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箐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都市主妇》杂志社,北京 100740)
鉴真东渡进行中日医学交流的史实,已见报道或转载。中国史料中,北宋赞宁《宋高僧》传卷一四中有《唐扬州大云寺鉴真传》,对鉴真生平及东渡有所介绍。但国内研究鉴真的知名学者孙蔚民、郝润华以为,“《宋高僧》中的记载语焉不详”。日本史料中,日本奈良时代著名的文学家真人元开所著的《唐大和上东征传》一书,如实地记载了唐天宝年间,日本官员所派遣的留学僧迎请中国高僧鉴真赴日本传法这一史实,原书成书于公元 779年。1979年,我国中日关系史专家汪向荣先生历经 20余载,完成本书校勘工作而得以在中国出版。诸学者皆认为,本书是现存最详尽最可靠的鉴真传记,可谓研究鉴真最原始文献。笔者在查阅《唐大和上东征传》(如下简称《东征传》)一书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史料,对促成鉴真进行中日医药的史实予以探讨。
鉴真东渡史实有《唐大和上东征传》传世。其中开篇记载:“大和尚讳鉴真。扬州江阳县人也。俗姓淳于。齐辩士髡之后也。其父先就扬州大云寺智满禅师。受戒学禅门。大和尚年十四。随父入寺。见佛像感动心。因请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许焉。是时大周则天长安元年有诏。于天下诸州度僧。便就智满禅师出家为沙弥。配住大云寺。后改为龙兴寺。唐中宗孝和皇帝神龙元年,从道岸律师受菩萨戒。”
关于鉴真其人,唐史虽无个人传记,但《宋高僧传·唐扬州大云寺鉴真传》有一些相关记载,与上述史料如出一辙。由此可知,鉴真主要活跃于唐开元、天宝年间,是一位从小就慈悲为怀、笃信佛教的僧人。他生长于佛教气氛浓郁的家庭中,其父“受戒学禅门”,于武则天大兴佛事的长安元年出家,自此以“普度众生”为宗旨,学习佛律、医学等,得知笃信佛教的日本民众缺医少药之事实,也是他决定前往原因之一,体现出较高的中医学大家素养。
鉴真于公元 753年经 6次艰难航行东渡日本,最终获得成功,他为何能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东征传》一书中,记录有鉴真的学习经历:“唐中宗孝和皇帝神龙元年。从道岸律师受菩萨戒。景龙元年,杖锡东都因入长安。其二年三月二十八日,于西京实际寺登坛受具足戒。荆州南泉寺弘景律师为和上。巡游二京。究学三藏。”
对于鉴真游学经历的记载,也同样出现在日本鉴真东渡以前的日本医药方面相对落后,日本人对药材是否地道、品种真伪及质量优劣等的鉴别尚缺乏实际经验,病人误食、误用的情况时有发生。鉴真听到留学僧谈及此情此景,便从物质上进行了东渡中医药交流的准备。《东征传》中记载,公元748年鉴真第五次东渡时,携带有如下物品:“海粮、落脂、红绿米一百石,甜豉三十石,牛苏一百八十斤,面五十石,干胡饼二车,干蒸饼一车,干薄饼一万,捻头一半车……毕钵、诃黎勒、胡椒、阿魏、石蜜、蔗糖等五百余斤,蜂蜜十斛、甘蔗八十束。”
鉴真研究权威、原早稻田大学教授、文学博士安藤更生提供的“鉴真大师年谱”中。因为当时唐代经济、文化的兴盛也带来了中医药的繁荣。自公元公元659年至公元 752年间,先后有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孟诜著《食疗本草》、陈藏器著《本草拾遗》、王焘著《外台秘要》等中医药经典论著相继问世。由此可以推测,20岁的鉴真在赴洛阳、长安游学其间,正好相当于今天大学生到研究生的年龄阶段,接触到中原地区学术界的新空气,贮备了丰富的医学知识。
佛教历来有凭借医学弘法的传统,佛教与医学的关系可谓密切,不仅佛教中的大菩萨——佛陀常被喻为“大医王”,佛学本身也被喻为能解除身之病痛、心之苦痛的“阿伽陀药”。这亦是高僧鉴真无有懈怠、孜孜以求的目标。
关于鉴真东渡之前在中国的弘法与行医活动,《东征传》载有两处:第一处为鉴真游学之后回淮南:“后归淮南,教授戒律。江淮之间,独为化主。于是兴建佛事,济化群生。其事繁多,不可具载。”第二处为鉴真准备第六次东渡:“……开悲田而救济贫病,设敬田而供养三宝。”鉴真东渡就携带有“药师菩萨瑞像”。日本人丹波康赖收集我国隋唐以前医籍内容加以汇编整理而成的《医心方》中,还保留有鉴真的“诃梨勒丸方”,其中的“诃梨勒”在佛家的经典里,屡屡提到并有多种译名:诃梨勒、和梨勒、阿罗勒、诃梨得积、诃梨怛鸡等。由此可见,佛家弟子视普度众生、救济贫病为己任,佛、医关系密不可分。
从以上的列单中可见两点。首先是食品,这是为了讲求健康、营养。其中光饼子就有“胡饼、干蒸饼、干薄饼”3种类型;另外,甜豉是指发酵的豆子,牛苏是类似酥油的调味品。其次还携带有药品,并讲求选取适应证广且应用安全的品种,如蜂蜜、诃黎勒等。据《续日本纪》所载,日本朝廷曾将各种药物请鉴真甄别真伪,失明的鉴真“以鼻别之,一无错失”。现今流传与日本民间的《奇效丸》、《万病方》等,都以副作用小和适应证广为特色。关于鉴真东渡所带的食品、药品,日方的汉方史学家没有细致区别,皆将其归入《鉴真大和尚将来之药品》的论著中。中医药“药食同源”的优秀传统不知不觉中通过鉴真向日本交流和传播。
在鉴真东渡这一历史事件中,鉴真秉承着弘法的夙愿,12年屡赴屡败,屡败屡赴,矢志不渝。这其中遭遇的困苦不胜枚举,其中病苦的折磨尤为突出。《东征传》中描述了如下 3个情景。第一为日本留学僧荣叡之死:“大和上哀恸悲切,送丧而去”。第二为鉴真双目失明:“时大和上频经炎热。眼光暗昧。爱有胡人,言能治目,遂加疗治,眼遂失明。”第三为徒弟祥彦的病逝:“大和上乃唤`彦!彦!悲恸无数。”病苦的折磨和渡海的艰辛,不仅丝毫没有动摇鉴真东渡的决心,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将中医药知识惠泽于众的信念。公元 753年,他终于率领众弟子踏上了日本国土,开始了包括中医药知识在内的多方文化交流,并取得巨大成功。
通过以上对鉴真生平和东渡经历的史学考察,笔者认为,鉴真东渡日本进行中医药交流,有很多史学背景和促成因素,其中包括鉴真游学其间丰富的医学知识储备,普度众生救济病苦的佛学思想基础,东渡之前包括药物在内的物质准备,经历病苦而又矢志不渝的崇高品德等,这些史实不仅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当时中日医药交流的状况,更对当今探讨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与传播方式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