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艳
重度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病情严重、发展迅速、常合并严重的多发伤、失血性休克,病残率和病死率极高。随着交通、建筑业的发展以及运动、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的频发等,发病率逐渐增高。患者由于不能正常进食,因此有必要通过鼻饲直接向肠道内提供营养,以维护肠道正常功能,促进内脏组织细胞复苏,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1]。但鼻饲如果方法不当,也会引起胃潴留、反流、误吸、呛咳、堵管等不良后果,影响到患者康复。为了探讨有效的鼻饲护理方法,我们对101例重度颅脑损伤鼻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从2007年3月到2009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一院黄埔院区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101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以原发性脑干损伤、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为主,均无肝、肾、心、肺等器质性病变。Glasgow昏迷评分均在8分以下,其中中度昏迷患者67例,深度昏迷患者34例。男性80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1岁,平均44.6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9例,交通事故伤51例,重物打击伤12例,其他19例。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营养状况,对患者做全身评估,制定适合患者的针对性鼻饲方案。急性期给予肠外营养(TPN)支持,康复期给予肠内营养(TEN)支持,具体如下。
1.2.1 插管方法
留置胃管由于与患者黏膜直接机械性和侵入性接触,易损伤黏膜而诱发感染,因此要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采用患侧卧位置胃管法,操作者面向患者由一侧鼻孔将胃管插入,胃管通过鼻腔时,以双手交替快速插管,同时双手向一同方向稍做捻转,以增加胃管的韧性,使管端沿食管后壁滑行至胃内,插入胃管的长度55~65cm为宜。对于反应比较强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可从胃管内注入2%利多卡因2~3mL,以减轻食管收缩反应。胃管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在插管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呛咳、发绀等症状,提示胃管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
1.2.2 营养液的选择
采用硅橡胶十二指肠导管。由于标准营养液价格昂贵,营养液均为自制匀浆饮食,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配制[2],主要含有奶粉、蛋白粉、麦芽糊精、大米等,营养成分包括脂肪、蛋白质、糖类、膳食纤维、维生素A、B及微量元素钙、铁、镁、锌等,温度为38~40℃。采用重力滴注法,控制滴注速度,以80滴/min为宜。使用输液增温器控制温度,鼻饲液温度37~42℃,每次滴注时间45~60min,每次滴注前后予温开水50mL冲洗胃管。
1.2.3 置管时机
患者由于下丘脑脑干等神经中枢受损,胃肠道排空和蠕动功能受抑制。同时严重颅脑损伤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贲门括约肌松弛,以及使用镇静剂、抗胆碱药物等,可导致胃动力下降。但经过1周左右治疗,脑水肿高峰期已过,下丘脑的自主神经紊乱所致肠胃抑制功能已逐渐恢复;此外由于患者的消化道多无器质性病变,其小肠的蠕动消化吸收功能均能在伤后或术后数小时恢复。因此一般在急性期1周后[3],即可由肠外营养支持过渡到肠内营养。
1.2.4 预防并发症
①胃潴留。胃肠黏膜出现缺氧水肿时,可使胃肠蠕动减慢,影响胃肠道正常消化,灌注的营养液潴留于胃肠内。应采用先连续滴注,逐渐加速增量,逐渐过渡,少量多餐,减少胃肠道的反应。另外灌注前应先抽吸,若残留量>100mL时,提示有胃潴留,加入胃动力药,不能改根据病情延长灌注间隔时间或行胃肠减压。②腹泻。腹泻多发生在鼻饲的开始,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高渗性饮食或时。如排泄物大多为水样便,可适当减量,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并服用庆大霉素80000U。③高血糖症。由于下丘脑、脑干损伤,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代谢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出现血糖升高,应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当血糖升至15mmol/L时给予胰岛素,改用糖尿病饮食,并配合药物治疗。④误吸。鼻饲时给予正确的体位,适当将头抬高。鼻饲后1h内不进行吸痰、翻身、扣背等操作[4],如发生误吸时,为防止进一步反流造成严重后果,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吸出气管内吸入物和胃内容液。
所有患者经过精心护理,营养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没有出现死亡病例。并发症5例,占患者总数的4.95%,其中腹泻3例,误吸1例,胃潴留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得到有效控制。
重度颅脑损伤是由于外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等。继发性脑损伤常见的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在脑损伤的基础上形成血管源性脑水肿,可为局部或全脑性;若挫伤较重,局部出血较多,则可形成硬膜下血肿或脑内血肿。若颞部颅骨骨折损伤硬脑膜中动脉,可形成硬膜外血肿。以上病理改变均可继发颅内压增高,甚至形成脑疝,危及生命。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长时间持续昏迷,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异和适应过程,导致多系统的并发症,增加后期的残死率,而患者的营养状况对于患者及早恢复功代谢功能,提高免疫力有重要影响,因此早期的鼻饲护理是护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鼻饲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提高置管效率,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由于置管属于侵入性操作,患者术后或伤后体质虚弱,很容易引起置管反应。因此在置管时要仔细观察,用熟练快速的操作手法尽量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成功后,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滴注速度,营养液的输入宜由慢到快,逐渐过渡,以减少胃肠道反应,并配合正确的鼻饲体位,减少误吸因素。此外还要给予严密的观察,详细监测记录患者的各项体征变化,做好急救准备,给予预见性护理,减少并发因素。
从临床效果来看,本组101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营养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没有出现死亡病例。并发症症状均经对症处理后得到有效控制,显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总之,我们认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鼻饲中给予规范的置管操作、正确选择营养液和严密监测,对于提高患者营养状况是很有意义的。
[1] 林倩君,区洁芬,杨泽福.不同鼻饲法在重型颅脑损伤营养支持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09,20(4):116-117.
[2] 郑秀先,李雪松,李秀芳,等.自配营养液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5):1-3.
[3] 孙丽华,乌兰高哇,周丽娟,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的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09,29(4):172-173.
[4] 王水琴.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鼻饲误吸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09,5(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