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劲松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医院放射科 广东 东莞 523330)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是脑缺血及梗死的重要原因,及时发现颈动脉狭窄,适时手术治疗可控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一步发展[1]。以往DSA被认为是诊断颈部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因其创伤性、管壁改变显示不良、神经血管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缺陷,阻碍了其在颈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近几年随着多层螺旋CT的出现及普及应用使CTA在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其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作用已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回顾性分析18例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探讨其在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
本组18例患者,均经临床或DSA检查拟诊为一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55.3岁。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头颈部缺血或脑梗死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肢体偏瘫、TIA、复视等。
患者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至外耳孔。数据采集使用GE公司16层螺旋CT,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350mA,层厚0.625mm。层间距0.625mm,螺距0.875。扫描条件:电压120~140kV,电流240~300mA。所有患者均用高压注射器从手背或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碘海醇(300mgI/mL)60~80mI进行增强扫描,速度5mL/s,延迟25~30s行容积扫描。将所得图像导入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式重建,显示颈部动脉各平面及立体情况,获取完整颈部动脉图像。
依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离术临床试验标准:轻度狭窄10%~29%,中度狭窄30%~69%,重度狭窄70%~99%,闭塞100%。本组18例MSCTA图像均良好显示了颈动脉和椎动脉,其中轻度狭窄18支,中度狭窄7支,重度狭窄3支,闭塞1支。血管内壁粥样硬化斑块25处:其中钙化斑块13处,占52%;非钙化斑块10处,占40%;混合型斑块2处,占8%。MSCTA图像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狭窄、钙化以及周围骨质的关系,准确显示狭窄段,计算狭窄程度0。
本组18例患者中,有10例进行了DSA检查,将其结果与CTA结果进行了比较。在对颈内动脉狭窄段长度、狭窄程度的显示方面,CTA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但对动脉硬化斑块的显示,DSA检查不及多层螺旋CT检查,同时多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颈动脉狭窄段与其邻近结构的三维空间关系。
颈部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正确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与部位并进行及时治疗对防治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2]。颈动脉狭窄及斑块常同时累及颅内外颈动脉,颈部颈动脉狭窄及斑块约占脑缺血或梗死病因的1/3,据文献报道颈动脉狭窄70%以上者需行手术治疗,可以将中风的发生率从26%减低到9%,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颈动脉病变进行筛查。
长期以来DSA检查一直被公认为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这种检查技术费用相对较高,且创伤性大,副作用大,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它在颈部血管疾病的筛查中受到很大限制。MSCTA简单易行、创伤小,可精确的显示颈部动脉的走行、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及解剖结构,对治疗和预后判断均有意义。通过血管分析软件对颈部动脉进行全面观察及测量分析,对患者颈部动脉的狭窄程度、范围进行评估,并对动脉腔内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进行判定,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此外,颈动脉CTA检查可直接清楚的显示血管壁钙化及软斑块,并可对不稳定性斑块做出初步评价。一般根据斑块表面情况及其CT值评估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度,一般通常CT值越低,斑块内脂质成分越多,斑块表面粗糙,溃疡发生率越高,斑块稳定性越差。MSCTA不但可以测量附壁血栓的CT值,还可应用血管分析软件,通过定义狭窄段血管内软斑块、钙化、增强后血流等的CT值,分析狭窄段血管内的各成分所占体积的百分比,为颈动脉狭窄治疗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CTA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最佳非创伤性影像学检查手段,可替代以往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DSA。
[1]尹琳,王洪津,刘津.头颈部血管狭窄的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杂志,2003,1(9):l7~20.
[2]李广生.颈动脉狭窄诊治进展[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2):311~313.