在浅水中充分湿润,将处理过的孢子倒入盛水的喷壶中,摇匀后均匀喷洒在培养基质上,需孢子1g/m2,播种后用纸将苗床盖好。
3.5.3 孢子的培养
3.5.3.1 培养温度。将容器放在温床或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保持在25℃左右。
3.5.3.2 土壤相对湿度。土壤相对湿度为100%、pH6.5~7.5、光照每天4h以上。
3.5.3.3 培养时间。一般15~30d就能出现隐隐的绿色,表明孢子已经萌发,可撤去覆盖纸。
3.5.4 孢子育苗管理
3.5.4.1 孢子萌发后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每天喷雾2次,连续7d,之后每天浇1次水,土壤含水率保持在80%以上,20d以后形成幼苗。
3.5.4.2 孢子萌发后每天保持5000 lx以下的散射光。
3.5.4.3 当幼苗高生长至6cm左右时,可按6cm×10cm的株行距进行第一次移栽,仍用同样的基质,温床培养。
3.5.5 幼苗定植.6月上旬,按株行距10cm×15cm移植到室外苗床上。
3.5.6 田间管理
3.5.6.1 架庇阴棚。庇阴棚高50~60cm,宽120cm,庇阴80%,8月下旬撤除庇阴。
3.5.6.2 灌溉与排水。栽后立即浇水,天气旱时适度浇水,田间持水量40%~70%。
3.5.6.3 除草与松土。应采用手工或机械除草,同时清除病苗、死苗,保持圃地土壤疏松、清洁、无杂草。
4.1.1 土壤水质应符合GB 5084-92二级标准和GB/T 18407.1-2001中的3.2.3的规定,应排水良好,不积水。
4.1.2 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99二级标准和GB/T 18407.1-2001中的3.2.3的规定,气候应避开霜带或霜穴。
4.1.3 土壤质量应符合GB 5618-95二级标准和GB/T 18407.1-2001中的3.2.3的规定,土壤应肥沃、深厚、湿润。
4.1.4 适宜的立地条件。选择阳坡、半阳坡,郁闭度为0.3~0.6,山坡中下腹,坡度 8°~15°,排水良好的针阔叶混交林下、林缘或林中空地。
4.2.1 清林。杂草灌木丛生的林地,整地前先清林、割草,林地内的目的树种幼苗、幼树全部保留。割带3m以上,保留带2m以内,将割下的灌木堆积带两侧。
4.2.2 整地方法。先铲除草皮,深翻20cm,作大垅宽60cm或做床长10m、宽1.1m、高10~15cm,时间为前一年秋季。
4.3.1 蕨苗准备
4.3.1.1 孢子培育的苗,苗高10~15cm,带土坨。
4.3.1.2 培育的根茎或临时挖取的根茎,茎粗0.7cm以上,每段上具芽1~2个以上,根茎用量:100kg/667m2左右。
4.3.2 栽植密度。株行距30cm×50cm。
4.3.3 植苗时间。早春土壤解冻后,蕨菜萌发前,顶浆栽植。
4.3.4 栽植点配置。三角形。
4.3.5 栽植方法。开沟深10cm,将根茎或孢苗斜向平摆于沟内,可随摆随将根茎用手压实,在一个床面(垅)摆完后覆土10~15cm,覆土后立即压实,并浇透水。最好再覆盖树叶或干草保湿。
4.4.1 中耕除草。蕨菜栽植第一、二年应及时进行2~3次割灌、除草、松土。
4.4.2 灌溉与排水。在蕨菜生长期间应多次灌水,使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同时如有积水,应及时排除,以免引起根的腐烂。
4.4.3 遮荫。保持适当的庇阴,最适宜的郁闭度为0.4~0.6,也可搭建遮荫棚进行遮荫。
4.4.4 施肥。可视土壤肥力施加氮肥、钾肥、磷肥、农家肥或生物肥,每667m2可施腐熟的鸡、猪粪5000kg、草木灰150kg,混拌均匀后用作床土底肥。追肥每667m2追施人粪尿1500kg或尿素10kg,可结合浇水多次薄肥,可采1次施1次肥,施肥在采收后2~3d进行。
4.4.5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应符合GB 18406.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和GB 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5月中旬~6月下旬。
当蕨菜生长到20~25cm左右、叶片尚未完全展开而呈拳勾状时既可采摘。应符合GB 18406.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第一年只采收1次,以后每年采收2~3次。
采收1次后,7~10d可采收第2次。
可用刀割或用手掐,要尽量贴近地面,不要连根拔,同时将同等长度的蕨菜分类扎把,装入筐内,上面覆盖少许杂草,不要挤、压、碰。原则上当日采集当日加工或交售,防止拖长时间促成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